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休闲时尚休闲娱乐天地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励志电影是一堂人生的课程,不仅教会人们如何重塑希望,坚持理想,还赐予人们勇气,让观众从失落的状态下重拾信心,认清属于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迷失自我的时候寻找到奋斗的目标。本文集精选十大经典励志电影,逐部深入解读,让读者重温美好的电影时光。

更多
收起
丽名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31105人阅读
10928人阅读
小引

小引

美国电影学院的执行主管琼·皮克·费斯坦伯格说过,“当我们身处黑暗的时代、战争和消沉中时,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平凡的捷径,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自我。我们需要再次感觉良好,而这就是那些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觉。”如今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浮躁,静下来看一本书,看一部励志电影,将会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励志电影属于类型电影中的“剧情片”,但由于电影事业和电影文化的飞速发展,如今更多动画长片、动作片、冒险片、爱情片、喜剧片、音乐歌舞片甚至于犯罪片都带有了励志片的影子。但是无论一部励志电影是怎样一部类型片, 适合于什么样的人群观看,他们的作用都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具有“励志”的效果,让观众从失落的状态下重拾信心,认清属于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迷失自我的时候寻找到奋斗的目标,有了这样的效果,励志电影就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是一堂人生的课程,电影能将他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中。 

励志电影不仅仅教会人们如何重塑希望,坚持理想,还赐予人们勇气,这种勇气用于事业、爱情、学术等方方面面,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需要这一个个看似倔强的精神力量。励志电影则教会我们如何寻找和运用这股力量。(摘自张文倩《立志,励志——浅析奥斯卡青睐的励志电影》,载于《文教资料》2012年第30期)

收起
第1章 《肖申克的救赎》(1994)
1.为自己点燃一盏心灯——《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主题解读
李贵垓
<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赢得广大影迷的追捧,不仅在于影片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在于影片内容鲜明的现实意义。影片通过讲述银行家安迪·杜福雷从"入狱"到"越狱"的经历,展现了其为追求自由而执着奋斗的精神,对自由不顾一切地追求,对灵魂和希望救赎的渴望,成了《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影片...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5年第23期 作者:李贵垓
2.在希望中得到生命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之主题
吴炎钰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这部优秀励志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最为震撼人心的台词,其中"希望"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它闪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追求的光芒。影片中通过主人公安迪带着希望自我救赎和精神上对狱友的救赎,彰显了"希望"的主题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   详情>>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06期 作者:吴炎钰
3.知识对自我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一改美国自由主义...
蒋昕臻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传统的电影叙事中,对"自我"的救赎、自由的获得通常是通过暴力实现的,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改往日的传统模式,主人公自救的工具不再是暴力,而是知识,运用知识实现自我救赎。影片中主要有三个重要段落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8年第05期 作者:蒋昕臻
4.肖申克高墙内的自由与希望——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不一...
李宏毅;闵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一群监狱囚犯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对主人公安迪·杜福雷的遭遇的全程跟踪描述,在向世人展示丧失自由与尊严的痛苦的同时,又给了世人一个极具诱惑的启示:我们的生活就好像肖申克监狱,那么我们是做安迪,还是做布鲁斯或是瑞德。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2年第18期 作者:李宏毅;闵洁
第2章 《阿甘正传》(1994)
1.从《阿甘正传》看英美文化中的积极探索精神
杨胡宏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开始出现反智浪潮,为了迎合这个潮流,好莱坞推出了一系列崇尚低智商和贬低现代文明的影片,旨在引导人们回归自然,这类电影被美国媒体称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类电影的代表作。《阿甘正传》是一部成功的影片,通过深入描述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的日常生活,全面...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20期 作者:杨胡宏
2.阿甘的成功与美国文化的个人奋斗——《阿甘正传》与“美...
罗冬梅
《阿甘正传》从一个低智商人的视角去看当时的社会。在很多人眼里近乎"愚笨"的阿甘的行为中,人们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善良、守信、认真;诚实、勇敢、忠诚等诸多美国人所崇尚的美德。阿甘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等的精神是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一个人主义的完美演绎。   详情>>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06期 作者:罗冬梅
3.浅析阿甘成功的原因——观《阿甘正传》有感
张东京;王春净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智障者阿甘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被称为"傻子",却有诸多优秀品质:诚实、善良、忠诚、执着、平常心;他始终孤独,却感受到了人生的真爱;他生活平淡,头上却有众多耀眼的光环......本文试图反思阿甘的成长历程,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详情>>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3年第04期 作者:张东京;王春净
4.《阿甘正传》: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阿甘神话是必然与偶...
