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房产市政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新界定,是对原有城镇化道路的扬弃与发展。新型城镇化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的品质为中心,不再以城镇人口或非农业人口比例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将社会各子系统(如城市与乡村、资源与人口、人类与自然等)统筹考虑,在总规划框架下做好协调与衔接。更加注重城乡的一体化、均等化,更加注重城乡的集约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增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乡统筹、四化协调、社会和谐、管理有序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之路,其本质内涵表现在城乡融合、集约、和谐、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本文集首先从内涵、目标、理论等方面简要概述新型城镇化,让读者初步了解新型城镇化是什么;然后,结合国外新型城镇化的经验,总结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启示,让读者了解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接着,以典型地区的实践为例,向读者展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多元化模式以及路径,让读者了解新型城镇化是怎样进行的;最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让读者了解如何评价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

本文集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读者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有所帮助,谢谢!

更多
收起
刘华丽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第1章 新型城镇化概述
1.新型城镇化内涵探析
刘海平
<正>新型城镇化是"三化"协同发展的支撑和载体,是枢纽和连接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势产业成长壮大、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   详情>>
来源:《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年第07期 作者:刘海平
2.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彭红碧;杨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面临着诸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发展集约化和生态化模式,增强多元的城镇功能,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详情>>
来源:《理论探索》 2010年第04期 作者:彭红碧;杨峰
3.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
王素斋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当前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集约、智慧、低碳、绿色的新型...   详情>>
来源:《理论月刊》 2013年第04期 作者:王素斋
4.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张友良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   详情>>
来源:《传承》 2012年第02期 作者:张友良
5.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王新越;秦素贞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   详情>>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04期 作者:王新越;秦素贞
6.“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
单卓然;黄亚平
定义了新时期"新型城镇化"概念,从4个角度解读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三大内涵。提出新型城镇化的6大核心目标——平等城镇化、幸福城镇化、转型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和集约城镇化概括新型城镇化的4项重点内容——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与...   详情>>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2013年第02期 作者:单卓然;黄亚平
7.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姚士谋;张平宇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在过去一阶段,虽然城镇化...   详情>>
来源:《地理科学》 2014年第06期 作者:姚士谋;张平宇
8.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
张鸿雁
要保证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从法治和法理的高度,推行国家级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战略模式,并从学理性和科学性的双重视角认识城市化与城镇化在本质上的同一性意义;其次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根据自然区位特点、资源秉赋、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生产力结构差异等要素对新型城镇...   详情>>
来源:《社会学研究》 2013年第03期 作者:张鸿雁
9.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张占斌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所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任务,妥善解决城镇化过...   详情>>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01期 作者:张占斌
第2章 国外城镇化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1.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王秀玲
走城镇化道路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大多已达70%~80%,在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轨迹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制约等模式,也得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取...   详情>>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06年第04期 作者:王秀玲
2.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赖光宝
首先,从不同学科的视角阐述了城镇化的概念;其次,在描述了国外城镇化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详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 作者:赖光宝
3.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苏小;金彦平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镇化实践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又有所不同,不能走西方的老路。探究国外城镇化发展过程,目的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并依赖...   详情>>
来源:《世界农业》 2013年第10期 作者:苏小;金彦平
4.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张绍红;王雷雷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问题也较多。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规划、注重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学习发达国家...   详情>>
来源:《世界农业》 2014年第02期 作者:张绍红;王雷雷
5.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张玉;李蓓蓓
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走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在总结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和分析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有所助益。   详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13年第30期 作者:张玉;李蓓蓓
6.国外城镇化经验对江苏地区小城镇统筹发展的启示
卞素萍
本文分析了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国外城镇化的建设经验,以江苏小城镇的发展目标为核心,阐述其对江苏小城镇统筹发展的启示,包括引导全省空间结构优化;彰显城市特色的空间网络体系;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为支撑带动发展;加强城镇化体系建设和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网络,营建宜居的...   详情>>
来源:《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1期 作者:卞素萍
7.国外城镇化模式对黑龙江垦区的启示
张鑫
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列举了以西欧、美国、拉美及非洲国家为代表的三种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并总结分析了其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前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   详情>>
来源:《农场经济管理》 2014年第05期 作者:张鑫
第3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1.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
牛草林;张国芝
针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在警示内蒙古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的几个失衡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典型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应该走绿色集约化、城镇体系发展集群化、城镇产业发展高级化和城镇人口发展市民化的道路。   详情>>
来源:《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第06期 作者:牛草林;张国芝
2.兰白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石瑾;尚海洋
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基于兰白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自身需求、政策支撑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兰白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模式,分别为统筹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模式;以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沿河沿交通线城镇密集带...   详情>>
来源:《西北人口》 2014年第03期 作者:石瑾;尚海洋
3.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阐微
李鹏鸽
以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来构建郑州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对农村新型城镇职能转型、城镇空间布局及城镇地域整合等问题的解读以及新型城镇化保障体系的探讨,有利于创新郑州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升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而促进郑州城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详情>>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2015年第04期 作者:李鹏鸽
4.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高辉;陈波
工业带动下的城镇化模式不适宜川西城镇化。川西民族地区应采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城镇化;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旅游城镇;以绿色低碳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上实现以"多点多极多轴网络式"支撑战略;人口方面采用就地城镇化模式。并提出在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完善功能、城镇管...   详情>>
来源:《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 2013年第期 作者:高辉;陈波
5.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渐进模式及对策建议
方创琳;李广东
西藏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西藏人民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西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自然本底、特殊发展性质、特殊发展阶段、特殊发展动力和特殊发展格局五大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将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国情,紧扣区情,该快则...   详情>>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年第03期 作者:方创琳;李广东
6.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
宣超;陈甬军
为了考察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探讨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作者对河南省鄢陵县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当前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当地示范性较强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多方面实地考察,对"十二五"期间地区性新型城镇化发...   详情>>
来源:《理论与改革》 2013年第05期 作者:宣超;陈甬军
7.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以湖南永州为...
