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林牧渔水产渔业水产渔业综合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鮸鱼(音 miǎn),又称大米鱼,形似鲈鱼,体色发暗,属于暖温性底层海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东亚地区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鮸鱼产量低,珍稀而药用价值高,具有很好的治病养生效能,有补肾、润肺、健脾、滋肝、补气、补血和抗癌等强身疗效。鮸鱼的鱼鳔--鮸鱼鳔(swim bladder of miiuy croaker, SBM)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滋补品,使得鮸鱼更加珍贵。鱼鳔,又名鱼肚、鱼胶、白花胶,以富有胶质著称,与燕窝、鱼翅齐名,系八珍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粘多糖、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也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鮸鱼的鱼鳔非常厚实,在舟山等沿海渔区,用其鱼鳔加工成的大鱼胶一直就被沿海群众当作珍贵的滋补品和馈赠佳品,在民间则盛传大鱼胶有强身治虚、滋补肝肾等功效,特别是能促进发育中的孩子迅速增高且效果神奇。2016年冬季的寒潮给广东饶平的鮸鱼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让鮸鱼一时间登上各刊头条。本文集旨在收集整理鮸鱼的资料,期望让更多读者对鮸鱼有所了解,对鮸鱼胶有所认识,更希望文集中的资料对鮸鱼科学养殖有所参考。

更多
收起
李同明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3891人阅读
相关文集 更多>>
3890人阅读
84年不遇的超低温造成广东饶平鮸鱼养殖重大损失

84年不遇的超低温造成广东饶平鮸鱼养殖重大损失

鮸鱼鳔制成的鱼胶是上等鱼胶,俗称鮸鱼胶或鳘肚,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养血、补肾、润肺健脾和消炎作用。鱼鳔素有海洋人参之誉,不仅是筵席名菜,亦有相当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被称为海味中药,特别是赤嘴鮸的鱼胶药效更佳。但鮸鱼不耐温度骤降,猛烈的寒潮来袭鮸鱼多半会被冻死冻伤。潮汕地区附近海域是野生赤嘴鮸的主要栖息地,随着野生资源的慢慢减少,潮汕地区鮸鱼养殖也逐渐兴起,其中养殖最多的就是赤嘴鮸。2016年的一则新闻:超级寒潮导致广东饶平的鮸鱼养殖业遭受很大损失,在饶平地区受灾最严重的海山镇的欧边村,有一千多个家庭模式的养殖户,每家平均都有一万斤左右的鮸鱼被冻死,光是鮸鱼的损失量就至少有一千万斤,致使常联系的收购商已经无力收鱼,工人忙着取出大量冻死的赤嘴鮸最有价值的鱼鳔,当地冷库已经全部爆满,只能通过网络媒体向外地收购商和加工厂求助。这则新闻让鮸鱼胶浮现各大版面。本文集将对鮸鱼及其养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收起
第1章 生物学研究话鮸鱼
1.(鱼免)鱼
邓思明
<正> 名称学名 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属石首鱼科、黄鱼亚科、(鱼免)鱼属。地方名:敏子、敏鱼(山东、河北);米鱼(江苏、浙江);(鱼免)子(辽宁)。形态特征及易混种体延长,侧扁,背、腹部浅弧形。头中大,尖突,吻短而钝、不突   详情>>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1973年第12期 作者:邓思明
2.鮸鱼名称辨析
杨秀英
通过鱼类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历史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要研究历史时期鱼类资源的情况,首先需要厘清鱼类的名称。本文拟就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鮸鱼在古籍中的名称记载情况进行辨析。鮸鱼并非石首鱼,鮸鱼与鳘鱼是指同一种鱼。鮸鱼名称辨析对工具书的编纂有借鉴意义,并...   详情>>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02期 作者:杨秀英
3.鮸鱼精子的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冻存
王伟;叶霆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鮸鱼精子的生理特性,以0.5mL麦细管为冻存管、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冻存鮸鱼精子。结果表明,鮸鱼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盐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5~9.0,适宜的KCl、NaCl、CaCl2溶液浓度分别为(500~600)mmol/L、(400~500)mmol/L、(300~400)mmol/L,适宜...   详情>>
来源:《生物学杂志》 2010年第06期 作者:王伟;叶霆
4.春季繁殖鮸鱼亲鱼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水平变化分析
罗海忠;施兆鸿
模拟鮸鱼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促使鮸鱼在春季达到性成熟,以春季繁殖鮸鱼亲鱼为材料,检测了其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3月,E2、P和T含量很低;从4月份开始E2、P和T含量逐渐上升;5月份E2、P和T的含量急剧上升,最大值分别到达41...   详情>>
来源:《海洋渔业》 2008年第02期 作者:罗海忠;施兆鸿
5.鮸鱼胚胎发育及其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初步...