朱芬
《阿甘正传》是一部匠心独运、意味隽永的经典励志之作。影片巧妙运用大量富有象征、隐喻意义的道具,历史事件和经典台词来实现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从而具有浓厚的探究生命哲学的韵味。影片用羽毛,巧克力和历史事件暗示了人生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性与偶然性。同时,阿甘诚实守信,乐观向前,积极行动...   详情>>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 2013年第10期 作者:朱芬
5.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梦的解读
胡学艳
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美国梦"这一概念,再次点燃了人们对美国梦的回忆。《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以美国20世纪50~80年代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极具创意的艺术拼接,讲述了阿甘的个人成长史,向人们展现了美国梦的内涵,那就是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创造奇迹。   详情>>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 作者:胡学艳
第3章 《心灵捕手》(1997)
1.影片《心灵捕手》中“爱”的主题解读
常京宏
爱是战胜世间一切邪恶黑暗的最强大的力量。这个时而硬邦邦、时而冷冰冰的世界也因为爱的存在,才让生命之花得以绽放,让生命变得流光溢彩。在众多经典中,即便是形式迥异,却都强烈突出了"爱"这一深刻而长久的主题。影片《心灵捕手》便是此类影片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让我们深切感知到爱的强...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08期 作者:常京宏
2.当心灵被爱触摸的那一刻——经典电影《心灵捕手》的教育...
赵轩
<正>剧情梗概:愤世嫉俗的威尔·杭汀,以放荡不羁的天才形象嘲弄着高等学府;资深学究食古不化,更以甘愿从事杂役工作蔑视着追求高官厚禄的主流价值观;而另一位深陷丧妻之痛的心理医生——尚恩却以自己的真诚博得了这个异类天才的信任。通过与尚恩的情感互动,威尔逐渐坦露其对于求真求学,情感经...   详情>>
来源:《江苏教育》 2009年第Z2期 作者:赵轩
3.美国励志电影《心灵捕手》人物内心解读
崔红霞
在美国的励志电影中,通过对不同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层次地体现了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大相径庭。在电影《心灵捕手》中,叙述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也蕴含了演员内心世界的层次感和导演对励志电影中人物内心的解读。影片将主人公从青少年时期到长大之后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述出...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14期 作者:崔红霞
4.析电影《心灵捕手》的“自我回归”精神
吴美
《心灵捕手》这部影片意味深长地展示了心理医生西恩对改造威尔尝试的具体过程,这种积极的行为疗法使得西恩教授逐渐消除了威尔的心结,而且实现了自我的回归。该片同时也奠定了主演罗宾·威廉姆斯精神导师的形象。从这部影片来看,主人公成功地实现了美好的自我回归。它不仅剖析了主人公的心灵...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17期 作者:吴美
5.影片《心灵捕手》中的人性之美
王静
人性是电影艺术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很多经典电影中,虽然形式不同,表现手法迥异,但是它们都强烈地突出了"人性"这个极其深刻而又深远的主题,《心灵捕手》便是这样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案例,它是一部故事片,更是一次十分完美的心理治愈过程,这部电影让观众能切身地感知到人性本真的善意...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18期 作者:王静
第4章 《黑暗中的舞者》(2000)
1.现实与幻想之间——析《黑暗中的舞者》
屈喆
《黑暗中的舞者》影片结构是由七个"现实—幻想—现实"的段落组合而成。本文想基于影片现实的叙事部分和幻想的歌舞部分视听语言的巨大差异,从镜头和声音的角度,探讨现实段落与幻想段落如何连接在一起。经过研究,这些连接不是乱无章法的,而是有一定的趋势和规律的。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年第21期 作者:屈喆
2.人性的绚烂——观《黑暗中的舞者》
赵朝允
<正>我们每天消费着大众文化带给我们的快餐,希冀在舒缓压力的同时,也能给心灵找到一片温馨的家园。适得其反的是,我们的灵魂却一直沉落,人与人之间原本应有的温情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于生存的孤独、脆弱及   详情>>
来源:《世界文化》 2008年第02期 作者:赵朝允
3.《黑暗中的舞者》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尹珂
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故事,影片通过对一个在异常艰难状态下的母亲莎玛的描述,展示了挣扎在底层社会女性的善良、坚强、独立和内心的挣扎与恐惧,以及作为母亲所独有的伟大和无私的爱。这份爱,诠释出了人间爱的至纯至善,让每一个人动容。本文旨...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11期 作者:尹珂
4.绝境中的憧憬——《黑暗中的舞者》评析
戴光晰
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不仅是欧洲电影的先驱者,而且还是世界影坛的现代电影革新者。他领导了一个有世界各地的青年电影工作者踊跃参加的电影革新运动,探索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电影语言表现一些像世界本身那样永恒的题材。近年来,他拍摄的《破浪》、《弱智者》、《黑?   详情>>
来源:《当代电影》 2001年第05期 作者:戴光晰
5.《黑暗中的舞者》:爱的礼赞与批判
李翠平
影片《黑暗中的舞者》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引人深思、耐人回味的经典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坚强乐观的捷克母亲塞尔玛为给儿子治疗眼疾移民美国,不惜自我牺牲奉献的故事。影片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悲剧色彩。本文重读经典,以主人公塞尔玛为焦点,从"爱"的视角解读,着重分析塞尔玛的人格特点,探讨...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03期 作者:李翠平
第5章 《美丽心灵》(2001)
1.《美丽心灵》之生命的意义
赵雪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确实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影片讲述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这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经历各种磨炼和困难,我会以约翰纳什作为人生奋斗的榜...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20期 作者:赵雪
2.爱的拯救与意识形态召唤——电影《美丽心灵》欣赏
