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记者之初,记者之道——读《...
- 作为一位讲授传播学的教师,我常对那些有志于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学生说:为了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受人尊敬的记者,我们有必要看看名记者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采访和写作经验,...[详细]
- 《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 记者之初,记者之道——读《...
- 作为一位讲授传播学的教师,我常对那些有志于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学生说:为了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受人尊敬的记者,我们有必要看看名记者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采访和写作,以至人...[详细]
- 《新闻实践》2004年02期
- 情绪本无价 人生著文章──...
- 情绪本无价人生著文章──从梁衡散文选《只求新去处》说开去齐风如果说记者只是他曾经的职业,那么文学则成了他通往人生的最后法门,而在他日渐深入的文学探寻中,竟愈来愈...[详细]
- 《新闻出版交流》1994年06期
- 启人心智的“独白”──读梁...
-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两部是《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出版已有8年,凡是读过该书的人皆...[详细]
- 《新闻战线》2001年07期
- 梁衡撰文,读者对出版物有六...
- 一是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总有企图改变平静,追求奇特,寻找刺激的一面。这种需求从某个角度讲,还有一种原始野蛮性,是一种物欲满足与精神满足混吨状,与其说是精...[详细]
- 《新闻与写作》1999年10期
- 梁衡编辑方法论试析——梁衡...
- 编辑之术,古已有之;作为专门学问加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综观编辑学理论的原理论、方法论和史论三部分,方法论是取得成果较少的一个部分,不少论文,仍止于对“术”的罗列...[详细]
- 《当代传播》2002年03期
- 跟梁衡学新闻系列之十五 保...
- 历来的作家无不视点睛之笔为自己创作的生命;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的标题就是真正的点睛之笔。[详细]
- 《新闻与写作》2007年04期
- 一个记者的学术高度 介绍新...
- 思虑深沉的梁衡,多年来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人杰鬼雄》、《新闻三部曲》到《走近政治》,梁衡从容地穿行于新闻、文学、科普与政治之间,时时变换着自己的角色,但又建树甚...[详细]
- 《传媒》2004年03期
- 《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清...
- 九卷本《梁衡文集》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六万套。2003年7月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由该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详细]
- 《传媒》2003年08期
- 《梁衡文集》累计发行约6万...
- 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乔申颖报道,九卷本《梁衡文集》出版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6万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静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详细]
- 《报刊之友》2003年05期
- 未成稿时题为梁
- 平时我们说标题是眼睛,主要是说见报之后。其实,标题的作用是双重的,未成稿时题为梁,成稿之后题为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组房子、一个宫殿,肯定有一个主梁。梁衡主...[详细]
- 《新闻与写作》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