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学探索科普天地前沿科技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物联网的基础知识读物,从认识物的角度去逐渐深入了解物联网,主要内容是从介绍物的编码历程,到最终实现物的联网。内容通俗易懂,是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入门读本。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物联网
杨志强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2013人阅读
物的哲学

物的哲学

物联网首先说物,什么是物?其次描述联网,怎么实现联网?

先说物,物就是一件物品,一件东西,万物。物是相对于人来说的,人来不开物,没有人也没有物。物联网中的物,是让人去认识的物,,与人发生联系的物。这样物联网的物不能简单的去描述物的整体,而是要具体描述物的属性,比如说哪个物,要区分;同样的物是这个还是那个,这个怎么样,那个又怎么样;有些时候还要建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说你是第一代,那么我成了第二代;物联网的英文词组Internet of Things更恰当的汉译应是“物品信息互联网”。 这是我们去主动去了解物,反过来物要主动给我们提供信息,也就是说物从原本被动、静默的物有了自己的‘声音’,能够‘开口说话’,可以与他者(包括人和他物)交流互动,由一个‘失语的在场者’趋变为一个‘可言说’的在场者。那么如何实现呢?

其次描述联网,人类去认识物,不紧要拿眼睛直观地去看,看到不同,还要对它进行描述。一般要起个名字,把物区分,使物有“物格”,对物要进行识别,给物一个“身份标签”。我们把物装备上传感设备、贴上象征‘身份’的编码标签、拥有唯一属性的物(无论无源还是有源)可以能动地接受、存储、处理和输出信息,感知感应外在世界。我们对物进行了改变,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去改变物的历史。

当我们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对话,把物拟人化,这就要实现联网,也就是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联网对纳入自己系统中的“物”加以了改变,使得“物理实体可寻址、可识别、可交互、可协调,从而实现物体智能化;将智能化物体接入互联网实现自组织互联;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感知、交互”。这种对物的改变甚至被认为是使物变成了“聪明的”物体:“物联网让不能说话的物体具有智慧,实现了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联网,将人类的沟通范围扩展到沉默的物体,对于物体的智能管理也因此得以实现。”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物质也拥有了“意识”,它可以跟人类“沟通”,甚至物与物之间也可以“沟通”。物联网的世界里,人类不再孤单。

收起
第1章 物联网的物
1.物联网——新新“物”语
胡晓川;陈金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物联网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内涵和整体结构,并对其特点及关键技术作介绍,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详情>>
来源:《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 2010年第期 作者:胡晓川;陈金鹰
2.WInternet:从物网到物联网
武建佳;赵伟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学术界、工业界及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给予极大关注.物联网被认为是可以将数以亿计的物理对象连接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的网络,在延伸人类的感知控制能力方面潜力巨大.大量物联网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许多物联网示范系统也被开发,并取得了显著...   详情>>
来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年第06期 作者:武建佳;赵伟
3.物联网演义(一)——物联网概念的起源和演进
钟书华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元年",物联网的概念在政府、行业和社会各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为产业战略,这其中有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规划的考虑,也有对全球技术和产业...   详情>>
来源:《物联网技术》 2012年第05期 作者:钟书华
第2章 卡和一维码
1.磁卡、IC卡概述
杨志钢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卡的社会。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卡,如信用卡、现金卡、电话卡、职员证、会员卡、SIM卡、医疗卡、保险卡、乘车卡、公共事业收费卡(水、电、煤气)等。这些卡基本分为两类:磁卡和IC卡。磁卡原是作为信用(身份)证明书来使用的。后来随着银行业务的机械化而出   详情>>
来源:《印刷世界》 2002年第03期 作者:杨志钢
2.谈谈条形码技术
郭常红;赵泉
<正>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把计算机所要处理的数据用条形码表示;如何将条形码所表示的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读的数据;条形码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易于...   详情>>
来源:《图书馆学刊》 1993年第02期 作者:郭常红;赵泉
3.从一维码到二维码 手机也当解码器
妙妙
在日本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密布花纹的小方块出现在杂志上、路牌上、广告上以及娱乐场所。用户使用手机拍下这个小方块,同时就完成了信息获取、电子交易以及凭证获取等服务。这看上去是不是很神奇呢?那小小的方形花纹就是二维条码,或者我们已经不能把这种编码方式叫做“条码”,因为...   详情>>
来源:《数字通信》 2006年第17期 作者:妙妙
4.条形码扫描
丁智平
