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科学考察船(简称科考船)是一种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
本书针对国内外海洋战略发展对科学考察船发展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国内外科学考察船的设计原理、技术特征(总体技术参数、主要调查装备的配置、实验室等)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更多
收起
+关注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序
序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的油气、矿物、生物等资源丰富。当前人类进入深海研究开发的新时期,出现深钻、深潜探索深海的新局面,科学考察船的作用日益重要。
科学考察船(简称科考船)是一种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目前,各国科考船绝大部分采用常规单体船,只有少量的半潜式双体船。单体船型所需相对推进功率小、有效载重量大、超载能力强,船的吃水较大,变化时一般不会引起总体性能质变,船体结构简单便于保养,造价低,但耐波性不如半潜式双体船,科考船设计时,长宽比不宜大。半潜式双体船的优点是耐波性好,缺点是超载能力差、吃水大和经济性差。科考船主要系统设备配置包括水下作业装置、动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我国全球级的科考船数量相对较少,未来我国海洋科考船必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海洋科考船根据使命任务确定其规模,目前国外最新海洋科考船趋向为全球级的综合性的科考船,将综合性、宁净化、模块化、信息化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融入未来我国新型海洋科考船的设计工作,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收起
第1章 科学考察船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外海洋科考船现状及总体设计技术发展方向
对目前国外海洋科考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总体技术参数、主要调查装备的配置、实验室等,总结海洋科考船的总体设计特点,即宁静化设计、模块化设计、首部声学环境优化设计、调查装备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并依此提出此类型船总体设计技术发展方向。重点介绍减振降噪控制技术、多波束...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刘松;左文锵
2.世界先进科考船技术动向
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各国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面对所剩无几的陆地资源,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和两极地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棋快一招,拥有一艘好的科考船必不可少。据劳氏数据库统计,截至2011年5月23日,全球运营中的科考船(含调查船)共有899艘,闲置41艘,在... 详情>>
来源:《中国船检》
2011年第07期
作者:沈苏雯
3.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
根据国外海洋战略发展对海洋调查船发展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国外海洋调查船的技术特征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着重结合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需求,从国家统筹规划、新装备发展重点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陈练;苏强
4.中美海洋科考船对比分析
海洋科考船作为人类认识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中远海海域的科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中美海洋科考船统筹规划、运营管理、船龄分布以及规模、性能设计和搭载科考设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我国海洋科考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海洋科考船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6年第01期
作者:苏振东;余军浩
5.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合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挪威G.O.SARS号和日本CHIKYU号等科学考察船综合分析国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对我国现有的科学考察船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方向。 详情>>
来源:《船海工程》
2010年第04期
作者:张丽瑛;张兆德
6.中国远洋调查船发展现状及未来设想
简要分析归纳新中国海洋调查船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跻身于21世纪初世界先进远洋调查船行列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现状,对我国首艘现代化远洋调查船"大洋一号"的相关情况做了重点介绍。在分析并参考国外新型同类船舶的发展趋势及实例的基础上,试图就我国远洋调查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初步设想,包...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周宁
7.新一代海洋科考船揭秘
<正>2012年6月28日,由中船集团第708所为中科院海洋科学研究所设计、武昌船厂建造、入中国船级社(CCS)船级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交船。它的建成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综合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 详情>>
来源:《中国船检》
2012年第08期
作者:崔燕
8.极地船舶技术最新动向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加速融化,极地蕴藏的丰富资源和极具价值的北极航道已将极地潜在价值推到现实的高度。然而,要想实施极地战略,必先发展适应本国的极地船舶装备。极地船型的发展需求以南北两极的极地船舶为例,总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北极为目的地的开发和运输;第二类是跨北极的... 详情>>
来源:《中国船检》
2015年第03期
作者:吴刚;张东江
第2章 科学考察船总体设计及选型
