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微机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8086微处理器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设计以及微型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介绍等内容。本文集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整理出包括:课程教学方法、软件实验教学设计、硬件实验教学设计、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等9个方面的内容,以期能为微机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一定帮助。
更多
收起
+关注
微机原理教学感想
微机原理教学感想
一晃微机原理教学已经满十年,从开始对课程内容的晦涩难懂,到如今初有所获,离不开通过读一些文章,给自己带来教学灵感,有些时候讲一些内容觉得自己找到了好方法,但实际上别的老师已经发表过类似方法的文章,只不过自己成了井底之蛙,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在从头摸索,自己找方法,这也给自己提了个醒,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是可以用来借鉴发挥的,共勉!
收起
第1章 课程教学方法
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微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其内容比较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脱节,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详情>>
来源:《福建电脑》
2005年第12期
作者:刘闯
2.《微机原理》形象教学方法探析
微机原理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相统一的课程,具有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零散,新知识不断更新等特点。本文就形象化教学法在CPU中断原理、中断过程、中断优先级、中断嵌套等教学中的应用给予详细的说明,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很... 详情>>
来源:《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04期
作者:杨晓鸿
3.案例教学在《微机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分析了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对如何抓好案例教学中应用环节与相关知识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详情>>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18期
作者:王艳芬;高敬格
4.以讨论和应用为主的微机原理教学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该领域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快,导致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进行探索,借鉴"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做法,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增加学生自学、讨论、设...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第15期
作者:桑红石
5.联想法类比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杂碎,概念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但是由于其中的许多知识和概念与生活中的实例有很强的相似性,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文中通过实例分析了联想法和...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
作者:杨振南
6.浅谈《微机原理与应用》的迁移教学方法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电类工科专业中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作者尝试将迁移方法引入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年第36期
作者:谢珩
7.逆向式方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了将逆向式方法应用到理工科课程《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逆向式的思想应用到《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中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 ,前后顺序的安排 ,实验的安排上作了相应的改进 详情>>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1年第01期
作者:马建芬
8.软硬件协同教学方法在微机原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软硬件协同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及问题,从本校师生现状出发,实现了以硬件教学法和软件教学法为基础的协同教学方法,并举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详情>>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2010年第05期
作者:李耀辉;师路欢
9.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微机原理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强,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针对此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及采用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详情>>
来源:《教学研究》
2014年第02期
作者:韦耿;严锡君
10.实例和类比教学法在8086/8088指令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8086/8088指令系统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了实例和类比相结合的教学法。该方法利用形象的实例和恰当比喻使得指令系统教学变得简单和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
2012年第28期
作者:陈金立;陈宣
11.“四元渐进融合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学生实践环节的实现更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将该法应用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论述了正在探索研究中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 详情>>
来源:《甘肃科技》
2009年第22期
作者:张椿玲;刘彩虹
12.“设计导向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要真正提高《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原来的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体系.《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导向型"教学模式,即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整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基础知识逐步过渡到复杂接口... 详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02期
