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其它科室药学/药剂科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自《神农本草经》首载以来,苍耳子已有上千年的用药历史。本文集将从苍耳子的产地、鉴别、炮制以及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来系统的阐述苍耳子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更多
收起
羊蹄先生
相关文集 更多>>
218人阅读
第1章 苍耳子的本草考证
1.苍耳的本草考证
吴志瑰;褚小兰
为正本清源,对苍耳的用药渊源、名称、品种、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02年第10期 作者:吴志瑰;褚小兰
2.苍耳本草考证和药用文献考实
侯海宫;吕益涛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 ,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 ,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征一并描述 ,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   详情>>
来源:《中草药》 2002年第12期 作者:侯海宫;吕益涛
3.苍耳子与苍耳的本草考证
代富华;冉懋雄
经考证,苍耳子与苍耳植物来源与今用菊科植物苍耳一致,其始载文献应为《千金·食治》,非《尔雅》,并应注意对其不同药用部位与同科不同种植物之所谓“类同用品”加以深入研究。   详情>>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1996年第04期 作者:代富华;冉懋雄
4.苍耳子药用品种的本草考证
谢冬梅;秦民坚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正品来源为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成熟、干燥果实,通过系统地查阅古代本草文献,结合我国苍耳属几种苍耳类植物的形态描述和野外实地观察,对本草中记载的供药用的苍耳子原植物描绘图进行比较分析,对苍耳子供药用品种的来源植物进行了...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第09期 作者:谢冬梅;秦民坚
第2章 苍耳子的鉴别研究
1.苍耳子与南苍耳子的鉴别
黄昌杰;林晓丹
目的:为鉴别苍耳子与南苍耳子寻找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鉴别法对两者进行鉴别试验。结果:在性状鉴别中两者的果实顶端一对喙刺以及瘦果顶端的花柱基存在明显差异;荧光鉴别中两者的粉末、水提液荧光无明显差异,95%乙醇提取液苍耳子显粉红色,南苍耳子显暗蓝白色;在薄层色谱中采用《中国药典...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2008年第03期 作者:黄昌杰;林晓丹
2.苍耳子与其伪品刺苍耳子的鉴别
胡双丰
目的:为鉴别苍耳子与其伪品刺苍耳子寻找有效办法。方法:用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对两者进行鉴别实验。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苍耳子比刺苍耳子在紧挨原点上方少一个黄色斑点;紫外光谱显示,苍耳子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 328,299 nm, 刺苍耳子λmax为326,280 nm。结论:利用本实验方法鉴别苍耳子与其伪...   详情>>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年第02期 作者:胡双丰
3.苍耳子与蒙古苍耳子的比较鉴别
黄学红
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正品苍耳子和习用品蒙古苍耳子进行比较鉴别,以求证苍耳与蒙古苍耳并用的合理性。结果:苍耳子与蒙古蒙耳子性状差别显著,表明其植物基源不同,其性状特征主要依据果实的大小;喙的特点、长短;总苞制的疏密、粗细、长短等,可以对2种苍耳子进行鉴别;显微...   详情>>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05期 作者:黄学红
4.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
田进国;任健
<正>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i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不作药用的东北苍耳子为菊科植物东北苍耳X.mongolicum Kitag.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二者同科同属形态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对此有人曾用紫外光谱法做过鉴别研究。本文采   详情>>
来源:《中药材》 1997年第08期 作者:田进国;任健
5.苍耳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魏有良
对苍耳子Xanthium sibiricum及其混伪品东北苍耳X.monglium和刺苍耳X.spinosum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鉴别。   详情>>
来源:《中药材》 1996年第10期 作者:魏有良
6.苍耳子及其伪品偏基苍耳子的鉴别
唐丽香
<正> 苍耳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F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近年来,我区在地产药材苍耳子收购过程中发现混有大量的苍耳子伪品。笔者追踪产地对原植物进行调查鉴定,确认其基源为同科植物偏基苍耳Xanthium inaequilatium DC.的成熟带总苞...   详情>>
来源:《中药材》 1994年第12期 作者:唐丽香
7.苍耳子与伪品小刺蒴麻的鉴别
汪冶;梅树模
目的鉴别苍耳子与伪品小刺蒴麻。方法用性状鉴别与显微观察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有差异,易于区别。结论本研究可作为苍耳子与伪品苍耳子小刺蒴麻的鉴别方法。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01期 作者:汪冶;梅树模
8.中药苍耳子与两种混淆品的鉴别
陈巧华;林峰
本文通过对苍耳子及其混淆品东北苍耳子、偏基苍耳子进行性状和紫外光谱鉴别 ,方法简便可行 ,结果准确可靠 ,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详情>>
来源:《海峡药学》 2004年第05期 作者:陈巧华;林峰
9.苍耳子与一种伪品刺苍耳子的鉴别
黄文凤
对苍耳子及伪品刺苍耳子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鉴别。   详情>>
来源:《海峡药学》 2006年第06期 作者:黄文凤
10.苍耳子与刺苍耳子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贾鑫;康小兰
目的:测定苍耳子与混伪品刺苍耳子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通过二者含量的差异来鉴别苍耳子与刺苍耳子。方法:采用HPLC测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ODS-HYPERSIL(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室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11年第11期 作者:贾鑫;康小兰
