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荣格的共时性原则与“易”和“道”之关系
《才智》2021年33期 刘婧涵


相关文章推荐
- 荣格与中国文化的心灵感应
- 文章以中荣格与中国文化的之情、之理和之义,来阐释中国文化对荣格思想的启迪、融入和转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连接,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同...[详细]
- 《大众文艺》2022年05期
- 基于荣格心理理论分析电影《...
- 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独树一帜,是一种整体人格的结构理论。电影《寄生虫》从片名到情节塑造,处处都充满了荣格心理理论的隐喻特征,投射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影...[详细]
- 《戏剧之家》2021年04期
- 意识的片段——浅谈荣格的《...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体系,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所构成。通过他的论著了解他的心理学理论系统,有助于解读社会文化观与心理学的关系,进一步扩...[详细]
- 《名家名作》2021年07期
- 荣格精选集:移情心理学
- 荣格在本书中,借助16世纪著名炼金术文献《哲学玫瑰园》中的插图,详尽地阐述了"移情"这一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正是关于"移情"的研究,让荣格与弗洛伊德相遇相知,但也造成了两人...[详细]
-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04期
- 荣格心理学与宗教
- 在荣格的理论中,集体无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并且它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荣格认为宗教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将人们无意义的生活变得有意义,通过神话将一种有意义的理论移植到人...[详细]
-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12期
- 《红书》百年——荣格理论的...
- 《红书》百年再现《红书》(The Red Book),一本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大约写于1914年到1930年间的分析心理学专著,2009年岁末在美国出版,并出人意料地成了购物月的畅销商品。此...[详细]
- 《世界文化》2010年03期
- 荣格释梦
-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释过数以万计的梦,对梦有极为深刻的理解,但他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他不认为梦仅仅是为了满足愿望,也不认为梦进行了什么伪装。荣格认为"梦是无意...[详细]
- 《校园心理》2008年10期
- 荣格对当代思想的影响
- 荣格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学说已远远超出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赞布里斯基认为荣格对当代人...[详细]
- 《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 荣格与中国文化
- 荣格与中国文化申荷永一、荣格与维尔海姆1994年8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对中国进行了正式的学术访问。在华南师范大学所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科茨博士提出,就荣格心理...[详细]
- 《学术研究》1996年07期
- 论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文学观
- 新时期以来,荣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明显的,他的主要概念:“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渗透进了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前一概念,更是成为了当代文学创作与评论、文学史、哲学史、社...[详细]
- 《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5期
- C·G·荣格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于7875年出生于瑞士康斯坦斯湖畔一个乡村里一位自由主义的新教牧...[详细]
- 《外国心理学》198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