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子女沟通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才智》2008年03期 姜广勇; 下载(13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儿子“不认识”我
- 中国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身体距离比较近,而美国父亲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则更近一些。[详细]
- 《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12期
-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感受
- 中国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身体距离比较近,而美国父亲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则更近一些。[详细]
- 《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12期
- 做一个为孩子创造童年欢乐的...
- 中国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身体距离比较近,而美国父亲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则更近一些。[详细]
- 《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12期
- 阅读的“心理距离”
- 阅读是我们接受外来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首先为寄寓在文字符号内的思想与情节所打动,产生兴趣投入其中,并由此将自己生命的经验与获得...[详细]
- 《阅读与写作》1995年02期
- 品读
- 今天,我们检索的能力越来越强,而思考、阅读的能力越来越弱。——当下,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大,城市面貌、文化欣赏、生活方式、心理距离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北京大...[详细]
- 《江苏教育》2018年73期
- 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 虽然家长和孩子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家长不抱怨:实在是不了解孩子!也几乎没有孩子不抱怨: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代沟抑或隔阂让两代人都感到困惑。怎样在瞬息万变的...[详细]
- 《中华家教》2008年01期
- 呵护孩子的童心
-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板起面孔来说教,甚至是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孩子对家长的说教,也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详细]
- 《琴童》2011年06期
- 保持同孩子的心理距离
- 思想教育之于人应是科学而艺术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但有调查表明,乐于并愿意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不足三分之一,80%以上的孩子希望父母对自已能给予充分...[详细]
- 《父母必读》1994年02期
- 文摘
- 保持同孩子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派的美学理论中有一种心理距离学说,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始终把握其根本特征,不要把孩子仅仅作为自己的儿女,随意要求他们干...[详细]
- 《学前教育》1994年11期
- 麻辣课堂
- 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是,这个亲密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的关系。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就是刺猬法则。有一个十分...[详细]
- 《职业教育(上旬刊)》2018年10期
- “心留守”儿童现象的分析与...
-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心理距离为什么又是最远的?产生这种儿童"心留守"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详细]
- 《学周刊》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