11.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鉴别研究
石俊英;彭艳丽
对苍耳子、东北苍耳子进行了系统的电泳分析和生药学研究。首次绘制了两种苍耳子的蛋白电泳图谱、解离组织图和完整的粉末特征图,探索了不同溶剂浸出物成分的薄层分析,为苍耳子的药材经营、品种鉴定和成分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1994年第05期 作者:石俊英;彭艳丽
12.苍耳属植物的鉴别研究
吕益涛;侯海宫
目的 :搞清中国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及生药鉴别。方法 :原植物鉴定、药材果实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鉴别。结果 :提供了苍耳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定依据。结论 :苍耳子药用植物资源可适当扩大。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第01期 作者:吕益涛;侯海宫
13.苍耳子及其伪品偏基苍耳子的紫外光谱鉴别
朱琳;任其昌
<正>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果实。近年来,一些医疗单位购入同科植物偏基苍耳Xanthium inaequilatiumDC.的果实作为苍耳子药用。关于二者的性状、显微和TLC鉴别已见报道。为此本文仅对二者乙醇提取液进行紫外光谱鉴别。   详情>>
来源:《中药材》 1995年第09期 作者:朱琳;任其昌
14.苍耳子基源植物的数量分类学研究与生药鉴别
韩婷;张宏
目的:对中药苍耳子的基源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学及生药鉴别研究,为苍耳属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与种质优选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全国25个居群苍耳属植物果实进行异地栽培试验,出苗后观察生长情况、形态特征;选取20个分类性状,如生长周期、植株高度、叶柄长度、总苞刺长度、密度、喙长及成熟果实颜色...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第11期 作者:韩婷;张宏
15.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性状鉴别
姚承京
<正> 近发现有将东北苍耳子当作苍耳子药用,现将两者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呈纺锤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黄绿色或浅黄色,全体被有较细软的钩刺,刺长1~1.5mm。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   详情>>
来源:《中药通报》 1988年第01期 作者:姚承京
16.加味苍耳子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陈木水;黄樱华
目的建立加味爸耳子丸中白芷和川芎的鉴别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供试品在与对照品色谱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实验方法可作为加味苍耳子丸的质量控制指标之—。   详情>>
来源:《海峡药学》 2009年第01期 作者:陈木水;黄樱华
17.苍耳子及其伪品单喙苍耳子的比较鉴别
高锐红;龚大坤
<正> 苍耳子为中医常用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耳实,嗣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主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主要成分为苍耳于甙、亚油酸。有毒。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其基原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ium sibiricum Patr.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01年第06期 作者:高锐红;龚大坤
18.一种苍耳子伪品的鉴别
赵彩云
鉴于两者在化学成分方面相差不大,而《中国药典》对苍耳子的检验标准过于简单,因此在完善苍耳子检验标准的基础上,应对苍耳子近缘植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用时的药理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成分与作用的植物可否适当扩大药源,以达到合理...   详情>>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2002年第02期 作者:赵彩云
19.苍耳子的真伪鉴别与功能主治
崔国静;玉婷
<正>苍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在《神农本草经中功能主治为:"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苍耳子别名又称苍刺头、毛苍子、苍耳等。苍耳子的性状特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正品: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呈纺锤形...   详情>>
来源:《首都医药》 2012年第21期 作者:崔国静;玉婷
20.苍耳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潜子春
<正>苍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其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t Widd.的带总苞的果实,而浙江省等地又习惯增加同科属植物蒙古苍耳X. mongolicum Kitag.。但市售商品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同   详情>>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1997年第04期 作者:潜子春
第3章 不同产地苍耳子的研究
1.不同产地苍耳子UPLC指纹图谱研究
洪燕;韩燕全
建立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实验采用UPLC-PDA检测法,测定了26个产地的苍耳子药材进行UPLC指纹图谱,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建立了26个产地...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 作者:洪燕;韩燕全
2.不同产地苍耳子红外指纹图谱鉴别
徐海星;陈慧
目的:建立苍耳子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鉴别,并进行相似度计算及化学模式识别。结果:获得了10批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红外指纹图谱,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结论: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不同产地苍耳子药材的鉴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及化学模...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14年第06期 作者:徐海星;陈慧
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苍耳子9种酚酸类成分...