单乐州;谢起浪
作者对鮸鱼(Miichthys miiuy)的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45日龄幼鱼)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鮸鱼的受精卵在水温21.4℃~22.0℃,盐度25.7条件下,经过29 h30 min仔鱼孵出。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等4个主要时期,然后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孵出后的3日龄仔...   详情>>
来源:《海洋科学》 2010年第01期 作者:单乐州;谢起浪
第2章 繁殖技术话鮸鱼
1.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
罗海忠;陈波
根据鮸鱼自然繁殖习性,模拟其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对舟山近海鮸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人为调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水温、光照周期和注射外源激素能使鮸鱼由原来在9~10月份产卵提前到6月份产卵;而仅调控水温只能提前至8月份产卵;仅调控光照或仅在春季注射激素...   详情>>
来源:《海洋渔业》 2007年第02期 作者:罗海忠;陈波
2.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单乐州;林志华
选用不同来源的鮸鱼亲鱼,经人工培育、促熟后直接在网箱内催产,用LHRH-A2作催产剂,体腔注射,采用轮虫-丰年虫幼体-鲜活桡足类-冰鲜桡足类饵料系列培育鱼苗,3年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鮸鱼苗70余万尾,基本上掌握了鮸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详情>>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2006年第01期 作者:单乐州;林志华
3.鮸鱼人繁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单乐州;邵鑫斌
亲鱼来源及选择由于野生大个体鱼很难捕捞保活,所以目前亲鱼均来自网箱人工养殖群体或土池养殖群体。鱼亲鱼要选择3龄以上,雌性体重大于3千克、雄性体重大于2千克的健康个体。在非繁殖季节,雌雄鱼外部形态无区别,根据养殖经验判断在同一批鱼中较大个体的多为雌...   详情>>
来源:《科学养鱼》 2006年第11期 作者:单乐州;邵鑫斌
4.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和人工繁养技术
楼宝
鮸鱼是近年来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新开发的海水养殖鱼类。对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如形态 特征、栖息、食性、生长等特性,亲鱼的捕捞与驯养、人工催产及孵化、苗种培育等人工繁殖技术和海水网 箱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合理利用鮸鱼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 参考。   详情>>
来源:《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06期 作者:楼宝
5.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孙庆海;施维德
~~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孙庆海$浙江苍南县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325801温州市苍南县马站@施维德$浙江苍南县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325801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陈诗凯$浙江苍南县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325801温州市苍南县马站~~   详情>>
来源:《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02期 作者:孙庆海;施维德
6.鮸鱼苗种培育技术试验
林国文;谢书秋
经试验18尾亲鱼产卵5.3kg,受精卵经20h孵出,孵化率为63.9%;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桡足类;经50天培育,育出平均全长33mm幼鱼103万尾,培育成活率23.4%。   详情>>
来源:《福建水产》 2006年第02期 作者:林国文;谢书秋
7.鮸鱼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的研究
李明云;郑忠明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0.8~1.8μg/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 h孵化出鱼苗,孵化率达到70%。   详情>>
来源:《水产科学》 2005年第09期 作者:李明云;郑忠明
8.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孙庆海;陈诗凯
通过鱼亲鱼培育、促熟催产、受精卵孵化、仔稚鱼生长变态,并成功繁育幼鱼103×104尾的生产实践,完成了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对QZY添加剂在受精卵孵化中应用和仔鱼期鱼鳔异常胀大病作了初步探讨。   详情>>
来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3年第03期 作者:孙庆海;陈诗凯
9.盐度和pH值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闫茂仓;单乐州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及pH值对鮸鱼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鮸鱼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1-26,鮸鱼幼鱼耗氧率逐步上升,26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pH值对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05),pH6.5-9.0鮸鱼幼鱼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在此范围内p...   详情>>
来源:《台湾海峡》 2007年第01期 作者:闫茂仓;单乐州