李宁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本文以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永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模式,并对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   详情>>
来源:《金融经济》 2013年第24期 作者:李宁华
8.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朝阳县新型城镇化...
马宁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详情>>
来源:《青春岁月》 2015年第13期 作者:马宁
9.基于我国区域差异化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模式设计
杨秋海
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设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要体现区域差异性,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详情>>
来源:《生态经济》 2015年第07期 作者:杨秋海
第4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1.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法治化路径
刘旭
传统城镇化片面追求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空间的扩张,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稀缺的弊端。因此,要与时俱进通过城镇规划立法规范化、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城市治理法律制度以及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法治化措施推进...   详情>>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13年第06期 作者:刘旭
2.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选择
何宇鹏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不仅有助于选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模式,更是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健康推进的关键。参照欧美、日韩、拉美的城镇化进程的路径模式及其经验教训,在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历程中市场和政府所扮演角色的基础上,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   详情>>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03期 作者:何宇鹏
3.山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刘德军
根据新型城镇化理论,本文对山东省17个地市140个县(市、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别进行经验测算和聚类分析,并对其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形成的动力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山东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中心城市发育不完善、现代功能不强,小城镇总量扩张过速、但个体发育不足,粗放型城镇化导致可持续发展矛盾愈加突...   详情>>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13年第31期 作者:刘德军
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赵红
新型城镇化是由我国提出的,立足国情,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以泰安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制定实施科学规划;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   详情>>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 2011年第03期 作者:赵红
5.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
杨仪青
该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梳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制定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城乡互动和实现就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区域协调...   详情>>
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第05期 作者:杨仪青
6.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房冠辛;张鸿雁
新型城镇化的表象特征是农村人口进城,而在本质上是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与建构,这一过程在创造人的城市化的同时,也在创造具有法制契约精神的市民社会。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必须遵循新型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根据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创造适合本地区的城市化...   详情>>
来源:《民族研究》 2015年第01期 作者:房冠辛;张鸿雁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障碍及对策分析
周君璧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分为主动、被动两条路径。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针对不同路径,采取不同的对策。   详情>>
来源:《求实》 2014年第09期 作者:周君璧
第5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1.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杨迅周;杨流舸
结合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总结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6类,即城市人口与地域指标、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生活方式指标、城市发展潜力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三级指标21类.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Q聚类分析,对中原经济...   详情>>
来源:《河南科学》 2014年第06期 作者:杨迅周;杨流舸
2.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
张向东;李昌明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构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出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详情>>
来源:《中国市场》 2013年第20期 作者:张向东;李昌明
3.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
徐林;曹红华
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的转化,意味着对城镇化进程更全面的理解。新型城镇化不仅关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变化及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而且还包含了平等、幸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联的内容;相形之下,现有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却难以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对新型城镇化概念的...   详情>>
来源:《公共管理学报》 2014年第01期 作者:徐林;曹红华
4.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PCA分析法
王琴梅;杨军鸽
首先在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质量系统和公平系统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关天经济区各市区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定及排名。结果显示:经济区在10年间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   详情>>
来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年第01期 作者:王琴梅;杨军鸽
5.基于DEA交叉评价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秦青
在深入分析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赋权方法,创造性地把运筹学中的DEA交叉评价模型应用于解决赋权问题。并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利用相关分析发现城镇化的"质"与"量"处于明显的不同步状态,且经济社会发展...   详情>>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08期 作者:秦青
6.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基于全国3...
王建康
本文从经济高效集约、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等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和评价,对比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详情>>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2015年第03期 作者:王建康
7.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
牛晓春;杜忠潮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   详情>>
来源:《干旱区地理》 2013年第02期 作者:牛晓春;杜忠潮
价格:¥33.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