洪燕;韩燕全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苍耳子中9种酚酸类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UPLC BEH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PDA检测器,检测波长根据不同成分分别设为220和327 nm。结果 9种酚酸类成分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   详情>>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13年第13期 作者:洪燕;韩燕全
4.用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三种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
明乾良;高翔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苍耳子中活性成分绿原酸的HPLC法,考察国内不同产地3种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回归方程为Y=2.135 7X-120,r=0.999 8(...   详情>>
来源:《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年第04期 作者:明乾良;高翔
5.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黎小伟;蒋受军
目的:建立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比较苍耳子与混淆品东北苍耳子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结果:建立了苍耳子药材与混淆品东北苍耳子的HPLC指纹图谱,以绿原...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14年第07期 作者:黎小伟;蒋受军
第4章 苍耳子化学成分研究
1.苍耳子的化学成分
邱玉玲;代英辉
目的研究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带总苞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成分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苍耳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   详情>>
来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0年第03期 作者:邱玉玲;代英辉
2.苍耳子的化学成分
代英辉;崔征
目的研究苍耳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苍耳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丁二酸(3)、阿魏酸(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5)、咖啡酸(6)、5-O-咖啡酰奎宁酸...   详情>>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08期 作者:代英辉;崔征
3.苍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洁;王瑞
目的对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苍耳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百合内酯(1)、(3S,5R,6S,7E)-5,6-epoxy-3-...   详情>>
来源:《中草药》 2013年第13期 作者:陈洁;王瑞
4.苍耳子的化学成分
程智;王伦
苍耳子(Fructus Xanthii)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毒性.为明确苍耳子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正、反相反复硅胶柱色谱及MCI柱色谱等方法,对苍耳子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阿魏酸...   详情>>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年第03期 作者:程智;王伦
5.苍耳化学成分研究及应用
王蓓;赵卫星
苍耳含有许多有效活性成分,在医学方面,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组胺、抗乙酰胆碱及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药理作用,本文简单介绍我国苍耳的种类及分布,重点介绍苍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   详情>>
来源:《化工时刊》 2011年第07期 作者:王蓓;赵卫星
6.中药苍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文华;余竞光
<正>苍耳子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rt.的带总苞的成熟果实,为中医临床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效,用治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有关苍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苍耳子油脂的组成脂肪酸:棕榈酸...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05年第13期 作者:黄文华;余竞光
7.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离分析研究进展
阮贵华;李攻科
2苍耳子的化学成分整体特征性研究苍耳子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极性物质,又有非极性物质,因此从苍耳子中分离提纯分组化合物或单一化合物进行研究虽然可以了解苍耳子化学组成及其药效作用物质,但却不能完全反映出苍耳子中...   详情>>
来源:《中成药》 2008年第03期 作者:阮贵华;李攻科
8.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谭道鹏;吴志瑰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苍耳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倍半萜内酯和苷类成分,果实还富含不饱和脂肪油。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02期 作者:谭道鹏;吴志瑰
9.中药苍耳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品质评价研究
秦路平;韩婷
<正>随着工业化进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鼻科疾病的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致力于鼻病治疗药物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利用中药对治疗复杂的鼻科疑难病症的优势,通过阐明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从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中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详情>>
来源:《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 2006年第期 作者:秦路平;韩婷
10.中药苍耳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品质评价研究
秦路平;韩婷
<正>苍耳子(Fructus Xanthii)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为中国药典品种,具有发汗、散风湿、通鼻窍、止痛之功效,为历代治疗鼻病及头痛的要药。对苍耳子进行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的跟踪筛选,以活性成分为指标评价其品质,并对国产苍耳属植物的种间差异和种内...   详情>>
来源:《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 2006年第期 作者:秦路平;韩婷
11.苍耳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胡冬燕;杨顺义
目的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MCI凝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苍耳中分离得到了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   详情>>
来源:《中草药》 2012年第04期 作者:胡冬燕;杨顺义
12.苍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王淑萍;张桂珍
