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路遥及其创作评述
1.路遥研究述评
路遥是当代很有影响的作家,对路遥研究的作品很多。从对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研究、"城乡交叉地带"关键词的研究和乡土情节研究这三个角度的研究性文章的梳理,可使我们对路遥及路遥研究的认识更加清晰。 详情>>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04期
作者:刘欣欣;余涛
2.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路遥小说创作的精神特征
路遥是一位具有自觉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乡土作家 ,他对城乡差异有着深刻的体验。城乡融合过程的独特感受与陕北高原的文化环境交相浸润 ,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铸就了路遥小说的精神特征 详情>>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
2003年第02期
作者:卜树春
3.读路遥,说评论——以《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为例
贺智利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平均使用力量,对路遥进行多方面的阐释,使得路遥的形象变得扁平,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路遥的形象。这本专著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宗教和语言。中西文化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些中国学者竭力要从中国文化中找到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因素,这往往弄... 详情>>
来源:《唐都学刊》
2006年第05期
作者:高原
4.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关于《路遥传——重新开启...
<正>很难设想,若是少了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那么新时期文学史上将会少了多么光彩的一笔,正如路遥研究史上,如果没有一部具备相当学术品格的《路遥传》,将是多么的遗憾一样。幸好,我们有路遥;幸好,我们有厚夫的《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生活在历史... 详情>>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05期
作者:刘佳
第2章 解读《平凡的世界》
1.坚韧不拔的人生之旅——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人生哲...
路遥的人生哲学与生活理想深受“土著”的人文 (地域文化 )和“文明”的开放 (当代文化 )的影响 ,这在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本文拟对《平凡的世界》进行分析 ,进一步认识路遥的人生哲学与生活理想 详情>>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1年第S1期
作者:余荣宝;李玉鸽
2.路遥:德性的坚守及其偏至——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
<正> 路遥,这位“土著”作家,深受乡土中国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熏染。《平凡的世界》既是路遥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他对这个时代投去的“最后一瞥”。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我们将发现路遥的小说十分明显地呈现了道德理想主义的伦理倾向。 详情>>
来源:《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02期
作者:胡辉杰
3.传统女性的爱抚 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
路遥所构筑的爱情世界中,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类表现为传统的婚恋方式,另一类是当代情爱模式。从文化心理的视角,对传统的婚恋方式和当代情爱模式进行粗略的描述与解构,并对创作心理及文化意蕴做出阐释,进而审视其对路遥整体创作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详情>>
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04期
作者:罗笑芳
4.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
路遥是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是一部令人不能忘怀的优秀作品。笔者叙述分析了它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指出这是一部凝结着路遥血汗与生命的宏篇巨作。 详情>>
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05期
作者:李莉
5.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
<正> 当许多年轻的和已不年轻的作家,一时间竞相求异翻新的时候,陕西作家路遥不声不响地拿出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依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那种路数,依然是《人生》那副笔墨。当时,许多人的眼光都为那些新奇诡怪的东西所吸引,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样依然故我的长篇三... 详情>>
来源:《文艺争鸣》
1991年第04期
作者:白烨
6.《平凡的世界》里走出的不平凡的人——从《平凡的世界》...
本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路遥的创作思想,深刻领会《平凡的世界》及作者路遥人生的伟大意义。本文浅析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所释放的正能量,是路遥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详情>>
来源:《大众文艺》
2015年第09期
作者:张利江
7.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孤独意识
在《平凡的世界》里面,在处在历史承续和时代变革前夕城乡二维地带的普通人民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反平凡的色调。这种反平凡色调根源于土地被遗忘,农村生存的孤独里面。路遥作为从农村走出迈向城市的代表,将土地生存的依恋和淹没城市的渺小的孤独在小说中尽情展现的同时其创作的心理也得以显现。 详情>>
来源:《文学教育(中)》
2011年第08期
作者:谢楚印
8.土,是难以忘记的——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故土情结
<正> 陕西籍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自电台播出和出版发行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震动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代文学评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雷达说它是“诗与史的恢宏画卷”,“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顾国泉则认为它“并非像一些评论家所赞誉的那样,是一幅纷繁复杂、... 详情>>
来源:《重庆师专学报》
1998年第02期
作者:陈正义
第3章 其他作品赏析
1.地域抒写的困境——从《人生》看路遥创作的精神资源
路遥是一位深受地域文化影响的作家,他所创作的《人生》完全就是对地域文化的钟情歌唱。陕北文化的“出走”主题、社会底层人性的“苦难搏斗”塑造范型,连同民间维度“多情女子负心郎”的情节生成模式是其精神资源的主要表现。这些精神资源一方面成就了路遥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声名,另一方面... 详情>>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04期
作者:惠雁冰
2.略论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绝唱,这部作品不仅简要记叙了作家一生的经历,而且集中表述了路遥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以日常生活的描述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路遥。这部作品集中表达了作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善"的追求,显示出强烈的人民性立场。 详情>>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第01期
作者:张连义
3.历史的巨大回响——读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
<正> 在当代文坛上,路遥以英年早逝而闻名。他留给人们的创作,无论短篇、中篇、还是长篇,都可以说是巨大的创造。关于他,笔者在另外篇章中还有论及;开篇之前,先录摘一段文字作为纪念:"你英年早逝,但是,你贡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或许比一个保养得极好、活上一百年的人都要多。你将生 详情>>
来源:《昌潍师专学报》
1994年第02期
作者:蔡万江
4.路遥《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发表过程及其意义
本文以新近发现的路遥亲笔书信等一手材料为基础,详细考证与还原了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创作与发表过程。并进一步阐释了如下问题:路遥为何能以亲身经历过的"文革"武斗为题材,创作出这样一篇不同于主流"伤痕文学"的另类作品?这篇小说屡次被退稿,反映出80年代初期怎样的历史情境与文学... 详情>>
来源:《文艺争鸣》
2015年第04期
作者:梁向阳
5.燃烧的《夏》——路遥创作中唯一圆满的爱情
在路遥的笔下,一贯发生的总是爱情悲剧,而作为他唯一的一部描写圆满爱情的小说《夏》反映出了许多其他的东西。本文将从典型人物杨启迪的分析以及路遥固有的爱情书写模式对这部小说展开分析。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4年第20期
作者:扈琛
第4章 启示意义
1.路遥现实主义精神的当代启示
在当代的路遥研究中,很少有人梳理并总结路遥的创作观,这无疑淡化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性特征。《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对自身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路遥的创作观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生活观、乡土观、劳动观及个性与理想论为表现,这一创作观对当代文学... 详情>>
来源:《前沿》
2013年第15期
作者:齐安瑾
2.论路遥及其作品对青年的教育意义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于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 ;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详情>>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03期
作者:詹歆睿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