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日用俗字》注释考辨
《蒲松龄研究》2020年01期 魏启君;王闰吉; 下载(58)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世说新语》中“能”字义项...
- "能"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共出现86次,但对书中部分章节的"能"字各家注解不尽相同,《世说新语》中"能"的一些释义尚存争议,文章通过对各家译注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论,发现"能"有...[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02期
- 《诗经》重言词“迟迟”考辨
- 结合文献用例,采用训诂学方法,文章对《诗经》中两个具有争议的重言词"迟迟"进行考辨,并指明其本义训释与语境释义的差别。其中"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中的"迟迟"当为"徐行貌",...[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21期
- 古代笔记小说“隔阔”等考辨...
- 古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词语,是研究古汉语词汇之难得语料,因而对于古代笔记小说词语尤其疑难词语之考释,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其中"隔阔"当释为"分隔""隔开";"犯难"或释为"...[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21期
- “踸”字读音考辨
- 《西游记》第八回有言:“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踸门。”“倒踸门”即“倒插门”,“俗称男子到女方家里结婚并落户”。其中“踸”普遍被释...[详细]
- 《江海学刊》2009年06期
- “凄怆”词形意义考辨
- 现代汉语的"凄怆"一词在古代文献典籍中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如"悽愴""淒滄""凄凔""淒愴"和"凄愴",这些词字形、意义接近,难以区分。文章通过查检上述词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详细]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06期
- “德音”考辨
- "德音"一词常见于先秦的典籍,尤其在《诗经》中,它更是频繁地出现。这个词语看似简单,却引起了诸家各种不同的解说,让人莫衷一是,不知何从。事实上,诸家之所以未能准确地解释...[详细]
- 《今古文创》2020年32期
- “报”义考辨
- 对字词的语义考辨,是知识界、学术界通常运用的一种溯本求源的研究方法。汉字的博大精深,是国人乃至外国朋友久所共识的。一个汉字,虽为单文独字,小小个体,但是它却植根于渊...[详细]
- 《新闻爱好者》2009年06期
- “老板”语源考辨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百业勃兴,商业繁荣,人际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最显著的例子是“同志”受冷,“师傅”吃香。不管对方年龄、职业为何,只要有求于人,必以“师傅”称之,是为敬词...[详细]
- 《文史杂志》2003年06期
- “煎”的本义和引申义考辨
- "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引申义是油煎。现代辞书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对"煎"的词义进行考辨,纠正当前学界解释的模糊、混乱。[详细]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突显”与“凸显”考辨
- 现代汉语中,“突显”与“凸显”仅一字之差,二者常常换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突”与“凸”的义项中均含有“高于周围”的意思。义项的相通或是二词可交替使用的原因之...[详细]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
- “瑴”、“■”考辨
- “瑴”与“(■)”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瑴”音jue,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详细]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