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牛菁 下载(36)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构建为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服...
- 自1983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清史专家戴逸首次提出建立“避暑山庄学”学科至今,已近40年。避暑山庄学是承德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根基与灵魂,加...[详细]
- 《文物春秋》2022年04期
- 浅析避暑山庄文化产业发展的...
- 当今,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避暑山庄来说,是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详细]
-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4期
- 儒家文化对避暑山庄文化之浸...
- 形成于康乾盛世时期的避暑山庄文化,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避暑山庄文化组成里,儒家文化是统帅、灵魂。避暑山庄文化主要在四个方面集中体...[详细]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再说“大避暑山庄文化”
- 大避暑山庄文化是以避暑山庄文化为核心,以其辐射所至之处为外围的承德地域文化。主要形成在清代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地承德,其性质是亚宫廷文化,主导精神是明显带有清代前期...[详细]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大避暑山庄文化理念引发的思...
-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详细]
- 《经济论坛》2007年14期
- 关于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思考
- 避暑山庄是承德的灵魂,是中国团结统一的历史证明,是太平盛世的赞歌。由此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承德人称其为大避暑山庄文化。承德虽然行政区域属河北省,但避暑山庄历史上直属...[详细]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 关于避暑山庄文化
- 关于避暑山庄文化李月辉近几年来,特别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前中国承德首届避暑山庄文化研讨会的...[详细]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 风雨非常三百年——关于大避...
- 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核心是避暑山庄文化,以避暑山庄文化为主,包括木兰围场、雾灵山、金山岭长城、白云古洞、辽河源头等外围文化在内。这个大避暑山庄文化的主导精神不是燕赵平...[详细]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 献计“大避暑山庄” 建言城...
- 1994年在泰国举行的世界遗产第十八次会议上,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初,省委书记白克明在承德调研时提出了把承德建成"大...[详细]
- 《乡音》2007年09期
- 河北省承德市依托避暑山庄文...
- 挖掘文化内涵依托文化建设强化成果运用承德历史上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交汇地带,传承了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0年的赵宝沟文化,因避暑山庄而兴而闻名,曾是清王朝的第二个...[详细]
- 《中国地名》2012年11期
- 文化遗产地与社区的和谐——...
- 从文化遗产对所在社区的价值、与社区现代化的矛盾等方面,论述了文化遗产地与所在社区是一种良性互动、彼此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详细]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