10.鮸鱼幼鱼在不同水温下摄食的初步研究
陈少波;单乐州
以冰鲜桡足类为饵料对鮸鱼幼鱼在不同水温时的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10、15和20℃时,幼鱼消化道饵料系数和食物消化时间呈线性回归方程,曲线斜率为食物消化速度;消化时间各为16、19和12h;摄食率各为100%、100%和85%;消化道饵料系数均在45-60min之内达到最大值;饱食系数各为3.11%、7.84%和8.42...   详情>>
来源:《台湾海峡》 2007年第02期 作者:陈少波;单乐州
第3章 养殖技术话鮸鱼
1.鮸鱼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王本健
针对鮸鱼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的试验,经过18个月在沙埕虎头鼻海区的养殖,共投放鱼种10000尾,规格为18~20cm,体重100~150g,收获成品鱼24000kg,成活率达80%,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表明,海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与传统小网箱养殖比较,具有生长较快、体形好、养殖容量大、病害少、肉质鲜...   详情>>
来源:《水产养殖》 2008年第05期 作者:王本健
2.鮸鱼鱼苗越冬技术和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单乐州;邵鑫斌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详情>>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2008年第02期 作者:单乐州;邵鑫斌
3.鮸鱼幼鱼对配合饲料若干性状的选择性的研究
吕敢堂;童朝明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详情>>
来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年第02期 作者:吕敢堂;童朝明
4.鮸鱼网箱养殖试验
蒋天水;冯坚
鮸鱼,俗名黑鮸,拉丁文名Miichthysmiiny(Basilewsky),为鲈形目、石首鱼科、属。2004年普陀水产科技推广站和普陀东方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网箱养殖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4米×7米钢管网箱2只,聚乙烯网衣。2.放养规格及密度6月14日自宁波奉化购入鱼...   详情>>
来源:《科学养鱼》 2005年第10期 作者:蒋天水;冯坚
5.蒙古裸腹溞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
楼宝;柴学军
~~蒙古裸腹溞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楼宝$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柴学军$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吴祖杰$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详情>>
来源:《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04期 作者:楼宝;柴学军
第4章 病害防治话鮸鱼
1.早繁鮸鱼幼鱼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柳敏海;陈波
早繁鮸鱼幼鱼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柳敏海$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316000@陈波$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316000@罗海忠$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316000@傅荣兵$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316000@施兆鸿$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详情>>
来源:《科学养鱼》 2006年第12期 作者:柳敏海;陈波
2.福尔马林防治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刺激隐核...
闫茂仓;邵鑫斌
本文采用在淡水和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进行鮸鱼刺激隐核虫防治的研究。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质量浓度为221.3mg/L的海水中,鮸鱼12h内无死亡,海水福尔马林对鮸鱼12h,24h,48h,72h,96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5.6,413.8,248.1,212.7,200.7mg/L,安全浓度为56.08mg/L;淡水浸泡鮸鱼的半致死时...   详情>>
来源:《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11期 作者:闫茂仓;邵鑫斌
3.鮸鱼弧菌病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凤萍;彭志兰
【目的】2009年春季,浙江省舟山地区养殖鮸鱼暴发弧菌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内脏器官有白斑等。【方法】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株090212,经人工感染证实该菌即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RNA...   详情>>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张凤萍;彭志兰
4.一株鮸鱼溃疡致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胡健饶;章丽梅
该研究从宁波市象山港鮸鱼养殖区患病鮸鱼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Mm041,人工回感试验确定该菌株为致病菌株,测定其对鮸鱼的半致死量为3.0×106 CFU.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结合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Mm041为美人鱼发光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氯霉...   详情>>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1年第05期 作者:胡健饶;章丽梅
