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苏秦——《史记》对《战国策》的取舍与改造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韩庆伟 下载(690)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司马迁隐约遂志式儒家诗教观
- 学界对司马迁思想的探讨由来已久,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从崇道、尚儒的静态纷争到兼容诸家的动态分析,学者们更加注重运用司马迁序事于论的书史方法,具体研究司马迁的思...[详细]
- 《阴山学刊》2021年06期
- 司马迁:功追尼父,笔写千秋
- 司马迁早年饱读诗书,在游历四方中追慕圣贤,将继承父志、效法孔子,做一代良史当作自己的平生事业。虽罹李陵之祸,仍忍辱发愤,继《春秋》,明王道,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本...[详细]
- 《传记文学》2022年01期
- 唐宋诗词中的司马迁形象
- 唐宋是中华原典创新的第二个高潮,诗人们在学习《史记》的基础之上固本拓新,在以《史记》为诗词创作题材的同时,还将司马迁的心路历程、人格德行、行游天下、秉笔直书等方面...[详细]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 痛苦者司马迁——《中书令司...
- 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李陵与匈奴短兵相接,失败被俘。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入狱。此时的司马迁陷入人生绝境,财货不足以自赎,交游故旧无一言相救。司...[详细]
- 《读书》2020年12期
- 司马迁(国画)
-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殁于公元前90年,享寿不到60岁,可是这幅画却绘得满脸皱纹,颊部凹削,身躯微屈,这是因为作者有意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司马迁一生坎坷不平的历程而生就的外...[详细]
- 《语文学习》1981年05期
- 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司马...
- 文章从蔺相如的升迁发迹史,揭示蕴含在他本人言行中的司马迁的人才观。即,时势造英雄,危机出人才。缪贤和赵王是伯乐,而主要还在于蔺相如本身的智勇和爱国表现。文章还对廉颇...[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0期
- 品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 本书是第一本把司马迁同时作为史学家、文学家与思想家并加以系统考察的学术专著。作者从史学、文学、哲学的角度,结合时代、作家、作品分析《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抒情性和...[详细]
- 《山海经》2018年11期
- 司马迁的形象塑造之刘邦“大...
- 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真实的刻画,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是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在塑造刘邦这一形象的时候给予独特的...[详细]
-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年04期
- 司马迁的“私心”
- 一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曾三次提到"私心"一词。第一次是针对朝中对李陵的诋毁而发:"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在司马迁眼中,李陵是位奇...[详细]
- 《书城》2015年06期
- 王逸《楚辞章句》对司马迁“...
-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实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著书"能抒发忧愤,忧愤之情同样也体现于著述之中;第二,"著书"虽属不得已的退而求其次之举,但这种在不幸遭遇和愤懑之情激发之下...[详细]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 浅谈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继承《论语》"诗可以怨"的传统,他对前人改进创新,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深远。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陈师道的"其穷愈甚,故其...[详细]
- 《商》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