王兰燕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以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为原型,讲述了纳什创立"博弈论"——陷入、抗争与克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获得诺贝奖的人生历程。在纳什克服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妻子艾丽西娅以及朋友用深沉的爱帮助他最终克服了...   详情>>
来源:《萍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05期 作者:王兰燕
3.浅析影片《美丽心灵》中的爱与孤独
黄丹丹;陈慧
影片《美丽心灵》是以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真实的人生经历为基础的一部人物传记的影片。讲述给我们一个孤独的天才在现实的生活和自己的数学世界中虚幻的构想中徘徊迷失,难以自拔。而最终在爱的引导下理性回归正途的传奇人生经历。这部影片获得2002年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17期 作者:黄丹丹;陈慧
第6章 《风雨哈佛路》(2003)
1.莉丝·默里《风雨哈佛路》主题评析
杨天地
<正>莉丝·默里,1980年9月23日出生于美国,小说《风雨哈佛路》讲的就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童年时,莉丝的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逐渐导致精神分裂。父亲是个瘾君子,对生活抱着很悲观的态度。全家人仅靠着救济金过日子,而且救济金经常被拿去买毒品。8岁莉丝就开始过流浪的生活,她很少去学校但是...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4年第10期 作者:杨天地
2.知识改变命运——评电影《风雨哈佛路》主人翁的成长道路
利洁红
本文主要根据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里女主人翁莉斯的故事,分析其历经坎坷、自强不息、最后实现理想的一段生命历程和成长道路,指出知识改变命运的必然结果。   详情>>
来源:《神州》 2013年第13期 作者:利洁红
3.从《风雨哈佛路》解读美国文化价值观
李玉洁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各国的社会文化,《风雨哈佛路》是美国电影中的一部励志片,影片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向观众介绍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并着重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主流文化,以证实个人奋斗是美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本文以电影《风雨哈佛路》为例,解读美国文化的核...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03期 作者:李玉洁
4.解读影片《风雨哈佛路》的梦想
张蕾
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根据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女孩在现实面前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坎坷而曲折,面对苦难的生活,她选择了靠读书改变命运,并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终进入最高学府——哈佛。本...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12期 作者:张蕾
第7章 《百万美元宝贝》(2004)
1.当你老了——《百万美元宝贝》无解的暮年忧伤
李赵勇
<正>2014年11月,当我们在电影院享受着克里斯托弗·诺兰《星际穿越》"折磨"的快感时,被其中一首浓墨重彩的诗歌所吸引: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Rage,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   详情>>
来源:《音乐时空》 2015年第14期 作者:李赵勇
2.《百万美元宝贝》:超越爱与尊严的体育电影
周越俊;李浙瑶
体育电影是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它从来就不仅仅讲述体育题材本身,而是涉及励志、寻梦、亲情等多种叙事元素,《百万美元宝贝》就是这样一部以女子拳击运动为题材的美国电影。在体育电影的外壳的包装下,这部电影讲述了生命和尊严的严肃主题,它关乎人的梦想与真爱,饱含人生泪水与苦痛。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1年第17期 作者:周越俊;李浙瑶
3.爱与痛的故事——《百万美元宝贝》中的人性解读
邓菁菁
《百万美元宝贝》在第77届奥斯卡上斩获颇多,是伊斯特伍德的得意之作。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拳击电影的常规认识,以温情且充满人性光辉的视角诠释了一段发生在教练和拳击手之间的故事。   详情>>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04期 作者:邓菁菁
4.“渴爱”的人——电影《百万美元宝贝》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张翔
<正>《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它讲述了女主人公麦琪追求成为职业拳击手梦想、维护尊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似在讲拳击的故事,而事实上拳击不过是电影的一个外壳而已。正如该片导演兼主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拳击...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5年第14期 作者:张翔
第8章 《穿普拉达的女王》(2006)
1.安迪的人生法则——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张薇
《穿普拉达的女王》以强烈的现实感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勾勒了一幅白领阶层精神地狱的图景,展示了"美国梦"的破碎。面对这种魔鬼般的压制、激烈的竞争、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影片特意设置了两个截然相悖的人物:丧失自我、丧失个性的第一助理艾米莉,有独立精神、聪颖能干的第二助理安迪,这两个...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7年第13期 作者:张薇
2.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吴美
<正>人物是电影叙事和矛盾冲突的核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电影的人物设置上主要包括"主要人物",即影片中着力刻画描写的中心人物和矛盾冲突的主线,以及作为电影剧情发展副线的"次要人物"。电影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肖像塑造、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5年第15期 作者:吴美
3.《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人生抉择
刘红艳
《穿普拉达的女王》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在27个国家出版;而电影上映两周就突破1亿美元。"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这句话深刻地表达出时尚是如何影响全世界...   详情>>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10期 作者:刘红艳