通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耳子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2ml/100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出43种化合物,鉴定出8大类29种化合物,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详情>>
来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7年第02期 作者:王淑萍;张桂珍
13.苍耳子的抗氧化成分研究
苏新国;黄天来
目的分离纯化苍耳子的抗氧化成分并研究其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以对DPPH和·OH自由基猝灭能力为抗氧化活性跟踪指标,从苍耳子中分离纯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结果苍耳子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从中分离得到5种化...   详情>>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年第01期 作者:苏新国;黄天来
14.苍耳子中抑菌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
朱庆书;赵文英
探讨了苍耳子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加热回流,索氏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对苍耳子进行提取,每一种方法中又分别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等作为溶剂,对提取率最高的提取方法考察不同极性提取物对5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的苍耳子浸膏提取...   详情>>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8年第05期 作者:朱庆书;赵文英
15.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张典瑞;任天池
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研究的报道较少,仅见“加味苍耳子散”的研究报道,因和苍耳子散药味差异较大,所含成分不尽相同。本文采用药典法提取苍耳子散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主要成分,共鉴定出...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03年第11期 作者:张典瑞;任天池
16.苍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覃振林;韦海英
目的:对苍耳子和苍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苍耳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组分,确认了苍耳子中的24种成分和苍耳草中的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57.49%。   详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年第04期 作者:覃振林;韦海英
17.微波辅助提取苍耳子油的研究
赵文英;朱庆书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苍耳子中的苍耳子油,通过对不同溶剂、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以及料液比对微波辅助提取苍耳子油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考察,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用无水乙醇提取,在微波功率为595 W条件下处理12 min,料液比为1∶10。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法提取...   详情>>
来源:《食品科技》 2008年第02期 作者:赵文英;朱庆书
18.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崔秀荣;马海波
苍耳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脂肪油、酚酸、苍耳子噻嗪双酮等杂环类化合物、蒽醌、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成分,毒性成分为苍术苷及其衍生物。临床应用以治疗鼻病为多,多配伍辛夷、白芷、薄荷(苍耳子散)加减用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等,尚可治疗皮肤病、关节痛、牙痛等疾病。   详情>>
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年第06期 作者:崔秀荣;马海波
19.苍耳子炒制前后挥发油和脂肪油成分GC-MS分析
胡迪;王耀登
目的测定苍耳子及其炮制品挥发油和脂肪油的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肪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苍耳子及其炮制品挥发油和脂肪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生苍耳子挥发油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炒苍耳子挥发油鉴定了13种化学成分;生炒苍耳子...   详情>>
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06期 作者:胡迪;王耀登
20.苍耳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成分分析
刘玉红;富菊萍
目的:分析苍耳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药材,气相—质谱连用分析其成分。结果: 分离鉴定出15种成分,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棕榈酸次之。结论:首次对苍耳子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其萃取物中含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类成分。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04期 作者:刘玉红;富菊萍
21.微波辅助提取-GC/MS联用分析苍耳子中油脂成分的研究
阮贵华;陈皓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GC/MS联用分析苍耳子中的油脂成分。以V(环已烷)∶V(丙酮)=1∶1为提取溶剂,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的条件。以正二十烷为内标,鉴定出了13种油脂成分,各组分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15%,相对峰面积的RSD<3.0%。对不同批次以及不同产地的苍耳子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   详情>>
来源:《分析试验室》 2007年第03期 作者:阮贵华;陈皓
22.基于UPLC-TOF/MS的苍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刘树民;曹敏
目的:建立测定苍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UPLC-TOF/MS分析方法。方法:运用UPLC-TOF/MS分析技术,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洗脱液不经紫外检测器直接导入质谱系统,采用ESI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扫描,采集两种模式下的UPLC-MS图谱,通过MasslynxV4.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色谱峰的提取和匹配,依据元素组成分析参...   详情>>
来源:《中药材》 2013年第06期 作者:刘树民;曹敏
23.UPLC法同时测定苍耳子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杨柳;苏芝军
建立苍耳子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的UPLC同时检测方法,测定和比较28批不同产地和集散地苍耳子中4种酚酸的含量。研究采用UPLC法的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和327 nm,流速0.4 mL.min-1,柱温35℃。结果显示,原儿茶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1,3-二...   详情>>
来源:《药学学报》 2010年第12期 作者:杨柳;苏芝军
24.HPLC同时测定苍耳子中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朵睿;刘玉红
目的:用HPLC同时测定苍耳子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噻嗪双酮苷、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新绿原酸、绿...   详情>>
来源:《药物分析杂志》 2013年第01期 作者:朵睿;刘玉红
25.HPLC法测定苍耳子中苍耳子噻嗪双酮苷的含量