第5章 分子生物学话鮸鱼
1.鮸鱼应激蛋白STI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孙悦娜;徐田军
根据获得的鮸鱼应激蛋白(stress-inducible protein I,STI1)基因的EST序列,克隆测序获得鮸鱼STI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鮸鱼STI1基因全长为2 194bp,包括5’非翻译区31bp,3’非翻译区634bp,开放阅读框1 629bp,编码542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序列推测鮸鱼STI1分子中含有5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1个...   详情>>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 2012年第02期 作者:孙悦娜;徐田军
2.鮸鱼EST-cSNP位点发掘及其特征分析
徐田军;孙悦娜
为发掘鮸鱼的EST-cSNP位点,以测序获得的鮸鱼脾脏4 609条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为源序列,利用Vector NTI 11.0软件拼接出707条重叠群(contig)序列,检测到209个可信度高的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cSNP)位点;SNP位点...   详情>>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 2011年第03期 作者:徐田军;孙悦娜
3.鮸鱼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序列信息学分析
徐田军;孙悦娜
采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均一化技术与SMART技术相结合,以经过鳗弧菌感染后获得的鮸鱼脾脏材料构建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该原始文库约含有7.5×106个重组子,插入片段在1~3kb之间,文库滴度为1.6×106CFU·mL-1.从文库中随机挑选5 952个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5 053条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高质量...   详情>>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 2011年第06期 作者:徐田军;孙悦娜
4.鮸鱼EST序列中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及特征分析
孙典巧;孙悦娜
为大规模发掘和利用Ⅰ型微卫星标记,通过建立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和随机序列测定,对鮸鱼转录基因组进行较大规模的微卫星序列特征分析和初步筛选。研究从4609条高质量ESTs中筛选到382条微卫星序列,筛出率为8.29%,平均每318 bp的ESTs中就有一段不小于14 bp的微卫星序列。筛选到的微卫星全部在低...   详情>>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2011年第05期 作者:孙典巧;孙悦娜
第6章 捕捞技术话鮸鱼
1.鮸鱼张网的捕捞技术
商金发
<正> 鮸鱼张网是嵊泗渔民近年秋汛的一种新兴作业,1982年以来,嵊泗毕下渔村王照隆等渔民,根据近海水产资源变动的实际和鮸鱼活动规律,从浙南地区引进了用张网捕捞鮸鱼的生产技术,1984年获得试验成功并逐渐推广到枸杞、花鸟等地,到1989年,嵊泗全县秋汛鮸鱼张网单位达60余个,产值达500万元,成为...   详情>>
来源:《海洋渔业》 1991年第02期 作者:商金发
2.我国东南沿海的石首鱼生产
高粱
<正> 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这一科鱼类的耳石特别发达,古人形容为“首有白石二枚坚如玉”,“脑中有石如棋子”。石首鱼亦由此得名。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石首鱼科经济鱼类有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鱼免)鱼(Miichthys...   详情>>
来源:《古今农业》 1993年第03期 作者:高粱
3.捕捞技术和设备
<正> 951773 诱鱼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Fish-attracting lights—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uses[刊,英]//Yamaha Fish.J..—1994,(43).—2~3灯光集鱼技术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普及,日本的光诱渔业是从中国传入的。使用灯光诱鱼不仅仅是日本,世界各地都有这种捕鱼方法,如今它仍然是许多国家...   详情>>
来源:《南方水产》 1995年第10期 作者:
第7章 资源保护话鮸鱼
1.鮸鱼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郑天伦;张海琪
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RAPD分子标记对鮸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个群体的染色体核型没有明显差异;选取9条10 bp随机引物,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出93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3个,占总位点的67.74%;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0.00%,高于养殖群体的52.8...   详情>>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09期 作者:郑天伦;张海琪
2.中国近海鮸鱼遗传多样性的细胞色素b全序列分析
夏月恒;章群
分析了中国近海连云港、舟山和福州38尾鮸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1 140 bp序列,共检测到39个变异位点和5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27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60±0.02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71±0.00030,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Tajima's中性检验为负值且显著(-2.36010...   详情>>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03期 作者:夏月恒;章群