作者:王亚林;余力
13.《微机原理及应用》理论与仿真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习其它微处理器芯片的基础。对微机原理的讲解以8088/8086芯片为基础,辅以它对存储器、接口芯片的管理及中断技术等。采用汇编语言相对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的实验采用是实验箱的方式,容易出现硬件故障,程序下载不正常的... 详情>>
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4期
作者:成怡;宋丽梅
14.探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式
本论文分析了目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从入门到提高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低年级兴趣培养,高年级深化发展"的分阶段学习,"验证性实验与开放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分层次实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及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对... 详情>>
来源:《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年第09期
作者:吕乐
第2章 微机概述
1.从16位到32位汇编语言编程的教学体会
结合《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以16位指令系统作为基础的理由,简述了快速处理32位指令系统的方法,介绍了在宏汇编MASM 6.X IDE环境下调试16位和32位汇编程序的安排,最后,讲述了编写Win32汇编程序的要点、Win32汇编程序集成开发环境下的使用方法。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第07期
作者:李鹏
2.如何顺利编写汇编语言程序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较难的课程 ,但它也是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帮助汇编语言初学者顺利学会编写汇编语言程序 ,本文从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两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详情>>
来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Z1期
作者:孙义欣;张华彬
3.利用Debug命令浅析微机的工作原理
本文利用Debug命令阐释了微机的部分工作原理,主要包括:CPU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CPU与内存的数据交换、显示原理、键盘的工作机理,发声原理等。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年第21期
作者:杜宜同
4.讲授微机系统中抽象繁琐的工作过程的几点探讨
介绍用生活事例对比讲授微机原理等课程中抽象、繁琐的概念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使抽象、繁琐的概念和工作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记忆 ,从而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详情>>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2002年第03期
作者:蒋翔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8086CPU系统的教学心得
该文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最难学习的第二章8086CPU系统,介绍了几点心得体会:症结在于内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采用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对8086CPU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讲解、多媒体动画教学、进行概念针对性讲解等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第36期
作者:薛颖操;陈业慧
6.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中断技术的教学认识
结合《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简述了实模式中断系统的要点,分析了保护模式中断系统的中断过程,阐述了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中断的比较,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中断系统的内容。 详情>>
来源:《电子世界》
2014年第05期
作者:李鹏
7.化解《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抽象的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的特点,探讨了多种可以化解内容抽象问题的实用教学方法。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
2009年第23期
作者:王荣国
8.二进制补码教学案例探讨
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文中以二进制符号数的补码教学为例探讨了研究型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补码概念的引入、补码规则的推导、补码的计算以及补码的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补码的原理,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 详情>>
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02期
作者:崔琳莉;李力
9.对二进制补码数的进一步研究
介绍了无符号二进制数和有符号二进制数补码的概念、补码数的求取方法以及补码数的性质 ,阐述了无符号补码数与有符号补码数的统一性问题。 详情>>
来源:《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年第03期
作者:孙开放
10.《微机原理》数制及编码转换教学方法探讨
本文对计算机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及十进制数转换为BCD编码的对比教学探讨,使学生容易理解到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BCD编码都采用从左到右各位的权分别为84、2、1、法。更加进一步阐述由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提出一种新的方法"2n权值... 详情>>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4期
作者:石树林
11.浅析8086CPU的进位标志位、溢出标志位
微机原理既涉及硬件又涉及软件,枯燥、抽象、难懂。而CF、OF标志位是微机原理中较难理解、难辨析的部分。本文采用简单易记的方法对二者进行讲解、辨析。 详情>>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20期
作者:刘艳华;李广庆
第3章 指令系统
1.微机原理中指令系统教学方法的研究
指令系统是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指令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规划、学习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
2011年第20期
作者:陈渭红
2.浅谈《微型计算机原理》教学中的“地址”问题