邱玉玲;代英辉
目的建立苍耳子中苍耳子噻嗪双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与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制备苍耳子噻嗪双酮苷;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质量分数为0.04%的磷酸溶液-乙腈(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   详情>>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04期 作者:邱玉玲;代英辉
26.加速溶剂萃取法对苍耳子化学成分提取的研究
苏新国;黄天来
目的建立快速提取苍耳子化学成分的加速溶剂萃取方法。方法正交优化加速溶剂萃取法的条件,GC-MS法快速测定苍耳子不同极性化学成分。结果最优条件为依次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为提取溶剂,每次提取6.00g样品,使用33mL的提取管,所需溶剂约为60mL;提取压力9MPa,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5min...   详情>>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年第02期 作者:苏新国;黄天来
第5章 苍耳子的毒性成分研究
1.苍耳子毒性成分及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曹丽萍;臧志和
近年来关于苍耳子药理作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比较丰富,本文着重对苍耳子毒性成分方面的研究及其炮制工艺和改进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以后苍耳子的研究和利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详情>>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08期 作者:曹丽萍;臧志和
2.苍耳子的有毒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宋振玉;张凌云
<正> 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 L.)是菊科植物,别名野茄子、敞子、老蒼子(东北)及刺儿棵(河南)等,我国各地都有野生。蒼耳的果实名蒼耳子,是一味常用中药,內含油約39%,蒼耳甙(xanthostrumarin)1.27%,此外尚含树脂、生物碱和丙种維生素等。儿童与家畜誤食蒼耳的果实或幼苗可以中毒死亡。为了...   详情>>
来源:《药学学报》 1962年第11期 作者:宋振玉;张凌云
3.苍耳子炒制前后贝壳杉烯苷类成分毒性比较研究
盛昌翠;宋世伟
目的观察苍耳子炒制前后贝壳杉烯苷类成分对小鼠肝脏指数、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10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腹腔注射苍耳子生品、苍耳子炒品高低剂量组(16.03,9.84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14天。结果肝脏指数: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高于对...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15年第02期 作者:盛昌翠;宋世伟
4.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王光忠;安靖
目的HPLC-UV法建立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炒制前后苍耳子的成分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分别测定苍耳子及炒苍耳子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结果两者指纹图谱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含量上有较大的区别。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13年第03期 作者:王光忠;安靖
5.苍耳子中毒性成分总苍术苷的含量测定
符彬;郭欢欢
目的:建立和完善苍耳子中总苍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取苍耳子中总苍术苷,以羧基苍术苷为对照,通过UV测定总苍术苷含量。结果:羧基苍术苷在0~0.24 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2),平均回收率100.96%,RSD 3.57%。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   详情>>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年第09期 作者:符彬;郭欢欢
6.4种含苍耳子的复方颗粒中毒性成分苍术苷的含量测定
陈璐璐;朱雅玲
目的建立苍耳子复方颗粒剂中毒性成分苍术苷的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RLC-MS/MS)含量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内标氯霉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测定苍术苷的含量。结果苍术苷在0.505~505 n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   详情>>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3年第03期 作者:陈璐璐;朱雅玲
第6章 苍耳子的炮制研究
1.苍耳子炮制历史沿革的探讨
张典瑞;王集会
本文对苍耳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探讨。据统计,历代至少有40余部医药文献涉及其炮制方法,所收载的制法有20种之多,现今仅沿用去刺、清炒等方法   详情>>
来源:《时珍国药研究》 1996年第05期 作者:张典瑞;王集会
2.苍耳子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刘冠军;陈士兰
现将苍耳子古今炮制方法、现代研究及临床生用之弊端论述如下:1炮制历史沿革苍耳子历史上的炮制方法很多,可分为净制、火制和加辅料制三大类。1.1净制:主要是去刺及其杂质。本品在去刺时,应防果实被压碎,否则达不到去刺的目的。明《...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05期 作者:刘冠军;陈士兰
3.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探讨
张典瑞;孟敏
以苍耳子脂肪油和水浸出物为指标,对苍耳子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苍耳子经炒制或烘制后,其脂肪油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   详情>>
来源:《中成药》 1994年第11期 作者:张典瑞;孟敏
4.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
徐涛
现代研究证明,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为苍耳子甙,含于脂肪蛋白中,炮制苍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热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以去毒性。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火候不易掌握,苍耳子钩刺相互连接“抱团”,受热不...   详情>>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2007年第12期 作者:徐涛
5.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
刘赞清
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湖南衡东中医院(421400)刘赞清苍耳子是中医临床上散风热,解疮毒,通鼻窍,止痹疙的要药。为了除去非药用部份。便于调剂,需去刺才可入药。苍耳子去刺,传统的方法,拣去杂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研去刺,或麻袋装搓揉去刺法等,此法有不足...   详情>>
来源:《中成药》 1994年第12期 作者:刘赞清
6.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
刘波
<正> 苍耳子具有祛风湿、通鼻窍之功。但生品有毒,毒性成分可能与毒性蛋白质或苍耳甙和生物碱有关。加热后,能破坏其毒性。《中国药典》(1995年版)要求炒至黄褐色,去刺后应用。笔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生苍耳子全体密被钩刺,易相互粘连,炒制时受热不均,难以达到程度要求。而将炒法改为砂烫法,砂   详情>>
来源:《山东医药工业》 2000年第03期 作者:刘波
7.浅述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
冯丙江
