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的组织依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王思斌 下载(338)被引(11)


相关文章推荐
-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趋势及农村...
- 农村发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其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使两者之...[详细]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学术界关于农村发展模式的研...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详细]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 角色转换:参与式农村发展的...
- 参与式发展理论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它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从常规式到参与式农村发展中,政府、专家和农民三大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我国农...[详细]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城乡统筹...
-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即农村社会结构分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分化、乡村治理方式变化、农村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分化...[详细]
-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 从常规式到参与式农村发展中...
- 文章介绍了参与式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参与式发展理论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国际发展实践中,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详细]
- 《南方论丛》2006年01期
- 多元城镇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
- 要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跳出农村,从城镇化进程中去谋求农村发展之路。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将促进农村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因而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的城...[详细]
- 《创新》2010年01期
- 农村发展中的农民权益维护—...
-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详细]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农村凋敝与家庭秩序变迁——...
- 中国农村发展到如今,产生了空心化、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问题,这与家庭秩序的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家庭秩序变迁一方面使传统的道德主体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伦理,另...[详细]
- 《学理论》2017年08期
- 中国农村发展的若干断想
- 十年改革,中国农村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绝大多数人已解除了温饱之虞.然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农村却又一次面临选择.尽管,深化农村改革的论争已历经数年...[详细]
- 《东岳论丛》1989年03期
- 为农村发展提供咨询 给领导...
- 1993年,山西省统计局在认真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提高数字质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农村统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咨询、监督的...[详细]
- 《山西统计》1994年03期
-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
- 能够对现代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本源型传统,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在东方国家的本源型传统中,不同于俄国和印度的村社制,中国是家户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中国农...[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