<正>《微型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属于理论性教学,比较抽象。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接受起来确有一定困难。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仍难掌握,常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现就笔者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几点心得阐述如下,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各位方家同好。 详情>>
来源:《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02期
作者:王素梅
3.关于“寻址方式”多模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解析
本文主要描述了关于"寻址方式"的教学过程,详细阐述了操作数寻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教例。如何通过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活跃沉闷的理论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前提下得到最充分的理解。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年第01期
作者:梁燕
4.“无限”多个字节的两个BCD码减法的程序设计
本章介绍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中汇编程序设计的 BCD 码减法程序,为此提供了两种算法,并就程序的算法作了深入地探讨,力求找出其本质的东西和一般规律性,突出了某些地方的特殊性,使问题得以完满解决。两种算法均在计算机上验证、通过,可供参考。 详情>>
来源:《交通与计算机》
1987年第03期
作者:李志华
第4章 接口技术
1.I/O接口芯片教学创新探讨
I/O接口芯片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本文从认识论一般原理出发,把先综合后具体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该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 详情>>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
作者:陆睿静;顾运厅
2.讲解I/O接口课时的一个突破口
这篇论文是我对学生讲微机原理课时,对I/O接口这方面的经验的总结,因为对I/O接口这方面的知识,老师普遍认为难讲,学生也普遍认为难学,本人作为一名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师,在讲解I/O接口时下了功夫,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用对I/O接口的编程可以成功地代替对它的复杂实验,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详情>>
来源:《才智》
2009年第35期
作者:王根义
3.存储器工作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存储器工作原理实验是微机原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储器工作原理实验教学方法,其由浅入深,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存储器工作原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21期
作者:于磊;杨国田
4.时序分析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微机原理》教学中,采用时序分析法解决复杂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详情>>
来源:《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03期
作者:吴华
5.中断过程与调用子程序过程的比较教学法研究
中断过程和调用于程序过程是《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把两者结合进来,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详细地对比两者的异同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详情>>
来源:《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01期
作者:程启明
6.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8255A的教学方法探讨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是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行接口的相关知识点。从认识教学目的、布置教学内容和安排课堂教学顺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选通输入输出方式这一教学难点,分析了其形成教学难点的原因;通过安排典型的教学案例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以降低教... 详情>>
来源:《计算机时代》
2013年第07期
作者:温阳东;鲍远慧
第5章 软件实验教学设计
1.浅析如何提高《微机原理》实验教学质量
主要对微机原理实验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探讨,如实验设备问题、指导书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第06期
作者:尹向雷
2.用汇编语言实现不同数制的显示问题
在使用汇编语言编程时,常常需要将数据按不同的数制形式显示出来.不同于其它高级语言的数据输出格式命令,汇编语言需要采用字符调用的方式逐位显示数据,这无疑提高了数据显示的复杂程度.对不同数制在汇编环境下的转换以及把数据按照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形式显示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详情>>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期
作者:杨红强
3.显示字符或字符串的若干汇编程序
用浅显易懂的五个汇编程序,以显示字符或字符串为线索,分析顺序、循环、分支、子程序和宏汇编,目的让读者在学习汇编时,由浅入深,得以启示。 详情>>
来源:《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02期
作者:洪卫东
4.汇编语言破解水晶连连看
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同时也感觉汇编语言没什么用处,本文希望通过汇编语言来破解游戏水晶连连看,激发学生学习汇编语言和破解的兴趣。 详情>>
来源:《福建电脑》
2009年第12期
作者:潘晓利;张超辉
5.基于BIOS功能调用的屏幕显示设计与仿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BIOS功能调用与程序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BIOS中断功能调用指令,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在Emu8086汇编语言开发软件下,借助字模提取软件,结合显示器字符、图形显示原理,将屏幕划分成二维坐标系统,设计开发出一款软件,实现显示器屏幕字符、图案的显示功能。实验... 详情>>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04期
作者:余华芳;何永玲
6.实现屏幕上图形和文字并显的程序
<正> A·TYXVZ·TEXT是实现图形和文字并存的外汇编“过程”,它用6502汇编语言写成。其功能是把屏幕的显示区分为两部分:屏幕上方的大部分用来显示高辩率图形;屏幕下部四行用来显示字符,以实现人机对话或指令功能选择等。该汇编“过程”的内容如下: 详情>>
来源:《交通与计算机》
1985年第01期
作者:周迪勋
7.浅谈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束方式
本文系统阐述了汇编语言程序结束时返回DOS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深入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种返回方式的过程和特点。 详情>>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2006年第05期
作者:刘怀愚
第6章 硬件实验教学设计
1.LED显示实验的设计
