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第1章 1985年—1990年
1.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
<正>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个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共同牺牲奋斗的结果。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使我们得到一个认识,就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当代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次... 详情>>
来源:《群言》
1985年第08期
作者:黄铸;陈惠丰
第2章 1991年—2000年
1.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若干问题
<正> 中共中央制定、颁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问题,在国内乃至海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国内理论界及党内外的一些同志,提出了若干有关这 详情>>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1年第01期
作者:李青;陈惠丰
2.略论中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正> 统一战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党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特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特色。70年来,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曲折发展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 详情>>
来源:《党校论坛》
1991年第09期
作者:李青;陈惠丰
3.把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提到更重要地位
<正> 1993年5月3日至27日,我们到广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统战工作的影响,以及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其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工商联工作部分,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到1992年底,广东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三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 详情>>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1994年第02期
作者:黄铸;戚建美
第3章 2001年—2010年
1.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与人民政协
当前发展完善我国政党制度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总体目标相衔接。从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来看 ,发展与我国政党制度相联系、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协商式民主 ,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 详情>>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04期
作者:陈惠丰
2.顺应时代潮流 走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从人民政协...
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这一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仅包括我国的各个党派,还包括人民政协这一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具有独特地位的政治组织。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仅有现实的依据,而且体现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有扎... 详情>>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01期
作者:陈惠丰
3.全面准确认识把握十七大精神对人民政协的意义
<正>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政协工作的指南。对于十七大有关人民政协的精神,必须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认识把握: 详情>>
来源:《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
2008年第01期
作者:陈惠丰
4.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
<正>一、协商民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价值追求政党制度属于政治制度,是为政治发展服务的。现代政治发展具有广泛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和基本形式是民主。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08年第04期
作者:陈惠丰
5.人民政协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正>人民政协与人民民主紧密相连,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一大优势。要完整准确地认识人民政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必须从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厘清人民政协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09年第02期
作者:陈惠丰
6.人民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曾经执行人大职权,完成了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人民政协不再作为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了,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就引起了一些人的疑问。有人怀疑政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认为此后政协...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09年第03期
作者:陈惠丰
7.关于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问题
<正>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这项制度已被明确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否准确把握人民政协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0年第02期
作者:陈惠丰
8.关于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问题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关键。虽然中共中央已明确"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内涵许多人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地位的历史考察,对上述论断给予全面解读,系统分析回答了人民政协在中国政... 详情>>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陈惠丰
第4章 2011年—
1.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四个重要的新发展——兼论中国社会...
<正>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颁布五周年。这个《意见》的颁布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其中具有思想理论、宏观长远意义的新发展,我以为主要有四个:一是确立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1年第02期
作者:陈惠丰
2.人民政协协调关系的历史经验及当前的问题
本文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人民政协发挥协调关系主要就是调整阶级关系。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上经历了曲折,也有教训。面对当前形势的发展,要全面准确认识协调关系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把协调关系摆到更突出的位置。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政治参与中的平...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1年第04期
作者:陈惠丰
3.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四个重要的新发展——兼论中国社会...
<正>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五周年。这个《意见》的颁布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其中具有思想理论、宏观长远意义的新发展,我以为主要有四个:一是确立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 详情>>
来源:《政协天地》
2011年第05期
作者:陈惠丰
4.“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弄清其含义需要认清"制度"与"形式"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有三个范围:实施政党制度的、统一战线范围的协商民主;实施政治协商制度的、...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3年第01期
作者:陈惠丰
5.关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若干问题
<正>关于人民政协与我国的协商民主(一)我国的协商民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孕育产生的,是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结合的产物;人民政协对我国协商民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进入近现代后逐渐演变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阶级结构,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获得了极大发展,发挥了重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3年第03期
作者:陈惠丰
6.“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正>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是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面的任务。但提出这个问题既有实践意义,也有理论意义。从理论上看,它明确了协商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是具有中国特色... 详情>>
来源:《团结》
2013年第05期
作者:陈惠丰
7.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协商民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全局谋划,把推进协商民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摆在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进一步揭示、阐明了我国...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4年第02期
作者:陈惠丰
8.准确理解把握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4年第Z1期
作者:陈惠丰
9.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规划(2015-2019年)》及《2015年...
<正>一、关于《规划》和《计划》的提出上一届政协理论研究会做了大量奠基性、开创性的工作,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想制定却没有制定一个理论研究规划。本《规划》和《计划》是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换届后,经认真研究提出制定的第一个政协理论研究《规划》和《计划》。决定制定人民政协理论研究...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5年第01期
作者:陈惠丰
10.我国协商民主的含义、由来、制度理论文化基础及政协协商...
<正>在2015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作者曾以"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及政协协商的性质作用"为题作大会发言;该大会发言是作者在本文的基础上压缩修改而成的。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协商民主的战略部署,去年在庆祝人民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下简称"讲话"),中... 详情>>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5年第03期
作者:陈惠丰
11.我国协商民主的由来——兼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准确认识这四个基础,把握我国协商民主的由来,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自觉地立足国情推进协商民主。 详情>>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04期
作者:陈惠丰
12.协商民主的含义及政协协商在其中的位置
<正>弄清协商民主的含义是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指出:"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同时,《... 详情>>
来源:《世纪行》
2015年第06期
作者:陈惠丰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