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 《我与昭君》
- 《我与昭君》是国家一级演员乌日勒春香根据自己演昭君、画昭君、书写昭君、常年传播昭君文化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作品。[详细]
- 《语文学刊》2017年06期
- 论昭君诗的双重性别特征
- 历代以昭君事迹为题材的诗歌数量惊人,反复吟唱,但诗人性别和取材角度不同,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有别。女性诗人吟咏昭君诗喜自比身世,抒发感同身受般激烈感情,昭君诗悲怨主题...[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15期
- 昭君颂
- 旷野茫茫卷雪涛,依依惜别灞陵桥。深宫漏赏羞花貌,荒漠偏惜落雁娇。运蹇未伤才女志,颜美难抵画工刁。和亲万里千秋赞,青冢长眠绝代豪。昭君颂@王进銮!江苏盐城<正>~~[详细]
-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5年08期
- 昭君
- 平川大漠远,关山锁朱颐。未有残花落水,香魂亦黯然。不识塞夕网沙,目向来路遥遥,望穿几重天。黄沙沉薯忿,冥冥随孤烟。乡思起,琴弦动,愁肠断。长夜相抚,问取塞上几许...[详细]
- 《文学与人生》2007年10期
- 昭君泪
- 二苍弯之下,黄沙漫卷是谁在漫天黄沙中操琴而去大雁排云声声,响彻碧霄美丽的人儿,就此绝尘那大殿上的君王不识你留下的只有这随风的泪昭君泪是苦是甜谁知晓纵使这飞扬黄沙...[详细]
- 《初中生必读》2008年04期
- 昭君印象
-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汉宫太深有了太多,太久期待与哀怨而去为茫茫的前途平若有若无的归宿或者真的是毛延寿的画笔作怪被迫无奈而征用到塞外太多的猜测太多的无果只有一位风尘...[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0期
- 谈关于昭君和昭君出塞的民间...
- 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在后世,昭君及...[详细]
- 《语文学刊》2018年01期
- 昭君形象的多义性与昭君文化...
- 两千多年来,历代艺术家以各种艺术形式塑造了众多形态各异、意义非同的昭君形象:悲怨的昭君,委屈的昭君,思乡恋国的昭君,幸福快乐的昭君,为国立功的昭君,民族友好使者的昭君...[详细]
-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
- 昭君形象的神化与人化及其关...
- 在中国文化史上,王昭君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昭君出塞成为一段抹不去的民族记忆,这与昭君文学所塑造的丰富多彩的昭君形象是分不开的。而每一个昭君形象,其实是创作者从接受...[详细]
- 《三峡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 昭君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 昭君的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但其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已将内涵扩充到极至,原有的史实便为丰富复杂的形象所淹没。或以其为民族友好的使者,或以其为民族屈辱的...[详细]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论昭君艺术形象的产生及其历...
- 王昭君,这位西汉时代的弱女子,她的芳名事迹,,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我国的史传、文苑、艺林之中,历久不衰。多少骚人墨客、达官显宦、失意文人、戍边将士、羁旅行役、楼头思...[详细]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