笔者采用沙炒法炮制苍耳子,效果较满意。具体方法为:取适量河沙于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翻动灵活时,投入苍耳子,不断翻动,至外表焦黄色,筛沙放凉,捣碎备用。此法的特点:①由于增加了表面积使热利用率提高,并使苍耳子受热均匀。②提...   详情>>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冯丙江
8.苍耳子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韩燕全;洪燕
对近年来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况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对苍耳子的净制工艺、炒制工艺、炮制机理以及主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并予以综述。旨在为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减毒机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05期 作者:韩燕全;洪燕
9.苍耳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王光忠;吴慧
<正>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葈耳实,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能,主要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苍耳子为历代治疗鼻渊及头痛的要药,在治疗鼻病的常用方剂中,苍耳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化学成分有...   详情>>
来源:《中国药师》 2011年第02期 作者:王光忠;吴慧
10.苍耳子去刺意义的实验研究
张典瑞
以水浸出物和脂肪油为指标研究了苍耳子去刺的意义,并对带刺苍耳子、去刺苍耳子和苍耳刺进行了TLC分析。结果表明,苍耳子去刺后脂肪油含量显著增高,水浸出物变化不大,刺中所含成分较少。   详情>>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01期 作者:张典瑞
11.苍耳子炒制改进
董新亮
许多地方中药炮制规范中对苍耳子的炮制均言炒后去刺。但在实际炮制过程中,因苍耳子表面有钧刺,易聚合成簇,使炒制时受热很不均匀,去毒效果较差。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采用粉碎用钢片磨粉机失去刺后炒药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   详情>>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1997年第04期 作者:董新亮
12.苍耳子炮制经验
文燕
<正>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一般都要求炮制后入药,按《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照清炒法炒至焦黄色,放冷后去刺。但按此法在炮制   详情>>
来源:《四川中医》 1991年第09期 作者:文燕
13.正交法优选炒苍耳子工艺参数
张典瑞;程慧玲
本文以脂肪油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炒苍耳子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生产工艺验证。结果表明,炒苍耳子炮制工艺以230℃炒制11分钟为宜。   详情>>
来源:《中药材》 1996年第07期 作者:张典瑞;程慧玲
14.苍耳子炒制改进
陈炎;章鉴冰
<正> 苍耳子为临床常用中药。由于生品有小毒,所以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须炒用。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炮制学》及浙江省卫生厅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85年版对苍耳子的炮制均言炒后去刺。究其原因可能是苍耳子炒后质地酥脆,易于用传统方法如石臼舂、铁研船轧碾、石磨磨去刺。在实际...   详情>>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1992年第03期 作者:陈炎;章鉴冰
15.炮制要依法,改进勿离中——也谈苍耳子去刺办法
蒋秋根
<正> 前些时期,我读阅了《中成药研究》一九八四年第八期刊载的黄柏良同志《苍耳子去刺新办法》(以下简称“新法”)一文,感到该文介绍的操作方法简便,有一定的创见,但亦有不足之处。特提出我的一点看法,与黄柏良同志商榷。一、苍耳子炮制与药柱在75年版《中药大辞典》与77年版《中国药典》上均...   详情>>
来源:《中成药研究》 1985年第12期 作者:蒋秋根
第7章 苍耳子炮制对其成分的影响
1.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研究
王盈;符彬
目的探讨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砂炒苍耳子的温度、时间、药砂比3个因素对苍耳子中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是温度140℃,药砂比1∶15(g·g-1),时间12 min。结论该工艺经济,重复性好,可作为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   详情>>
来源:《医药导报》 2014年第01期 作者:王盈;符彬
2.苍耳子炒制前后总酚酸的含量比较
盛昌翠;安靖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苍耳子及其炒制品中总酚酸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苍耳子炒制前后总酚酸的含量。结果:生苍耳子总酚酸含量:湖北武汉1.40%、江西南昌1.23%、湖北随州2.26%;炒苍耳子总酚酸含量:湖北武汉1.14%、江西南昌1.03%、湖北随州1.81%。结论:炒苍耳子中总酚酸的...   详情>>
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05期 作者:盛昌翠;安靖
3.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与药效及成分的关系
陈代宏
表1苍耳子不同炮制品脂肪油含量(n=3,x±s)样品水分含量脂肪油含量颜色生品3.7417.56±0.013绿色炒品0.7613.07±0.025绿色炒后去刺品0.8113.27±0.017黄绿色2.2测定不同炮制品水浸出物含量:按1995年版《药典》(一部)水浸出物测定法中的“热浸法...   详情>>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09期 作者:陈代宏
4.苍耳子炒制对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影响
朵睿;陈燕
目的研究炒制对苍耳子中有毒成分羧基苍术苷与苍术苷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phenyl(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 NaH2PO4溶液(pH=6)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苍耳子炒制后羧基苍术苷含有量显著降低,苍术苷含...   详情>>
来源:《中成药》 2013年第02期 作者:朵睿;陈燕
5.苍耳子炮制前后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比较
安靖;王耀登
目的:考察苍耳子炮制前后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对3个不同来源的苍耳子药材进行炮制,通过HPLC法测定苍耳子炮制前后的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结果:3批苍耳子炮制前后羧基苍术苷的含量降低,而苍术苷的含量升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研究结果为炒苍耳子的质...   详情>>
来源:《药物分析杂志》 2013年第11期 作者:安靖;王耀登
6.苍耳子炮制前后绿原酸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比较
杜蓉;张广播
目的:考察苍耳子炮制前后绿原酸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对3个不同来源的苍耳子药材进行炮制,通过HPLC法测定苍耳子炮制前后绿原酸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结果:3批苍耳子炮制后绿原酸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均降低。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研究结果为...   详情>>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年第18期 作者:杜蓉;张广播
7.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对苍耳子中2种酚酸含量的影响
孙艳华;洪燕
目的测定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下苍耳子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变化,确定苍耳子炒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砂炒法,温度150~220℃,时间0.5~7 min,每一温度分别炒制浅黄、黄褐色2份炮制品,共得到16份炮制样品。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色谱柱:Acqu...   详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年第04期 作者:孙艳华;洪燕