<正> 条形码在包装行业中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某些领域如仓库存货盘存、充填生产线上容器的识别以及包装材料的处理加工等应用最普及。由于条形码应用变化很大,因此条形码设备也有很多型式。有若干类型的扫描装置和条形码阅读器,这些装置在特定的应用场合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论应用于...   详情>>
来源:《上海包装》 1990年第03期 作者:丁智平
第3章 二维码
1.世界小心,方块来袭
小凝
<正>世界悄悄地被黑白色小方块组成的图案占领了!这可不是在玩Minecraft(我的世界)。这些被称为二维码的图案就像迷之钥匙,内含无穷信息,出现在电视、报刊、广告上,甚至用砖块砌在路面上。二维码究竟有何"魔力"呢?二维码是什么?虽然二维码现在比较"火",但其实这种类似的编码早就出现啦,那就是...   详情>>
来源:《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15年第04期 作者:小凝
2.跨界的条形码变革者
易珏
<正>Twitter创始人说,一维码的时代要结束了,二维码要引领下一个商业革命。二维码是星星之火,等待燎原。地铁里、公交上、各种社交网络,随处可见作为标识的二维码。而条形码技术的收获季还未结束,依然处在产业周期的成熟化末端,几乎每件商品的包装袋上都印有条形码。根据"通用产品码(UPC)"组织...   详情>>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2013年第01期 作者:易珏
3.走近二维码
Fruit;ZFreet
<正>说起二维码,你可能还不太熟悉。那么条形码呢?你应该很熟悉了,日常商品的外包装上就能看到它那黑白相间竖条状的形象,这个条形码又被称作一维码,仅能单方向存储信息,所以存储容量很小,只能存储一个代号,一   详情>>
来源:《电脑迷》 2007年第07期 作者:Fruit;ZFreet
4.一、二维追溯条码的比较研究
赵利华;赵胜亭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最新的条码技术结合,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烟台苹果一、二维追溯条码的并行推广,对一、二维条码进行比较研究。   详情>>
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2014年第02期 作者:赵利华;赵胜亭
5.二维条码与一维条码、RFID比较
计库
<正>针对二维码技术与一维码技术、RFID技术孰优孰劣的问题,本刊记者从业内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口中得到最多的信息是:三者都是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每个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的环境及领域优势不同,不能笼统裁定高下,并且他们之间不是替代的关系,在应用的功用上各有千秋。   详情>>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8年第03期 作者:计库
第4章 产品电子代码(EPC)
1.EPC(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时代的基石
李海燕
EPC是物联网时代实现"物物相连"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文主要介绍EPC产生的背景、EPC体系框架、EPC系统组成、EPC系统工作流程及应用。   详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第30期 作者:李海燕
2.EPC在我国正式启动
凡心
本报讯(记者凡心)一项给现代物流带 来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将在我国正式启 动。近日,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中国中心(EPC global China)宣布成立。《条码与信息系统》主 编康树国向记者介绍说,基于网络技术   详情>>
来源:《中国包装报》 2004/07/30 作者:凡心
3.电子产品代码(EPC)标准化进展
郎为民;陶少国
介绍了EPCglobal的机构组成、成立宗旨和标准化现状,研究了EPC系统的特点,对EPCglobal 标准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已经通过标准的主要内容。   详情>>
来源:《信息通信》 2006年第03期 作者:郎为民;陶少国
4.基于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联网技术
雷光复
<正> 在条码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通过对物品进行编码标识的方法已经实现物品的数字化管理。但是条码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只能按类对产品编码,不能实现对每个产品的标识和管理;第二,必须通过一个一个地手动扫描来识别产品。这也正为产品电子代码 EPC技术的产生留下了空...   详情>>
来源:《办公自动化》 2004年第07期 作者:雷光复
第5章 射频识别(RFID)
1.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
李彩红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安全性强、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加自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针对RFID卡的应用的需求,本文以Philips公司的Mifare 1 S50卡为例介绍RFID卡的结构及其芯片技术。   详情>>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1期 作者:李彩红
2.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杜尤福
2006年9月6日,由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共同编写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在京公布,成为我国射频识别技术与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文件,这标志着我国针对RFID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几年我国RFID技术及应用将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详情>>
来源:《电子与电脑》 2007年第09期 作者:杜尤福
3.突破RFID关键技术 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射频识别(RF...