七段LED数码管是微机原理实验中常用的显示输出设备。在介绍LED显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将LED显示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不同的层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LED显示技术。 详情>>
来源:《科技资讯》
2009年第34期
作者:王丽颖;徐喜志
2.方波信号发生器的开发
通过用数字键0~9输入所需频率,用微处理器8086、并行接口芯片8255A、计时/计数器8253-5等产生方波信号,并在八位七段数码管显示频率大小。 详情>>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02期
作者:雷正红;张志荣
3.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与显示
对原有的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实验进行较大改进,使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及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微机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软硬件综合设计水平,教学效果良好。 详情>>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2000年第03期
作者:周梅;陈永创
4.基于8253的C与汇编语言开发
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原理的掌握和扩展接口的使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8253为例,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联合开发,并比较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优劣势,为学生正确使用C语言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详情>>
来源:《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年第03期
作者:段东波;马庆华
5.用8255设计LED显示器接口实验
本文结合实验教学需要,介绍了用8255设计LED显示器接口实验的过程。 详情>>
来源:《计算机教育》
2008年第13期
作者:冉彦中;杨可扬
6.基于8253的音乐演奏程序设计
定时计数器芯片Intel8253在微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个基于8253的音乐演奏程序。通过该音乐演奏程序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8253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详情>>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18期
作者:赵永标
7.基于微机原理的步进电机控制
介绍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对硬件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进一步加深对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应用系统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详情>>
来源:《机电技术》
2012年第05期
作者:陈寿坤
8.基于实验箱的步进电机转速的监控
阐述了步进电机调速和测速的监控设计,立足于DVCC-8086JH微机原理实验箱的资源,采用.NET编写控制端程序,以控制作为监控系统下位机的微机原理实验箱,结果表明本系统调速能力好,测速精度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对PC控制程序开发方法的一种探索。 详情>>
来源:《电子工程师》
2008年第06期
作者:杨辉媛;谭伟杰
9.基于ADC0809的微机原理综合实验设计
这是一个基于沈飞16位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系统的综合实验,是对微机原理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该实验经教学验证,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 详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04期
作者:霍星
10.基于8253电子音阶设计的实践教学研究
定时器/计数器8253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经过LM386放大驱动扬声器发出不同的音阶。硬件上以8086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将8253的输出端连接音频模块。软件上检测按键是否有键按下,判断按键并驱动对应发音子程序。基于8253电子音阶设计的实践教学,使得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于微... 详情>>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06期
作者:李娜
11.基于Proteus的8086和8255A接口实验仿真
用Proteus仿真的方式代替实验箱进行微机原理实验教学,能让实验者自己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清晰地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芯片引脚的作用,实验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以典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为例,实现一个小键盘,说明Proteus仿真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并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和相应的汇编程序代码。 详情>>
来源:《蚌埠学院学报》
2013年第04期
作者:谢春祥;陈龙
12.基于TDN86/88实验平台的交通灯控制设计与实现
文章详细介绍了利用TDN86/88实验教学系统,综合应用8259A、8253、8255等芯片,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模拟实验,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基本功能、软硬件设计方法以及利用中断嵌套功能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等。 详情>>
来源:《实验室科学》
2009年第03期
作者:鞠英男
13.单片机原理与微机原理综合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入Proteus软件设计出能综合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原理这两门课程内容的仿真系统。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和8086最小模式系统为核心,外围是人机交互界面、常用接口电路和通信电路模块。通过该系统与相关编程软件配合,完成"8086与AT89C51串行通信实验",从实验要求、电路结构、... 详情>>
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03期
作者:高林
14.基于微机原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数码管时钟电路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微机原理这门课程,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微机原理实训课程,但是该实训课程如何开设,开设的内容、学时又如何确定,实训过程中应如何管理学生和材料等一直困扰着老师。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对微机原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经验,列举了微机原理实训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 详情>>
来源:《考试周刊》
2011年第50期
作者:卢亚平;宋天麟
1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开放性实验建设——“点阵LED显...
