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台湾青春片艺术风格对比——以《致青春》和《那些年》为例
《今传媒》2014年06期 刘澹雪 下载(503)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消费社会视角下的青春怀旧影...
- 近几年来,华语影坛青春怀旧电影充斥荧屏,青春的旋风一波接着一波,而且势头有增无减。这些怀旧影片的集中生产某种程度上正是消费社会怀旧情怀被炙手可热的消费的鲜明表征、...[详细]
- 《青年作家》2015年04期
- 近年国产青春片叙事的价值取...
-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大量的青春影片,它们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传递出相似的价值观念,对年轻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观念的传达和叙事模式密切相关。本文从主题、人物、情节...[详细]
-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
- 《匆匆那年》的国产青春片元...
- 电影《匆匆那年》讲述了主人公陈寻而立之年接受了一个90后的采访,回忆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那些青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是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内心。点映5个小时就已经票房...[详细]
- 《西部广播电视》2018年03期
- 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
- 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青春片已成为一种现象,其有别于传统的青春题材电影,呈现出类型化制作的特征。国产青春片发展于当下消费需求主导的电影产业环境。青春片中的"青春消费...[详细]
- 《电影新作》2016年04期
- 在青春的俗套里成长——好莱...
- 本文从观众构成、社会风潮、审查制度及类型变迁等角度出发,梳理了好莱坞青春喜剧的起源、历史及现状。以1978年上映的电影《动物屋》为研究起点,重点探讨了以《美国派》为代...[详细]
- 《当代电影》2014年06期
- “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
- 本文旨在重新理解青春片创作中被忽视的"胖子"形象及其文化隐喻。"胖子"作为故事的"骑墙者",在浪漫化的商业偶像青春片中,凭借比瘦子更富喜剧性的感官效果而充当笑料,以渲染...[详细]
- 《电影新作》2013年04期
- 青春片的“同样”与“别样”
-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上演了很多有关青春的影片,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以及2014年年底的《匆匆那年》等,青...[详细]
- 《电影文学》2015年06期
- 华语青春片的价值观彰显与重...
- 华语青春片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青春片的主要接受者,大学生成为其迅速发展的重大推力。文章梳理了华语青春片的创作脉络,厘清了青春片文本叙事的正面与负面价值,对其存在的价...[详细]
-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年03期
- 妥协·谵妄·软骨·媚俗:当...
- 当代中国青春片以数量多和票房高在中国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类型化的表象之下,新世纪中国青春片在精神向度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的青春期》呈现出妥协后的浮泛,《...[详细]
- 《当代文坛》2016年04期
- 迷惘的一代与自我身份的辨认...
- "残酷青春"作为青春片的多个特征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青春片不可回避的主题。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春片中残酷成长史进行整体宏观角度的探究,并将其放置于历史发展历...[详细]
- 《中国报业》2019年06期
- 《过春天》:跨境的青春破禁...
- 本片以"他者"的目光聚焦身为香港"异客"的佩佩的青春破禁和成人仪式;在深圳与香港跨境/跨域的空间叙事中建构佩佩个体身份和香港身份的寓言;同时,以"日本观雪"这一"异托邦"情...[详细]
- 《电影艺术》201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