<正>射频识别(RFID)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是由东莞市太平洋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家单位于2007年10月30日联合成立。通过行业调研,联盟确立了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重点是突破RFID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第02期 作者:
第6章 物品编码
1.物联网中的物品编码
张培英
<正>1物联网与编码标识物联网是指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和传感技术,按照标准化的协议,进行物品与网络连接,以实现对物品的可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物联网意味着任何物品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互联互通。这里的物品可以是实体的或虚拟的,如具体   详情>>
来源:《物流技术》 2014年第12期 作者:张培英
2.编码标识是物联网“物”的身份证
徐风
4月27日至28日,在由工信部、中国科协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1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标准化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专家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建议。该中心还主持了物联网标准研讨会和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物联网标准工作组成立及第一次工作   详情>>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1-05-11 作者:徐风
3.物联网与物品标识系统
张铎
为了弥补物品标识体系研究目前存在的很多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标识体系参考模型,并对物品标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也就是物品编码和物品标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详情>>
来源:《物联网技术》 2012年第03期 作者:张铎
4.我国物品编码与标识标准的现状
于超群;孟燕燕
我国国家物品标识体系尚不完善,现有的物品编码与标识的标准种类繁多,但各种编码标识体系间的不兼容问题突显,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标准化的发展进程,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国家物品编码与标识标准体系。   详情>>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2年第06期 作者:于超群;孟燕燕
5.我国首次提出的物联网编码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正>物品编码Ecode遵循"统一标识、自主标准、广泛兼容"三个基本原则,是符合我国国情并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物联网发展需要的完整的编码方案和统一的数据结构,具有统一性、兼容性和创新性。近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主导完成,我国首次提出自主可控的物联网编码国家标准《物联网...   详情>>
来源:《中国安防》 2015年第22期 作者:
6.条码革命在中国
刘宸 ;田旭
1988年12月28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从此肩负起为全国企业创汇和“省钱”的重任。要知道,在没有商品条码的那些日子里,外商总以需要贴条码或重新包装为由肆意压价,为了尽快与国际的技术发展接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摸索。15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已有10万...   详情>>
来源:《电子商务世界》 2004年第03期 作者:刘宸 ;田旭
7.零售业变革离不开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
徐风
12月4日,在重庆召开的第9届中国网上零售年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用标准化和统一的物品编码,深刻剖析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零售业变革离不开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 电商的兴起通常被认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尤其是更高层次的服务?   详情>>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4-12-10 作者:徐风
8.谈商品条码与条码标准化的发展
李泰森
<正> 一、商品条码的由来 条形码(Bar Code),亦称条码。在商品或货物最先出现条码的是在美国的商品包装物上开始的,迄今已20多年。我国于1986年正式成立物品编码机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之前,仅建立了一个室一级规模的机构。全国性开展条码和代码工作,仅仅只有几年时间,但发展较快,曾受到国...   详情>>
来源:《中国标准化》 1994年第06期 作者:李泰森
9.“码”上打天下
苏巍;傅江平
12月初,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完成了该市2014年第三季度商品条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抽查结果显示,流通领域中大型商场条码质量远高于其他流通领域的条码质量,不同行业的商品条码质量差异较大,服装鞋帽类较高,食品饮料类商品条码合格率较低。这些抽查数据客观地反映了?   详情>>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4-12-22 作者:苏巍;傅江平
10.“码”上有效益
田华;刘天娇
“我这算是‘败也条码,成也条码’”。提起时下大热的二维码,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的闫女士感慨颇多,她代理了一款白酒,销售情况一直不错,近期天津分销商却反映有消费者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商品条码时,显示出这款白酒的价格比实际销售价格低了很多,严重影响了销售。带着疑惑,?   详情>>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4-07-14 作者:田华;刘天娇
11.“690”代表中国
“690”代表中国经过多方的努力,我国已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从1991年7月1日起开始履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我国的国别号为“690”,今后凡标有“690”条码的商品,都表示是中国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配有扫...   详情>>
来源:《致富之友》 1994年第01期 作者:
12.“国字号”二维码将推广
梁丽雯
