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简称“方志”。志书,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参考价值。
方志记述空间是行政区域的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直辖市志、市志、县志、乡志、镇志、村志等;记述空间不是行政区域或跨行政区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南极志等。
中国的民俗节日是地方综合志书“社会风土”篇必记的内容之一。节日是中国先民为自己的生命节序所设定的一系列过渡点。民间主要过节的日子由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的奇数重叠节日和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四个满月之日构成的节日为主,这些节日的日子有可能是以古历十月历(一年只有十个月)确定的,可见中国节日历史之悠久。现存的偶数重叠节日仅有二月二和六月六还有部分群众在过节,其他的偶数节日均与佛道有关,过节的人也仅局限于佛道的信徒。同时,十二月历确定之后,民间又诞生了腊八节、祭灶节和人日节,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社会发展至今天,中国节日在逐渐变冷,我们自己的端午节被韩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西洋节日却一年比一年红火,于是人们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构建保护的思路,实施保护的方案。
《中华方志·春龙节》辑编了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的历史与习俗。春龙节又称“龙抬头”。二月二,正值雨水、惊蛰、春分之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天里蛰伏在洞穴里的动物开始苏醒,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古书记载,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龙抬头得名于此。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
龙抬头 春龙 二月二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