3.鮸鱼增殖放流标志技术的初步研究
孙忠;余方平
对平均体长9.69 cm的鮸鱼幼鱼进行了挂牌、切腹鳍和荧光标志研究。经14 d的对比饲养观察,发现三种标志方法对鮸鱼幼鱼的生长、成活均没有明显影响。比较三种标志技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挂牌标志具有脱标率低、保留时间长、标志醒目、能保留个体信息、可用于长期的试验研究等特点,是三种标志方法...   详情>>
来源:《海洋渔业》 2007年第04期 作者:孙忠;余方平
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鮸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垚示;孙鑫序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鮸鱼(Miichthys miiuy)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测序,对长江口(崇明)及邻近海域(舟山)2个鮸鱼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99 bp的COⅠ序列中包含22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7个。60个个体中,共定义了2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   详情>>
来源:《海洋通报》 2014年第03期 作者:郭垚示;孙鑫序
5.舟山鮸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
彭志兰;柳敏海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0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片段为369条,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07%。亲代和F1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率,Nei...   详情>>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年第02期 作者:彭志兰;柳敏海
第8章 珍贵鱼胶话鮸鱼
1.海味珍品——鱼肚
宋文铎
<正> 平素我们所说的猪肚、羊肚、都是指猪、羊的胃,而今说的鱼肚却并非是鱼的胃,它是用鱼鳔洗净干制而成的。鱼鳔是在鱼体内起沉浮作用的器官。并不是所有的鱼部有鳔,在石首鱼科鱼类和海鳗等的鳔较发达。鱼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味道也鲜美,是“八大海珍”(燕窝、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   详情>>
来源:《中国水产》 1987年第03期 作者:宋文铎
2.鱼肚名贵胜黄金
王旭旭
<正> 有道是:“人生快事知多少?品尝鱼肚是一桩。”鱼肚为海洋中某些新鲜优质鱼鳔加工的干制品,系我国传统的高档海味食品,又叫鱼鳔,古称“鲧鲮”。此外,因鱼肚以富有胶质而著称,故亦叫鱼胶、白花胶,还有称之为鱼白、鱼脬的。鳔是多数鱼类在水中游动调节身体比重的长囊状器官。大小不一,单个或...   详情>>
来源:《海洋世界》 1999年第03期 作者:王旭旭
3.探讨海八珍——鱼肚(上)
聂凤乔
<正> 【异称】胞、(鱼逐)(鱼夷)(《齐民要求》),压胞(《新唐书》),鳔、鱼白、(鱼逐)鳀(《本草拾遗》),鳔胶(《岁时广记》),海鳔白、江伯夷、宋珍都尉、南海詹事(《清异录》),鱼胞(苏轼诗),蚋子、(鱼逐)鱼(《后山谈丛》),玉腴、佩羹、鱼脬(《江邻几杂志》),鱼鳔胶(《仁斋直指方》),鱼胶(《三因...   详情>>
来源:《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03期 作者:聂凤乔
4.探讨海八珍——鱼肚(下)
聂凤乔
<正> 【质量与鉴别】鱼肚因品种不同,质量要求也有不同,一般要求为:质地洁净、无血筋等物质;色泽不论淡黄或深黄,都以明朗透亮为佳,暗灰者则质次;体形要大而厚,剖开的胶片要求平坦;体表必须干燥,无虫蛀,潮者质次,泛黑者已开始变质。按质量可分等如下:   详情>>
来源:《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04期 作者:聂凤乔
5.高档海味系列之一 鱼肚
李兴福
<正>鱼肚以鱼类之鳔干制而成,略带黄色,又称玉腴佩羹、鱼胶、鱼鳔等,在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大多数产于我国的浙江、宁波及福建沿海,也有从波斯海及印度群岛进口的。   详情>>
来源:《食品与生活》 2010年第04期 作者:李兴福
第9章 菜肴加工话鮸鱼
1.温州鮸鱼菜肴
黄云波
<正>温州王十朋研究会按语:著名瓯菜大师黄云波是温州瓯菜研究会副会长,也系本会理事,从事餐饮文化事业达五十余年之久,对瓯菜创新精益求精,喜庆宴席、精雕华美,曾在云南瑞丽宾馆为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亲自掌勺,献上瓯菜"三丝敲鱼"健康菜,品尝后得到赞赏,并与工作人员合影纪念。黄大师对温州...   详情>>
来源:《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 2012年第期 作者:黄云波
2.鮸鱼胶炖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郑晓杰;李燕
以干鮸鱼肚为原料,经水发、脱腥、调配、蒸熟、冷却、装罐、密封、冻藏等加工工艺,加工成的一种方便食用的炖品。在工艺参数优选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水发温度为25℃,时间为22 h;最佳脱腥配方:姜汁80%、料酒80%、白酒30%、柠檬汁5%。原辅料的最佳配方参数为:桂圆6%、核桃12%、红枣1.5...   详情>>
来源:《食品工业》 2013年第03期 作者:郑晓杰;李燕
3.响应面法优化鮸鱼鱼松的加工工艺
李庆玲;霍健聪
以鮸鱼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调味、炒制工艺条件对鮸鱼鱼松产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各因素对调味配方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D>A>B,即鮸鱼鱼松最适宜的调味配方为食盐1.5%,砂糖3.0%,姜汁4.0%,料酒0.5%。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优生产工艺:蒸煮时间25 min,初炒时间12 min,炒酥时间...   详情>>
来源:《食品工业》 2015年第06期 作者:李庆玲;霍健聪
价格:¥36.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