在"TPC-H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其J7端子的通用插座开发外接实验电路板,设计出"点阵LED显示器显示汉字"实验电路。该实验电路可在面包板上实现,实验者可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从实验电路着手,进行面包板上的电路连接、安装,上机编程调试等操作,有助于实验者深刻理解实验原理与电路... 详情>>
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年第09期
作者:周杰英;陈曼娜
第7章 课程教学软件
1.EMU8086软件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寻址方式的理论教学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纽带.在寻址方式的理论教学中通过EMU8086软件随堂演示各种寻址方式,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寄存器、存储器、8086指令系统等产生感性认识,真正将软件和硬件结合. 详情>>
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03期
作者:蔡文霞;史源平
2.Debug软件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介绍了Debug调试软件的起源以及DOS系统对.EXE执行文件的管理方法,探讨了利用Debug软件调试程序的方法,利用Debug将抽象教学转变为直观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程序的执行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详情>>
来源:《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05期
作者:曹玉波
3.基于C语言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点多、抽象难懂的课程,目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提出将C语言引入该课程教学中,阐述了将C语言引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可行性,通过教学示例说明了基于C语言实施该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 详情>>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
作者:胡杰;文汉云
4.基于Proteus的微机原理教学研究
针对当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与实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软件平台进行了微机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将微机原理课程中传统的8259A中断控制实验、Intel825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5A并行I/O接口实验和内存扩展四大实验综合成一个独立的大实验系统。在该大实验系...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第11期
作者:卿腾
5.Flash软件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Flash MX是Mar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利用Flash MX软件设计的微机原理课件, 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逼真的模拟演示实验,加强教学效果;丰富多彩的交互性学习,可以巩固 学生所学知识。 详情>>
来源:《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02期
作者:朱建清
6.ProEmulator模拟软件在微机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模拟器是计算机学习、研究和开发的有力工具。ProEmulator是一款通用多目标嵌入式系统模拟器软件,本文对该模拟软件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用嵌入式系统模拟软件在微机原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详情>>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年第08期
作者:陈耀;陆杰
7.Visual C++在《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工程应用实践,对《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进行改革。使用流行的Visual C++编程工具编写及制作USB接口系统,并将其扩展成图像采集系统。通过对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的设计制作,使学生掌握实际开发能力,实现与日后工作的无缝连接。 详情>>
来源:《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年第07期
作者:骆小彬
8.Proteus和Emu8086在微机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是实践性强的课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对改善微机原理教学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目前微机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Proteus和Emu8086构建联合仿真实验解决实践难的问题,以8086和8255A构建了交通灯仿真实例进行验证。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交通灯虚拟仿... 详情>>
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02期
作者:张军;叶敏
第8章 与其他课程联系
1.微机原理与AUTHORWARE的整合教学研究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但当前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不少误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经验,主要从交互性方面探讨了AUTHORWARE与微机原理课程相结合的技巧。 详情>>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02期
作者:罗海峰;杨露丹
2.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
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微机原理偏向于原理性的介绍,涉及的实验比较简单;而单片机则更偏向于应用性,涉及的实验较多。这两门课程的实验过程及使用的芯片及编程的方式非常类似。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选择先开设... 详情>>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06期
作者:张秀梅;王春玲
3.《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课程整合之我见
分析了《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教材及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微型计算机结构及其系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并对这两门课进行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和后续课程的设置作了简要的介绍。 详情>>
来源:《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S1期
作者:杨拴科;宁改娣
4.“单片机”与“微机原理”两课整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文中先阐述了单片机技术的重要性及两课整合的意义和目的,然后从考试方法、提高编程水平、加大实验力度、重视实践环节等方面论述了对"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法。 详情>>
来源:《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01期
作者:许玲;马世霞
5.“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重叠内容剖...
在计算机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出现重叠和交叉的现象,这种内容重叠和交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有时候会浪费许多教学时数,也有的时候可能会遗漏部分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好"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两门课程内容重叠的问题,作者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 详情>>
来源:《价值工程》
2014年第12期
作者:姜志明;张思卿
6.“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两课整合的教学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两门较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较大的两门课程,文章阐述了如何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详情>>
来源:《山西科技》
2005年第03期
作者:王树红
7.C语言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将C语言程序设计引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教学中。以16位微机接口实验箱为基础,利用汇编和C分别设计并实现了具有计件功能的综合实验,巩固并提高了学生利用C语言进行的综合设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详情>>
来源:《福建电脑》
2010年第11期
作者:刘林真
8.以“微机原理”为核心的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
移动互联网时代,旧有的以8086/8088和MCS-51为对象的微机硬件类课程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出现了授课内容过时、重复且不成体系的问题。但ARM v7和v8为代表的RISC架构内核在嵌入式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两个领域的同时兴起,为微机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提出了一套以"微机原理"课... 详情>>
来源:《高教论坛》
2015年第12期
作者:何乐生;余鹏飞
第9章 不同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1.“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定位及讲授艺术研...
