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本文集汇集了李清照后期的部分作品,通过诗词来探讨李清照后期词作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个性。
更多
收起
第1章 《菩萨蛮》
1.归鸿与人胜:女性的恋乡与感伤——李清照《菩萨蛮》
<正>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思乡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母题,历代文人多不掩饰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在以温柔敦厚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儒家社会里,讲究诗言志,虽然也有"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但在诗歌中感...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2010年第09期
作者:桑柔
第2章 《永遇乐》
1.李清照“憔悴”词作年新测——以《永遇乐·元宵》为考察...
本文对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屏居乡里十年"首次作出确切的界定:1107——1116年(闰正月之前)。《永遇乐》的"元宵"即1129年的元宵;该词中的"重(chóng)三五"即1116年的闰元宵。又利用李清照词、文、诗中的内证,提出李清照自比洞庭龙女的新说;再根据李清照习惯于自道"憔悴"的特点,论证《声声... 详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08年第05期
作者:罗漫
2.怎一个愁字了得——也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为李清照的后期词,《永遇乐》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家国情怀,而艺术手法上却归于平淡,在对比中道出词人无尽的愁思与落寞,因而为后人所称道。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32期
作者:宋国勇
第3章 《武陵春》
1.漫谈《武陵春》的创作
<正>词,"别是一家"。李清照创作《武陵春》时,把她当时的乱世遭际和人生历程有机地融入到作品里,将不尽的悲哀巧妙地融入到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使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武陵春》的创作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一、初来乍到拟泛舟关于《武陵春》的创作时间,学界普遍认为是李清照避难金华...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第35期
作者:赵风富
2.从《武陵春》看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五十三岁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那时,她处于国事家事动荡离乱的贫困悲苦之中,皇帝被俘, 详情>>
来源:《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02期
作者:张晶
3.乱世悲情愁苦因——李清照《武陵春》赏读
<正>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词中女杰李清照晚年避乱于浙江金华时所作。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金兵与伪齐合兵入侵淮上,十月攻滁州、亳州、濠州等地... 详情>>
来源:《语文月刊》
2016年第03期
作者:刘素兰
4.李清照词《武陵春》辨析
<正> 对我国宋代著名女作家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我想对某些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为了辨析方便,现将原词抄录于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明代人张綖... 详情>>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3年第01期
作者:吴玉峰
5.当爱已成往事——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正>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写的。因为金兵入侵,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带着多年收藏的金石古籍等物品南下逃亡,不曾想在颠沛流离的途中,丈夫赵明诚 详情>>
来源:《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年第06期
作者:陈兴春
第4章 《孤雁儿》
1.梅心惊破,人间天上:以咏物手法写悼亡词——读李清照《孤...
...同类题材之作,因此,词前小序又不仅仅是在标明咏物词的特质,而是藉此使人明了本词的高出常人之处。以咏物方式写悼亡之情,高哉清照。梅心惊破,人间天上:以咏物手法写悼亡词——读李清照《孤雁儿》@刘淑丽$中华书局 详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第03期
作者:刘淑丽
第5章 《声声慢》
1.《声声慢》——李清照生命体验的最真实写照
文章拟从词的创作背景、作品的表现手法、现代名人对作者的评价等方面,分析词的具体内容,充分挖掘作品所表现的女词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孤独、悲哀,感悟作品所寄予的女词人无法排解的真实生命的的痛苦体验,从而深刻领会其作品的思想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详情>>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年第10期
作者:郭文戟
2.一个绝望女子的自救心路——李清照《声声慢》新解
<正>《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词,各类宋词选本大抵皆有收录。有人称赞这首词是"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1],足见其在词史上的显赫声名。研读《声声慢》的阐释史,评论家们一般高度赞赏该词的艺术表现技巧,尤为其叠字运用之精妙所叹服,至于词作内在的情感主旨往往评说浮泛、语焉...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4年第07期
作者:方超群
3.诗心文笔赋真情——也评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的《声声慢》在词史上影响很大,评论者亦多,但总体上而言,主要是就词论词,就词人说词人,从而忽视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李清照在词作中所展示的精神气质和表现手法。对此,本文尝试着新角度的解读。 详情>>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05期
作者:秦克祥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