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坛庙祭祀的天神地神人神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产生于中国的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就开始了对天神、地祇神、人神及其它诸神的崇拜和祭祀。
《汉书·艺文志》把先秦的儒家提升为儒教,使儒教与佛教、道教统称为三教。而中国古代对神鬼的崇拜与祭祀,基本上都记载于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中。
佛教供奉的是佛、菩萨、罗汉、金刚、诸天及名僧。
道教供奉的是三清、四御、帝君、大帝、诸仙、真君、真人等。
儒教祭祀的天神包括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地祇神包括皇地祇、山神(五岳之神、五镇之神),水神(四海之神、四渎之神),天下名山之神、天下名川之神、京畿名山之神、京畿大川之神;其它诸神则包括了和人类生产生活关联密切的诸神,如社神、稷神、财神、门神、灶神等;人神包括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圣君明主、至圣先贤、忠臣义士以及自己的祖先。
在西汉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以后,儒教祭祀的诸神与佛教的诸佛、道教的诸仙发生了重叠碰撞,于是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如儒教祭祀的神灵,又成为佛教、道教供奉的对象,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从信仰上讲,三教信仰不同,儒教主张积极入世,倡导文明;佛教主张出家出世,苦行修炼;道教主张可出家也可以在家,讲究长生不老,及时行乐。从祭品和供品来看,儒家坛庙祭品有牛、羊、猪等牺牲品;佛教供品为素食果品,道教亦然。从信仰的选择性上讲,儒教讲究对祖先的祭祀与崇拜,是与生俱来不可选择的;而中国人信不信佛、信不信道,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甚至可以信佛兼信道,也不为错。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治家格言》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因此,即使是现代人,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今,对古圣先贤的祭祀、对祖先的祭祀,也是中国人应有的一种最基本的信仰。
文华轩主人于丙申正月
前言
孔庙 奉祀孔子的庙宇,简称孔庙。孔子殁于鲁哀公十六年,次年哀公命祭祀孔子,始于曲阜孔子故宅建庙。后代有修缮,发展为占地327.5亩,南北全长1120米,前后9进院落的建筑群。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亭后分三路:中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两庑等,为祭祀孔子及先儒之所;东为崇圣门(门内即孔子故宅)、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祠、家庙等,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处;西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等,为祭祀孔子父母之所。建筑左右对称,气势雄伟。1961年曲阜孔庙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全国各地均有孔庙。北齐时,各地皆于坊内立孔颜庙。唐武德二年(619),于国子学立孔庙,贞观四年(630)各州县普遍建立孔庙。明清时又叫文庙,旁设学宫,每年春秋设祭。
摘自:李修生,朱安群 主编.四书五经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第9-10页.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