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转折完成从鱼到人的进化
《百科知识》2015年21期 杨欣 下载(78)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百问百答
- Q 灵长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A 第一,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都很发达,相比于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以及鸟类的大脑,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更大、有更多的沟回,这使得灵长类动物的脑...[详细]
- 《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05期
- 中南半岛亟需开展跨境保护 ...
- 灵长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表亲,二者在身体结构、生理、代谢、思维、智慧、行为、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及人类社会很多文化现象和生态行为都能在它们中找到痕...[详细]
- 《人与生物圈》2021年02期
- 灵长类动物食土行为研究进展
- 食土行为是指动物有选择性的摄取土壤的过程。许多灵长类动物都表现出了食土行为。研究表明,这种行为的普遍存在可能与其在营养平衡、健康调节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详细]
- 《普洱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 猴年说猴
- 猴子、猿和人类的缘分很深,同属于一个动物类群,即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的眼睛都朝向前方,手指强劲有力,可以抓握。灵长类动物的脑很大,非常聪明,有各种丰富的表情。知识普...[详细]
- 《幼儿教育》2016年29期
- 大猩猩对使诈的植物说“不”
- 被骗一次,有理由埋怨他人,被骗两次……好吧,看来大猩猩是不会被骗两次的,至少对象不会是伪装的植物。西非有一种植物Pentadiplandra brazzeana的果实中含有一种叫作甜蛋白的...[详细]
- 《大自然探索》2017年03期
- 研究发现猴子能学会敲诈勒索
- 印尼巴厘岛乌鲁瓦图寺附近的长尾猕猴会抢走游客的眼镜、相机、帽子等,甚至会从售票处抢走现金,以勒索食物。比利时列日大学灵长类动物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考察,初步证据表明...[详细]
- 《科学之友(上半月)》2017年07期
- 浅谈灵长类动物群体中的生物...
- 在灵长类动物社会群体中,不具亲缘关系的个体存在着利他行为,如通过相互理毛换取互惠理毛、婴儿照顾、交配权、食物资源或攻击支持等,由此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市场理论及逐步提...[详细]
- 《生物学通报》2009年06期
- 高等灵长类动物青春期启动的...
-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增加是高等灵长类动物青春期垂体-性腺轴激活的必需条件,中枢内神经递质和调质是调控青春期启动的重要信号,来自遗传基因和机体代谢的信号则可...[详细]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灵长类动物也会“笑”
- 科学家说,笑并非人类独享的专利,而是人类和许多灵长类“堂兄弟”共同拥有的特性。笑起源于什么?德国人类学家认为,作为一个行为符号,可能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和更原始灵长类动...[详细]
- 《农家之友》2003年06期
- 灵长类动物名称的发音
- 灵长类动物名称的发音灵长类动物作为人类的近亲,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神经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中有特殊的意义(季维智等,1996)。现生灵长类动物约6...[详细]
- 《动物学研究》1997年01期
- 粤、桂、琼、湘四省区灵长类...
- 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四省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本区域分布有8~9种灵长类动物,是我国灵长类主要分布区之一.在本区所分布的灵长类动物中有6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详细]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