8.不同炮制温度对炒苍耳子中主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含量的...
胡晓雪;安靖
目的:研究不同炒制温度对苍耳子中活性成分绿原酸与1,5-二咖啡酰喹宁酸及有毒成分羧基苍术苷与苍术苷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温度(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炒制苍耳子,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苍耳子样品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羧基苍...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01期 作者:胡晓雪;安靖
第8章 苍耳子的药理研究
1.苍耳子的药理作用
杨雨晴
简述苍耳子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因苍耳子本身具有毒性,因此临床使用率并不高,但是其对于消炎镇痛,抗过敏,治疗鼻炎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对此笔者提出了对苍耳子对苍耳子有毒成分进行限量标准的看法,同时对苍耳子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苍耳子在医药领域的推广。   详情>>
来源:《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04期 作者:杨雨晴
2.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化龙;李振虎
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在探索中。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突出体现了中药抗过敏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药抗过敏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为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   详情>>
来源:《中草药》 2015年第10期 作者:王化龙;李振虎
3.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代英辉;崔征
目的对菊科苍耳属(XanthiumL.)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苍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并且对其主要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结果苍耳属植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内酯类、水溶性苷类、挥发油等化合物,它们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等...   详情>>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12期 作者:代英辉;崔征
4.辛夷和苍耳子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李战;吴敏
本文综述了辛夷和苍耳子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过敏、抗组胺、抗乙酰胆碱、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二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临床上常协同治疗鼻炎,也用于面神经炎、春季结膜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其它疾病的治疗。苍耳子有毒,常通过炮制去刺来降低其毒性,不宜过量使用。   详情>>
来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05期 作者:李战;吴敏
5.加味苍耳子丸治疗慢性鼻炎的药理实验研究
阮岩;付文洋
加味苍耳子丸治疗慢性鼻炎的药理实验研究阮岩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付文洋五官科教研室关键词加味苍耳子慢性鼻炎药理研究加味苍耳子丸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研制,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鼻炎、鼻窦炎,根据本方的临床功效和主治,我们就其消炎、镇痛...   详情>>
来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03期 作者:阮岩;付文洋
6.苍耳子对小鼠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刘树民;姚珠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对小鼠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苍耳子粉状提取物(1g相当15g生药)1.04g/kg(低剂量组)、5.2g/kg(中剂量组)、20.8g/kg(高剂量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过程中每周测体重、...   详情>>
来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01期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
7.苍耳子水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张梅;吴越
为研究苍耳子水提取物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量效关系,取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苍耳子溶液高剂量组(2.5g/kg)、中剂量组(1.9g/kg)、低剂量组(1.25g/kg)、阳性对照组(糖脉康)、模型组,并取一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灌胃给药10d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考察药物对...   详情>>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05期 作者:张梅;吴越
8.苍耳子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双向电泳分析
董燕;冯冲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NIH小鼠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组和治疗组均注射羊红细胞(SRBC)致敏,治疗组经致敏后以苍耳子水煎剂灌胃,处理4 d后,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后,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致敏会引起多...   详情>>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年第05期 作者:董燕;冯冲
9.辛夷苍耳子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机理研究
朱慧华;虞坚尔
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辛夷、苍耳子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辛夷、苍耳子口服治疗组和酮替芬口服对照组各3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疗效。动物实验中,采用卵蛋白制成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对...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第08期 作者:朱慧华;虞坚尔
10.苍耳子提取物抑制大鼠肥大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延光海;金光玉
目的苍耳子具有抗过敏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能使肥大细胞活化的物质Compound 48/80,探讨苍耳子抗过敏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ompound 48/80诱导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法测定苍耳子提取物在体内对肥大细胞影响。体外实验观察苍耳子提取物对Compound 48/80诱...   详情>>
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2010年第02期 作者:延光海;金光玉
11.苍耳子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及免疫功能的...
