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从明诗论的七言律取向之争说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葛晓音 下载(2722)被引(30)


相关文章推荐
-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
-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详细]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1期
- 李攀龙对盛唐七言古诗的模拟...
- 李攀龙重视学习盛唐诗,但并非"拟古不化";他不仅接受并学习唐诗传统,更有着反思和改良唐诗传统的尝试。李攀龙的七言古诗即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他"拟议以成其变化"的诗学主张...[详细]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七言转韵律体格律教学示范—...
- 七言转韵诗中也有律体,对此,已有相关文章予以澄清。为了在格律教学中更好地传授新知识、新结论,笔者认为有必要为这方面的教学做一示范。七言转韵律体的格律教学可以从篇制...[详细]
- 《参花(上)》2017年10期
- 論漢魏六朝七言詩歌的源流及...
- 七言作爲韻文體,在漢代已被廣泛使用,但作爲詩歌的一種體裁,卻至南北朝後期纔開始流行,盛唐以後方成爲詩歌的主體。這是由漢魏六朝的音樂體制決定的。漢魏六朝的詩歌史,經歷...[详细]
- 《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01期
-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七言古诗
- 在明清学者看来,七言古诗是一种体制独特的诗体。明清诗学界也对七言古诗的概念、源起、篇制、结构、章法、声律、风格特点等方面作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七言古诗的讨论显示...[详细]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 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
- 探索汉乐府和五、七言诗之间的关系,可以究明作为朝廷音乐管理机构的汉乐府在五、七言两种新兴诗体的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五、七言诗体在乐府中曾有广泛"试验",乐府机关充...[详细]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论杜甫七言古诗的章法结构
- 杜甫七言古诗历来被奉为正宗,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七言古诗形式严整有致,多为整齐的七言句式,诗歌换韵比较有规律,韵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转换关系;其结构章法亦千变万化,尤...[详细]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七言古诗体制对其表现功能的...
- 每一种诗歌体制都有自己的特有体制特点、审美规范,七言古诗体制灵活、不拘格律、用韵灵活,以章法跌宕纵横为显著特点。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制对创作主体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也影...[详细]
- 《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 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
- 所谓古诗,是指唐代以前不合格律的五、七言诗歌以及唐人用这种诗体创作的诗歌。中国古代学者一般认为七言古诗起源于《诗经》、《楚辞》及春秋时代的歌谣。我们以成熟期的七...[详细]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
- 七言·故乡望舟
- 烟波起处白鸥飞,云拥春流入远水。挂帆徊钓斜风去,几识归航是君归。丁丑·仲春熟【阅鉴】好男儿志在四方。一九九七年的春天,中国商业经济风起云涌。长期旅居在外的诗人,...[详细]
- 《黄河之声》2009年21期
- 论七言古诗在初唐的演变
- 初唐时期,七言古诗的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从四杰到张、李、沈、宋诸人,七言古诗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到风格方面的缓慢演变的过程。初唐诸诗人都为七言古诗的成熟与完善做出了各自...[详细]
- 《江汉论坛》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