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有幸预览了即将颁布的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其中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性发展。本书理论上以多角度论述,实践上以各种实例来体现,能帮助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更新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
序言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今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教育应加强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中小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阶段,正逐步走向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创新教育,于是创新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高目标。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古已有之,而且无所不在。从古代的算筹、算盘到近代的加法器、计算器以及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直到目前风靡全球的互联网和云计算,计算思维的内容不断拓展,推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思维。普适计算之于今天就如计算思维之于明天,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技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承载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的案例也是处处存在。作为一名信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无意识的计算思维训练变成有意识的计算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垫定基础。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