<正>2013年12月16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汉信码应用推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汉信码正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据了解,国外二维码码制中文信息编码效率不高,不支持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的全部汉字,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需求。中...   详情>>
来源:《金融科技时代》 2014年第01期 作者:梁丽雯
13.方兴未艾的条形码技术
孙永杰
<正> 条形码技术是将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以条形码表明,实现相实的自动识别(即把条形码所表示的数据转变为可以自动采集、录入的数据)以及应用领域的实用技术。美国是条形码的发源地,1973年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实现了UPC码的标准化,并建立了UPC条形码应用系统;欧洲共同体于1977年在UPC码的...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1997年第06期 作者:孙永杰
第7章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1.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邬贺铨
结合对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阐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分析物联网的主要特点、技术和应用领域。   详情>>
来源:《办公自动化》 2011年第07期 作者:邬贺铨
2.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物联网发展初探
万进;薛畅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实质,并分析了目前物联网应用的领域与发展现状,提出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互通下,世界将呈现新的更加便捷、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详情>>
来源:《职业》 2014年第09期 作者:万进;薛畅
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
白炳波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物联网,认识物联网。文中采用陈述性语言并运用一些示意图,然后从互联网着手,阐述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指出:物联网的实质其实就是互联网的继承与发展。   详情>>
来源:《物联网技术》 2011年第05期 作者:白炳波
4.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研究
郭育良;贾敬宇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基本特性、产业生态系统等方面对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得到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详情>>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 2011年第04期 作者:郭育良;贾敬宇
5.互联网发展对物联网推广应用启示
白东蕊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系统基本架构谈起,指出互联网系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并比较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与差别,得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物联...   详情>>
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2012年第11期 作者:白东蕊
6.我国星际互联网与物联网一体化研究及发展建议
梁银川;魏民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航天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产生了将互联网、物联网扩展到空间、建立一体化的星际互联网和地面物联网的强烈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星际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   详情>>
来源:《卫星应用》 2015年第07期 作者:梁银川;魏民
第8章 物联网虚拟技术
1.物联网:从虚拟到实体?
<正>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从此,"连接一切"的物联网代替互联网成为信息技术革新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名词。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物流"概念不同,物联网涉及的范围更加庞大。从虚拟的互联,到实体的物联,这一次技术浪潮是否将再次改变人类的生活面貌?   详情>>
来源:《装饰》 2014年第08期 作者:
2.助推虚拟化,拥抱物联网
赵法彬
<正>风河公司2015年系列年度用户大会中国站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将充分展示了风河的产品技术,包括支持物联网及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下一代关键架构的解决方案。风河公司业务拓展部高级总监Victor M.Abelairas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对物联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   详情>>
来源:《数字通信世界》 2015年第09期 作者:赵法彬
3.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的嬗变
张宇
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发展,引起网络社会形态从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的嬗变。物联网感知社会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推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详情>>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3年第02期 作者:张宇
4.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实践流程分析
谢静思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物联网也慢慢融入世界信息领域,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成果。物联网作为世界新兴产业,被各个国家关注,是一种聚集了应用与技术的产业。物联网的虚拟技术网络化通过实践进行流程分析,将感知技术、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聚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给我国经济和其他领...   详情>>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第07期 作者:谢静思
价格:¥18.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