浅论古代婚仪“问名”的历代沿革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关婷婷; 下载(221)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民间婚仪中的“斗”
- 在婚仪中摆放"斗"并以其所承之物展现在新郎新娘面前,从视觉上看是一种装饰、陪衬、艺术品,或以为约定俗成,其实隐含着一种有形的东西,象征着无形的思想和意识婚姻对人生幸福...[详细]
- 《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年01期
- 周代婚仪文化与《诗经》贺婚...
- 《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详细]
- 《戏剧之家》2019年17期
- 古代婚仪中的“结发”与“合...
- "结发"与"合髻"是中国古代婚礼中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的仪式。由于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因而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处理形式上有差别。它与外国某...[详细]
- 《文史知识》1983年12期
- 谈谈民俗的特点
- 民俗,包括的范围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它表现为风俗、习惯、心理、观念等,具体说,有服饰、食品、住宅、游戏、礼节、姓名、迷信、丧葬、节日、婚仪、民间文学、民风、结社、谣...[详细]
- 《道德与文明》1985年05期
- 宋元婚仪礼书“定帖”辨正
- 古代婚礼有"六礼"之程序,宋元时期简省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在议婚程序中婚仪礼书广为使用,其中定帖作为一种重要的婚仪礼书,在宋元时期诸多民间日用类书中都录有其格式...[详细]
- 《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9期
- 婚仪的教育意蕴
- 婚仪是有益的习俗式教育资源。其以姻亲关系的缔结为主旨,在"相亲——定亲——成亲"的仪式与程序中,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渐趋呈现于姻亲当事人,促使其在神圣、庄严、欢娱...[详细]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 浅析金秀盘瑶婚俗与民歌——...
- 瑶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民歌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日常娱乐或是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民歌。婚礼仪式则作为金秀三角乡甲江村委郎傍屯盘瑶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详细]
- 《戏剧之家》2014年07期
- 先秦时代的成婚礼俗
- 远古到战国,华夏民族的婚姻形态、方式、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通常意义的婚姻由无到有,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较固定的婚偶关系;二是嫁娶婚的特定方式至...[详细]
-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
- 信息
- 齐聚清东陵观摩皇帝婚礼8月30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组成部分的清东陵迎来了重要节日—乾隆皇帝与孝贤皇后婚仪280周年纪念日。值此机会,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和北京金...[详细]
- 《中华遗产》2007年10期
- 留住民族的记忆——评祁慧民...
- 《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一书是作者在十余年前交出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改后完成的一本专著。全书集中讨论了生活在我国...[详细]
- 《人民音乐》2015年04期
- 试论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变迁...
- 传统婚嫁仪式是A村土家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村民们在漫长的文化时空中创造并积累的,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是土家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体表现和反映。随...[详细]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