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说起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想必大家定会用“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来形容。的确,从没有文字的史前青铜辉煌时代到大秦帝国一统巴与蜀,巴蜀文明开始融入中原华夏,再到中央政府建立地方统治机构,直至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才子。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成功驯服岷江之水后,天府之国形成,物产丰富,百姓殷实,为文学、政治、宗教、科技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各种优秀才子更是层出不穷,尤其在诗词歌赋方面,形成“自古文人例到蜀”“文宗自古出无吾蜀”的局面。司马相如、扬雄、李杜、三苏、李调元、郭沫若、巴金……一个个名字始终响彻神州大地。作为巴蜀文明如此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集将焦点对准于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希望我等巴蜀后辈能够在认识历史先知,探索巴蜀文明的基础上,走进名人,品读历史,感知使命,奋斗不息。
认识巴蜀,认识家乡
自古,巴蜀因地处西南,远离中原,而又有巨大的山脉阻挡,进川出川都极为艰难,最好的印证莫过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然而,如此一个具有极大封闭性的区域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文明,在中原大地青铜文明肇始不久,巴蜀的三星堆青铜文明便横空问世,而且其风格、造型、规格,甚至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与中原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可以说中华青铜文明当以三星堆青铜器为冠。除此之外,巴蜀的天府之国,巴蜀的诗词歌赋,巴蜀的强兵悍将……作为一名地道的四川人,尽管祖先是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从湖北孝感始迁入蜀,但是正如数年来孜孜不倦地追寻家族历史,祖先遗迹一样,对于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我始终怀有深深的爱意。爱着她,却发现不理解她,不认识她。或许这是很多故土之人共有的感觉,又正巧中国知网有这样一个非常棒的平台供我等业余爱好者发挥、创作。基于此,决定做一个有关巴蜀文明的系列出来,人物、考古文化、古镇……希冀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生育我,养育我的故土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希望能够给在中学的诸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种思路,如何去爱家乡的思路。
本册是整个系列第一册,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心理发展和课程的意义,选取的文章以精炼短小为主,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特别注重知识的正确性,正如大学时老教授说的“做学问,不能有硬伤。对于部分不清楚的史实,可以模糊处理,但是绝对不能出错。”在历史上,四川的文化名人远远不止本册中的一点,还有很多名人,例如大禹、卓文君、黄荃、范祖禹、张思训、刘光弟……等等,但是考虑到中学生的授课规律,本册中只选取了最具有代表的极少数人,希望能够管中窥豹,一睹巴蜀绵延而又辉煌的历史人物画卷。在所有的贡献中,巴蜀在诗词歌赋方面的表现远远超过别的领域,因此在人物的选取上,文人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是我希望当大家打开本册,第一感觉便是文人阵容强大。
全书共46篇文章,建议放在上下连贯的一学年中学习,每周一课,两学期大约36课,剩余10篇供学生自我学习。在内容的难度上,绝大部分都是较简单,与中学生相适应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对于中学生有一定困难,是我刻意安排,希望能够有少部分同学自我钻研,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爱,不是简单的口号,不是愣头愣脑的呐喊,而是不断地践行和珍视。家乡,故土,我们只有知道她,才能真正地去热爱她;只有认识她,才能真正地去呵护她。认识巴蜀,认识家乡。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