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在远古时期,在冬风乍起的季节里,穴居而住的人们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人在取暖时,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用木条、草茎熏烤患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艾草的效果最佳。于是开启了中医艾灸治疗的历史。
艾草主要分部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说到艾草,不得不提到明代的李时珍,一位将艾叶的作用和功效宣传和发挥到了极致的医药学家,并留下伟大的中医瑰宝《本草纲目》。
艾这种植物,因针灸而著名。针灸的灸,就是专指艾灸。艾与艾灸的治疗作用,具有生物化学理论基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治百病”。信中医者自然信此。不信中医者可以先了解一下生物化学。
序言
艾草,是一种不起眼的植物。《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算是艾最早见诸文字的了。《诗经》里的那株艾草,折射的爱情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粹!那采艾的纤纤素手,不知曾落在哪一枚叶片上,那采艾的女子,也不知了去向。
古往今来,端午时节,农村千家万户都在屋檐下房门上悬挂艾叶和菖蒲。《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为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可见用艾治病、袪毒、辟邪有着悠久的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古人称之为百草之王。作为李时珍故乡的蕲春的艾即为蕲艾,有着特殊的香气和形态,在众多艾中脱颖而出。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跟世上大多数苦涩的事物一样,其优秀的内质散发出苦涩的芬芳,是这个世界的清醒剂。它与其他杂草一样平凡,枝叶里却深藏着神奇的能量。至今,人们仍然保持着端午插艾的习俗,我们坚持的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对古老文化的沿习和传承。我们插的不是艾,插的是时光,插的是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和生活。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艾草仍然散发着青青的泥土气息,以其朴素的面貌和风格为我们的生命一路保驾护航。它给我们带来了健康,也带来了生命的增幅。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