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介绍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通过空间人性化、信息环境下的空间设计、交往空间的设计、室内的设计与装饰四个方面具体讲解新时期学校图书馆的设计特点。最后介绍五所学校图书馆的设计实例,以便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
1.现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思考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生活、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也让图书馆建筑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备受关注,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观也已成为日益成熟的建筑理念。科学地营造图书馆建筑的内外部环境及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和谐统一,以富有时代气息、个性化、环境幽雅舒适、人文关怀、文化... 详情>>
来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期
作者:郭生;时英
2.图书馆空间环境体验设计探究
研究图书馆空间环境与体验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是跳出单方面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范畴,站在艺术设计的角度思考;另一方面是跳出单纯的图书馆学研究。课题以"用户体验需求导致图书馆空间环境的一系列新变化"为主线,寻求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新思维和表达方式。旨在拓展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物质和精神层... 详情>>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第10期
作者:李小彤;徐雷
3.回归主体——现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
本文从现代图书馆的实用功能出发 ,阐述了现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理念 ,提出图书馆空间环境与读者的密切关系。在设计上 ,要考虑环境要素的和谐 ,注意调节读者的视觉 ,使读者的精神得以升华。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 ,体现时代的特征 ,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详情>>
来源:《图书馆学刊》
2000年第02期
作者:陈凡男
4.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从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高技化、人性化、标志性等方面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从通讯与传媒技术的发展 ,网络普及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期建成现代化的图书馆。 详情>>
来源:《山西建筑》
2004年第09期
作者:高由信;李桂兰
第2章 提高图书馆空间人性化设计
1.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论述了图书馆建筑中的生态精神和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本观念。 详情>>
来源:《图书馆论坛》
2003年第06期
作者:孙东升;袁继坤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建设
文章在强调图书馆环境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影响图书馆环境的各种因素逐一分析,并针对最直接影响读者身体健康的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三个方面的实际测量,为标准化图书馆环境质量提供了可行的检测方法和第一手数据。 详情>>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2009年第06期
作者:李怡敏
3.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人性化布局分析
图书馆馆内环境布置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馆内环境空间功能布局设计上应满足人的需求、人的舒适、人的便利取向,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舒适、便利与和谐。本文将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探讨高等学校图书馆馆内读者空间布局科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详情>>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年第02期
作者:陈彩红
4.辽宁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取向
辽宁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设计将人文思想融入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中,突出人性化氛围.从建筑格局、功能设计、空间环境、装饰装修等方面分析新校区图书馆在彰显人文思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地使用文献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详情>>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7年第02期
作者:刘懿
5.舒适化:当代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的流行主题
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普及应用,使现今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量减少,纸质期刊被冷落。但学生处于学习系统知识阶段,仍需借助纸质图书打基础;宿舍缺乏学习激励氛围,教室的不足与不便自习,使高校图书馆仍需有纸质图书和提供自习场所。为使学生愿意并能够在图书馆较长时间地学习,当今国内外大... 详情>>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05期
作者:郑彦离
第3章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1.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设计及研究
泛在信息环境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不仅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图书馆设计融入新的理念。对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空间进行了定位,阐述了新空间构建的基本原则以及图书馆的新布局。 详情>>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年第08期
作者:赵丹僖
2.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功能设计
阐述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公共空间、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科普与学术交流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与馆藏特色空间等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布局,以及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虚拟研究空间、个性化数字空间等虚拟空间的设计和布局,指出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功能布局将随着用户需求不断扩展。 详情>>
来源:《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第07期
作者:曹海霞;刘蕾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全新变化以及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与构成要素,指出高校图书馆设计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最后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 详情>>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02期
作者:朱继朋
第4章 馆内交往空间的设计
1.高校图书馆建筑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正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交往空间作为一种积极的空间元素 ,起到了改善图书馆整体空间环境的作用 ,越来越体现出其价值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中交往空间存在的意义及其特征 ;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中常用的几种手法 :结合交通空间形成交往空间、结合主要功能... 详情>>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
2003年第04期
作者:王莉莉
2.浅谈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
教育体制改革引发了图书馆空间变革。在此,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及其划分标准,归纳了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常用的几种手法,并总结了其设计方法。 详情>>
来源:《浙江建筑》
2009年第08期
作者:刘骜;刘彦力
第5章 馆内环境的设计与装饰
1.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探讨及实例分析
文章概括了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内容,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意义,分析了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心理需求,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方法。 详情>>
来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02期
作者:程玲;田宏伟
2.浅谈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装饰艺术
文章从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入手,浅谈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内部环境,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必备的条件,同时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装饰还应注意的问题。 详情>>
来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年第03期
作者:张晓茹
3.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与光环境设计
文章回溯了图书馆的源流及其演化进程,结合当前图书馆在公共场域、信息场域以及辅助场域的专项要求,探讨了图书馆在空间及光环境要素层面设计中所彰显的特质,并借助真实案例分析图书馆在多样化场域所秉承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图书馆在信息经济时代所倡导的数字化趋势演进历程进行了探析。 详情>>
来源:《图书馆》
2014年第04期
作者:张娴
4.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设计
高校图书馆属特殊公共场所,随着读者在图书馆停留时间的日益增加,其室内环境的合理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以及较为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方案。 详情>>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年第08期
作者:钱红
第6章 学校图书馆设计方案与实例
1.高等学校图书馆扩建优化方案分析与评价——河北科技师范...
论文针对高等学校现有图书馆建筑空间扩展问题,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扩建设计方案,对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后,认为扩展设计方案的选定,应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与学校大环境及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节约建设投... 详情>>
来源:《建筑知识》
2007年第04期
作者:解国仁;邓西录
2.精心设计,化弊为利——广东省水电学校科学图书馆设计浅...
广东省水电学校科学图书馆存在用地不规整、主要朝向为东西向、南面与原有实验教学楼距离接近等不利因素,经过精心设计,从环境、经济的角度出发,确定建筑物空间形态和交通体系,协调功能和空间关系,形成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既满足了阅览教学的要求,也创造了丰富的立面景观效果。 详情>>
来源:《南方建筑》
2004年第02期
作者:罗铁斌
3.空间的建构——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室内设计
而有这次机会让我们在较大型项目项目名称: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仙林校区图书馆分别固定U型玻璃、透明玻璃及木门,将它们排中进行这种整体设计,较为全面地实现设计者的建筑面积:16000m2列组合以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使得教室空间既目标... 详情>>
来源:《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4年第09期
作者:冷嘉伟
4.小型图书馆空间组织方式的探索——以江苏高邮师范学校图...
以江苏高邮师范学校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小型图书馆设计所涉及的功能布局、序列组织以及空间造型等相关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阅读方式发生变更的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正悄悄地改变着图书馆的使用及管理模式,小型图书馆设计应该关注这一变化,合理组织空间结构,创造和谐而协调的整体环境,保持... 详情>>
来源:《华中建筑》
2003年第02期
作者:赵和生
5.盐城卫生学校图书馆设计实录
盐城卫生学校图书馆处在校园与城市交接的复杂环境中,位置相当敏感,设计任务中多样化的内部功能要求还混合着冬冷夏热的气候考验。设计者将综合处理这些复杂关系井在空间上进行清晰的表达作为设计考虑的重点。 详情>>
来源:《城市建筑》
2004年第02期
作者:朱竞翔;范鹏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