1.近期海洋综合调查船总体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海洋综合调查船所获得的海洋科学数据,可用于多学科研究和服务于国家海洋安全。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设计的经典船型数据、特点的分析,指出该类调查船在船型本体选择、耐波性、振动与水下辐射噪声、避免气泡干扰、稳性与抗风、调查作业能力和满足(有关安全、环保、节能及人性化设计)新规范...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张福民;张勇
2.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技术在实船上的应用
通过对高性能船需求提出、设计参与、全程监造和多年使用等工作,分析高性能船、特种试验装备较常规船在船型、性能、使用功能方面的优势,经与国外同类型船舶综合比较,找到国内外在该领域技术差距,为我国后续同类型船舶研发提供参考。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孙逊;杨光
3.科考船船型选择及主要系统设备发展思考
<正>0引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的油气、矿物、生物等资源丰富。当前人类进入深海的新时期,出现深钻、深潜探索深海的新局面,科考船的作用日益重要。1我国科考船的船型目前,各国科考船绝大部分是常规单体船,只有少量的半潜式双体船。单体船型所需相对推进功率小、有效载重量大、超载能力...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潘镜芙
4.科考船多波束导流罩线型CFD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
针对于科考船多波束导流罩设计和船体线型设计缺少关联分析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一种科考船导流罩线型与船体线型一体化CFD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实船航行过程中船体型线和导流罩型线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这种分析方法,分别对导流罩和船体组合线型的阻力性能和防气泡性能进行了CFD预报,并进行了船模试... 详情>>
来源:《船舶工程》
2015年第04期
作者:张亚;葛彤
第3章 科考船动力系统介绍分析
1.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其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科考船动力系统在电力推进、柴电混合推进等新型动力型式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建议,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选配、设计提供借鉴。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赵同宾;邱爱华
2.海洋科考船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推进系统
介绍海洋科考船动力系统的主要要求和配置情况;其次对采用电力推进技术海洋科考船的优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国内配套设备的技术水平,指出国产电力推进系统可以满足我国当前海洋科考船型的动力要求。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张浩;黎波
3.电力推进科考船总体设计要点综述
结合几个实船项目,对所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设备配置及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电力推进船舶船型总体设计需研究的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 详情>>
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3年第03期
作者:吴刚
4.电力推进技术在海洋科考船上的应用
文章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特殊需求,以及电力推进技术在科考船中的应用优势,同时对采用电力推进的科考船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和核心电气设备两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几艘实船案例对典型电力推进科考船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计进行了说明比对,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 详情>>
来源:《船舶工程》
2016年第04期
作者:王立松;李欣
5.我国海洋科考船的电力推进动力系统
结合实船案例对科学考察船的不同电力推进系统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给出了科考船采用电力推进动力系统配置后的振动及噪声情况。分析表明:电力推进动力系统具有经济、环保、操纵性好、符合科学考察作业功能的优势。指出电力推进正逐渐成为我国科学考察船推进系统的发展方向。 详情>>
来源:《柴油机》
2013年第06期
作者:刘志兵;梅春
6.“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
通过对"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上的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分析探讨,剖析交流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变频控制策略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多相整流谐波抑制技术方案。通过实船验证ABB Compact Azipod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在科考船上的成功应用。 详情>>
来源:《船海工程》
2015年第03期
作者:邵赟;黄磊
第4章 科考船系统装备技术简介
1.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机舱通风系统的降噪措施
本文从船舶建造设计任务书中用户对噪声控制的需求开始,通过设计院的设计、设备商的产品提供、船厂的施工控制和完工验收结果的全面过程介绍,系统阐述了该船机舱通风系统的降噪措施,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详情>>
来源:《航海》
2015年第05期
作者:孔宪才;何春华
2.双层隔振技术在新型海洋科学综合科考船上的应用
本文在阐述双层隔振技术工作原理基础上,通过该技术在我国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上的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双层隔振装置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实船测试效果。 详情>>
来源:《航海》
2016年第02期
作者:孔宪才;张彬
3.科学考察船作业综合辅助系统研究
为了保障海洋科学考察作业的安全与效率,本文综合计算机通信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实现了科学考察船作业综合辅助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显示科考作业中多源科学仪器的数据和相关作业信息,三维模拟作业环境与作业过程,使用数据库综合管理作业数据,为海洋科考预演、... 详情>>
