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199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称号。漳浦民间剪纸于2010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瑰宝。
唐总章二年,随着中原文明在闽地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宋明清以来,漳浦剪纸广泛应用于婚嫁寿庆等各种民间民俗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代剪纸艺人的研究创新,漳浦的剪纸在创作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浓厚的乡土气息且不失形象的艺术表现,并逐渐升华为民间艺术。
近年来,民间民俗文化寓意淡化,民间剪纸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并逐渐与生活脱节而丧失生命力,为了弘扬地方民族文化,我们选编了这套《漳浦剪纸》,从漳浦剪纸的起源与嬗变、漳浦剪纸的艺术风格、漳浦剪纸的传承与创新等角度进行汇编,透过对有着“中国民间毕加索”美誉的“百岁花姆”林桃等优秀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的分析,引发人们对漳浦民间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关注,提高人们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建县以前为“南蛮”(闽)据地。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南下平乱“南蛮”(闽) 并开发漳州,“开漳圣王”及部属将士留在漳州,中原文明从此在漳州传播。漳浦的剪纸艺术正是对中原等地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收起漳浦剪纸造型从早期表现各种自然形态为主逐步发展为图文、图字结合的组合造型,采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手段,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以表现自然万物的各种形态为主,剪随心动、寄意灵动、立象飘逸,线条十分细腻,即有北方剪纸的粗犷夸张,亦有南方剪纸的素雅婉转,华丽纤巧。
收起民俗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趋吉避凶的装饰纹样,伴随着小农经济度过了几千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然会有新的转换和变化。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当代剪纸应该随着时代的节拍和人们的要求,迅速向独立的欣赏形式和生活应用发展,从民俗观念转向为现代生活服务。只有这样,剪纸艺术发展的道路才会更宽阔。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