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湘教版)
<正>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在学生做了课外的调查统计之后,安排学生汇报"家长就业及家庭收入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之后引导学生学习三次产业的划分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再探讨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0年第Z2期
作者:徐林建
2.“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正>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例的分析,理解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0年第12期
作者:周红星
3.“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湘教版)
<正>一、教材分析教材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发展差异为例,探究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教材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了传统正文固定的表述模式,采用正文、阅读、活动等形式,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1年第Z2期
作者:王守东
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策略
<正>"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2年第21期
作者:金子兴;舒春霞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讲述了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所产生的主要问题之——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口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3年第Z2期
作者:黄文秀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设计
<正>【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分析】本课标包括三大方面:区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细化课标,其基本要求有:1.通过对典型区域进行综合分析,能初步掌握...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年第09期
作者:张庆莘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正>[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探求人类与流域的关系,以及综合治理的措施。[教材分析]本节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纳西...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年第04期
作者:邹平胜
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湘教...
<正>一、教材分析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气候、水等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本内容相关"课标"要求在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0年第10期
作者:林方明
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正>【设计思想】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研究区域对象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联系和演进中的各种问题与发展机制,可培养学生将地理要素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的能力,自觉地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兴衰关系的探讨,了解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08年第04期
作者:肖添生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湘教版)
<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5年第S2期
作者:李会志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湘教版)
<正>一、教材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一节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并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的初衷是为了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0年第11期
作者:诸葛晓众;黄辉
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建议
<正>1.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学难度该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强调: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根据课标要求,要了解遥感的概念、特点、工作过程,重点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09年第06期
作者:范学术
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正>【课标要求】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Ⅲ"第三章第三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球定位系统概述;二是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GPS组成和工作原理,并掌握GPS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体会到技术对人类活动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年第14期
作者:王德亮
4.数字地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球信息化载体——背景、概念...
数字地球是1989~1999 年媒体介绍较多和国内知识界、科技界关注较多的一个新概念。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提出数字地球的政治、科技、经济背景,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综合了国内专家对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有关发展战略的意见;... 详情>>
来源:《遥感技术与应用》
1999年第03期
作者:冯筠;黄新宇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