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与控制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论证和探讨了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定位及讲授艺术。 详情>>
来源:《计算机教育》
2007年第04期
作者:曹双贵;富巍
2.通信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原理性和应用性。本文针对通信专业的特点,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详情>>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年第02期
作者:赖峻
3.数学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本文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了给数学系学生讲授微机原理课程的指导思想、技术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系统阐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意义。 详情>>
来源:《计算机教育》
2008年第06期
作者:李振宇
4.计算机应用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本文在详细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微机原理》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职及成人学历教育中《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方案。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传统理论与新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结合的特点,以期较好地解决教学中该... 详情>>
来源:《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0年第04期
作者:邓波
5.电类非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内容抽象、庞杂、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为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详情>>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16期
作者:鞠阳
6.机械类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针对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及专业知识结构,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机地结合理论和实践部分的内容,并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详情>>
来源:《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1年第06期
作者:邹甲;程红
7.电子信息类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探讨
介绍了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施效果。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 ,教学内容中提高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重视对接口电路设计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 ,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 详情>>
来源:《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年第01期
作者:杨翠微;俞承芳
8.工科非电类专业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些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为适应社会需要增设的课程,该课程一直是教师难讲、学生较难接受的课程之一。两年来的教学经验说明,必须从教学内容选择、课时分配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以及实例操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做到课时少,见效快,学以致用 详情>>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99年第02期
作者:霍孟友;王岩
9.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中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提出改革措施,以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学质量。方法:首先阐述了微机原理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分析了目前微机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媒体教学、... 详情>>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4年第02期
作者:王秀芳;周颖
10.机电专业微机原理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针对机电专业微机原理应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严重不足的现状,重点对机电专业微机原理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微机原理应用课程在实验教学上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微机原理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策略,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的... 详情>>
来源:《实验室科学》
2014年第01期
作者:卢倩;王福元
11.医学影像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
本文论述我院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利用问卷调查反思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引入... 详情>>
来源:《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10期
作者:王海波;王建治
12.自动化专业微型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动化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的发展和任务 ,而后讨论了在教学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详情>>
来源:《高等建筑教育》
2000年第01期
作者:陈志新;周渡海
13.热工专业开设《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几点尝试
<正>随着应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入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企业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懂得一定电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热工专业这样的非电类专业,如何在校期间用较少学时使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跟踪专业需要呢?为此,我们开设了《微机原理及应用》,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 详情>>
来源:《技术教育学报》
1997年第04期
作者:许洪华;李宝山
14.测绘、土建类专业微机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正>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和软件应用开发,已成为各专业技术人员迫切要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土建类专业陆续开设了微机原理课。学习此课程的学生人数多,而学时有限(约70课时),因此,提高微机原理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改革这门课的教学,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前... 详情>>
来源:《高等建筑教育》
1993年第01期
作者:刘镜年;徐爱萍
15.软件工程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文章从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实验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详情>>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第01期
作者:闵丽娟
第10章 不同办学层次教学研究
1.浅谈中职《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
《微机原理》是中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详情>>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13期
作者:王静
2.职校《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又是多门专业课程重要的基础课,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详情>>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6期
作者:李秀媛
3.高职院校《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详情>>
来源:《科技资讯》
2008年第13期
作者:尤文坚
4.高职高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之一,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这门课教与学的难度都非常大。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详情>>
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4期
作者:刘桂梅
5.应用型本科院校《微机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微机原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微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从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总结我... 详情>>
来源:《才智》
2010年第25期
作者:齐艳茹
6.独立学院微机原理教学方法探索
微机原理是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提出以目标和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介绍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效果。 详情>>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第27期
作者:朱春媚
7.高校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长期以来,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显得陈旧,缺乏改革和创新。文章围绕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等核心问题,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对教材内容、教学思路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详情>>
来源:《湖南农机》
2012年第07期
作者:孙南海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