4.《穿普拉达的女王》神话原型解读
才亚楠
神话是千百年来人类文化沉积的果实,深刻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深层思维模式,并且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神话原型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2006年上映的美国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隐含的神话原型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本文从人物关系、剧情发展以及对...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16期 作者:才亚楠
第9章 《当幸福来敲门》(2006)
1.从《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励志片的精神取向
包相玲
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是写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不同文化国度、不同影视题材所传递的精神取向也十分不同。美国精神中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和对自由的追求等在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经典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励志片的精神...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05期 作者:包相玲
2.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影片《当幸福来敲门》的解读
李晓静
追求卓越,创造奇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人公克里斯在贫困的绝境中不放弃希望,经过不懈的努力抓住机遇,最终追求到他的幸福,达到人生的辉煌。通过对主人公成功轨迹的分析,希望对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人们有所启示。   详情>>
来源:《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 作者:李晓静
3.有梦有爱有奋斗——从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解读美国文化...
李晓瑛
<正>作为一部享誉全球的好莱坞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所讲述的是克里斯如何由一位普通的推销人员,成为成功的投资经纪人的艰辛历程。不论是受到妻子的背叛,还是面临破产和无家可归等诸多艰难困苦,所有这些都未将其打败。他依然保持着自我的乐观和奋发,唯一与之相伴的是他年幼的儿子,他朝着...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5年第24期 作者:李晓瑛
4.《当幸福来敲门》对幸福和成功的启示
杨艳玲
<正>《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自传改编,因此故事本身具有真实性和参考性。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可以得到关于如何追求幸福和获得成功的启示。一、对幸福的启示在影片的开始,克里斯是个推销员,卖不出去设备,连房租和停车罚金都没有能力及时缴纳,经常要面对妻子...   详情>>
来源:《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年第35期 作者:杨艳玲
第10章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8)
1.《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文学艺术主题赏析
赵谦
由丹尼·博伊尔执导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自公映后斩获大量殊荣。该影片的成功,乃是因为它紧紧扣住了"爱"的主题,借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赞颂了充满人性温情的爱。不仅如此,影片还凸显了"美国梦"这一主题,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价值及意义。此外,文化主题及问答模式的结合,亦为影片增色不少。   详情>>
来源:《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作者:赵谦
2.生存的悲歌和人生的梦想——对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常民强
<正>就一般受众的观影效果而言,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无疑又为我们大众成功地炮制了一个梦想成真、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皆大欢喜的经典故事;甚至一些专业的影评人也认为影片讲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温暖的励志故事如此征服人心,可见人们对悲情和励志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9年第19期 作者:常民强
3.精神世界的富翁——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赏析
张雪梅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横扫8个奖项,其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画面对比鲜明,音效烘托强烈。电影成功展示了主人公杰玛.马里克艰难坎坷的生活和内心的执著追求。杰玛虽然生活在印度贫民窟,但却是精神世界的百万富翁。   详情>>
来源:《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01期 作者:张雪梅
4.沉重的命运——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
李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采取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运用独具特色的色调渲染、追逐镜头和意识流性质的剪辑,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贫民窟中长大的杰玛?马利克令人心酸的经历。影片在真实再现印度贫民悲惨命运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善与恶、愚昧与智慧以及暴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09年第14期 作者:李琳
5.梦想与现实的契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解读
卜泽艳
贫民窟里的残酷人生和印度这个新兴经济国家里人们对于梦想和财富的追求在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笔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印度社会底层生活艰辛和苦难的描述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对公平、正义和友爱的渴望和想往。经过艰辛和努力,最终将梦想变...   详情>>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03期 作者:卜泽艳
价格:¥9.9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