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习和传承书法对每个炎黄子孙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双重效用。书法艺术的发展全赖于书法教育的普及。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初级阶段,也是书法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抓好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有利于书法教育体系构建。本文集从中小学书法的学科内涵、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就书法教育的功能、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兴趣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希望这本文集对您的书法教学有所帮助。
注重人文修养,提升书法教育
书法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学生掌握了这项技能,能终身受益。
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做了规定,同时提出根据相关法规对书法教育课学生用书进行审查。书法教育进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但是,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整体还需要下很大的力度来加强,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家长又对书法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再者是书法师资的严重短缺。
因而,无论是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层面,还是从提升中小学生书写技法、水平的层面,我们对于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一堂写字课那样简简单单,更重要的还在于书法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育人的过程。积极促进书法教育与中小学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加强书法教学的情感教育才能实现育人的真正目的。
书法教学是一项示范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别的强烈,学生学习书法课程的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书法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法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一个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者一个年级,而应该面向全校师生,具备普遍性。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开展书法教育也不能局限在某一两个特色学校,应该要全面普及。
书法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还需要一代代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及各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群体的努力,期待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