来源:《中国造船》
2014年第04期
作者:苏程;罗琦
4.科学考察船综合通信系统
分析国内外科学考察船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俄刻阿诺斯"号科学考察船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考察船的内部通信和对外通信需求,给出科学考察船综合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架构设计。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黎奎;朱福才
5.科考船综合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系统
科学考察船在海洋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国内外科考船现状的研究对比,认识到国内新型科考船的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基于对各种探测数据资料综合研究的需求,探究科考船综合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系统的组成及关键技术——依赖船载网络数据通信平台,综合采集各探测系统实时数据,根据...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张俊明
6.多波束测深系统在科考船上的布置研究
论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组成,探讨了影响多波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应用在科考船上的典型布置方式,通过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GONDOLAI(附体)的外形优化设计。 详情>>
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3年第01期
作者:孟繁涛;唐丰
7.我国深海探测技术装备发展现状
在海洋科考船、调查船方面,船只老化、在航率低与现代化远洋综合科考船严重不足状况并存。目前我国的海洋科考船多数已过了“青壮年”时期,有些已经到了“退役”期,这些船只的性能和设备也很落后,大部分海洋探测设备和科研仪器因各部门的财力有限... 详情>>
来源:《船舶物资与市场》
2005年第02期
作者:曹惠芬
8.科考船的空调系统设计
以"向阳红10"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简称"科考船")为例,介绍了科考船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为了提高舒适性和经济性,在空调系统配置、空调通风管系及设备减振降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空调系统的整体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科考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情>>
来源:《船舶》
2014年第02期
作者:朱华;汪海燕
第5章 我国科考船典型实例
1.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
对已成功交付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的主要性能、试验、试航和试运行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该船的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讨论了关于船型的论证和线型设计,还论述了国内科考船首次采用的升降鳍板、侧推封盖等系统的创新设计。 详情>>
来源:《中国造船》
2014年第01期
作者:吴刚;于建军
2.万米级潜水器科考母船“张謇”号设计研究
简要介绍了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万米级潜水器科考母船"张謇"号的设计背景及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叙述了该船设计过程中对总体布置、型线优化、浮态控制、动力定位能力等关键技术的设计研究。 详情>>
来源:《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年第04期
作者:文勇;王楠
3.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正>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以下简称"嘉庚"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前期方案、详细设计和施工配合,美国Glosten公司承担基本设计,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承造。该船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主要尺度及参数见表1,图1为"嘉庚"号下水图。该船为钢铝结合轻型科考... 详情>>
来源:《船舶》
2016年第03期
作者:
4.“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吴刚
5.“业治铮”号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船简介
以我国已故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教育家、中科院资深院士的名字命名的这艘科考船,配备了卫星导航、GPS定位、测深、测流、旁侧声纳、多波束、地震勘探、箱式和重力取样、海底钻探等先进仪器设备,可以承担我国近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浅海工程勘探等工作,将在维护国家海... 详情>>
来源:《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01期
作者:
6.“润江1”科考船的尾涡抑制研究
通过对"润江1"科考船航行观测资料以及设计布置方案的分析,将过强尾流成因聚焦在船尾涡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尾涡抑制的相关方案。特殊的舵桨性能试验以及实船海试表明,尾涡抑制可以明显改善实船阻力性能,大幅提高舵桨推进效率和航行速度。 详情>>
来源:《船舶工程》
2012年第04期
作者:王涛;许劲松
7.“实验1”号科考船设计研究
"实验1"号是中科院的一艘新型综合科学考察船,具有无限航区(冰区除外)航行,能在近海、远洋进行声学等多学科综合考察。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卓越的耐波性和宽敞的工作平台,因而被选为该船的船型。2002年开始方案设计,几经变动,于2007年向建造厂提供图纸。该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任务书、设计合...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葛纬桢
8.“海洋石油708”设计研究
本文简要介绍我国首艘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的设计特点。 详情>>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第S1期
作者:桂满海;施建华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