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菜市口前的生死抉择
《时尚北京》2010年10期


相关文章推荐
- 谭嗣同与浏阳
- 谭嗣同是浏阳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湘潭诗人田翠竹先生有诗云:"中华亘古一浏阳。"这个"浏阳",就是指谭嗣同。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外地生活和求...[详细]
- 《档案时空》2018年07期
- 值不值得谭嗣同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雄就义。百年之后,当谭嗣同的碑像立于国中,关于谭嗣同的影视、传记作品也多有流传,这个只活了33岁的中国男人仍挑战着自己同胞的心智、人生。据...[详细]
- 《学习博览》2014年12期
- 梁启超《谭嗣同传》中有关史...
-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不亡不遁不死不降。自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问世后,海内外文史作家、学者,多因袭引用梁氏之描述,取慷慨赴死说,影响至今。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时,正亡...[详细]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谭嗣同与近代精神视域的建立
- 谭嗣同及其“仁学”的内涵,在近代精神史的背景上才能得到更恰切的把握;而近代精神发展至谭嗣同也才获得了其基本的形态。谭嗣同仁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建构了一个独立而自觉...[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
- 谭嗣同献身变法
- 19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谭嗣同甘为变法献身,为这场运动谱写了最为悲壮的一曲。谭嗣同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但他并未享受到这种家庭的种种特权和优越性。他父亲作官后...[详细]
- 《学习导报》2001年09期
- 谭嗣同殉难的文化心态解析
- 谭嗣同,不仅作为“轰轰烈烈为国流血的大豪杰”①而被后人所称颂,而且由于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若星”②而为人敬仰。有人说,谭嗣同的死本身就是最大的学问。对于谭嗣同...[详细]
- 《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5期
- 论谭嗣同的成仁理念
- 作为晚清思想界的“一颗管星”(梁启超语),谭嗣同毕生最为光芒万丈之处就是他的死。背逆于中国常见的重生传统,他豪迈地唱着“我自横刀向天笑”,视死如归,舍生成仁,为...[详细]
- 《中国哲学史》1998年04期
- 血性生命与烈士情怀──谭嗣...
- 在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狂熟式的人物.其行谊.磊落疏放,“轰天憾地”,靡有羁束;其思想,则深思求异.际笔来会,“一死生.齐修知,嗤伦常.笑圣哲”.慷慨激扬而又幽...[详细]
- 《档案与史学》1995年06期
- 谭嗣同
- 行前与夫人李闰,宋晓英饭夜方法华诗世凯出兵勒王,静听世编 剐:刘l井路刘 。I瓤馋相。 主I车华斟I糌虬牛鐾丽王好明彩色宽银幕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谭嗣同<正>~~[详细]
- 《电影新作》1985年02期
- 谭嗣同就义前的精神心理分析
- 1898年9月28日,著名维新志土谭嗣同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近代改革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后来的历史学家在评价谭嗣同之死时,认为他那种不怕牺牲的...[详细]
- 《广州研究》1987年12期
- 维新斗士谭嗣同
- 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此后的50多年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曾涌现了多少仁人志士,他们为探索救国的真理,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到处奔走着、呼号着、战斗...[详细]
- 《文史春秋》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