潘菊花;王玉琳
目的探讨苍耳子提取物对S180株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种植性S180肉瘤模型,将低(5g/kg体重)、中(10g/kg体重)、高(20g/kg体重)浓度苍耳子提取物分别给予S180荷瘤小鼠,观察其抑瘤率、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及碳粒廓清指数、血清半数溶血素值(CH50)的影响;并设5-氟...   详情>>
来源:《中国临床研究》 2013年第04期 作者:潘菊花;王玉琳
第9章 苍耳子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1.苍耳子“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
张婷婷;鄢良春
苍耳子为历代中医临床治疗鼻渊要药,有小毒,属传统记载的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苍耳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降血糖、抗过敏等作用。现代临床医学中苍耳子为鼻科常用药,尤其多用于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但临床中常因长期、过量、反复使用苍耳子以及其炮制不当或者未经炮制使用...   详情>>
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2010年第05期 作者:张婷婷;鄢良春
2.苍耳子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
张学梅;张重华
苍耳子为鼻科常用药 ,尤其多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但苍耳子有毒 ,过量使用、未经炮制使用或炮制不当使用常导致中毒。本文综述了历年来苍耳子中毒的病例报道、中毒毒理学及解毒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详情>>
来源:《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第01期 作者:张学梅;张重华
3.苍耳子不同提取物的毒性比较实验
李涓;高天
目的:比较苍耳子不同方法提取物灌胃给予动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长期毒性实验采用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检测不同时期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苍耳子水提物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及其95%可信...   详情>>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06期 作者:李涓;高天
4.苍耳子4种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鄢良春;张婷婷
目的:研究苍耳子生品和炒品的水提、醇提4种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后的毒性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苍耳子水提取物组毒性反应为静卧、竖毛、尾足发绀、震颤、呼吸抑制、间歇性惊厥、翻正反射消失、后腿抽搐等,乙醇提取物组则表现为静卧、腹式呼吸、部分竖...   详情>>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第15期 作者:鄢良春;张婷婷
5.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树民;姚珠星
目的:观察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组(每组13只):1: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5g/kg)、1:2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10g/kg)、2: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2.5g/kg)、苍耳子组(苍耳子5g/kg)及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1次体重,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AST、ALT水平,计...   详情>>
来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01期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
第10章 苍耳子的临床应用
1.苍耳子的临床应用概述
李华;李鲜华
<正>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Patr(X.Strumarium Linn)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味辛苦,性温,有毒。有散风热,通鼻窍之功。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证。现就临床用苍耳子治疗各种疾病简述如下: 1、慢性鼻炎:苍耳子30~40个,砸碎,加麻油1两,文火煎开,制成苍...   详情>>
来源:《吉林中医药》 1993年第03期 作者:李华;李鲜华
2.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赵杰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赵杰!562400$贵州兴义市人民医院郑虎占,董泽宏,佘靖.北京:学苑出版社.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1998:2220.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性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4):1.戴岳,毕培曦,...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06期 作者:赵杰
3.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韩进庭
<正>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x widd)的干燥成熟带总包的果实。苍耳子为辛温解表药,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不宜用),鼻渊流涕、湿痹拘挛等症,其在治疗糖尿病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详情>>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0期 作者:韩进庭
4.苍耳子散临床验案4则
余泽文
苍耳子散临床验案4则余泽文主题词苍耳子散/治疗应用上颌窦炎/中药疗法鼻炎,变应性,常年性/中药疗法偏头痛/中药疗法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江门市蓬莱路高弟里172号(529051)苍耳子散是治疗鼻渊症的古方。多年来,笔者根据“异病同治”治则,运用此...   详情>>
来源:《新中医》 1998年第05期 作者:余泽文
5.苍耳子散在鼻科的应用
韩秀丽
总之,苍耳子散疏风止痛,通利鼻窍,可辨病辨证广泛应用于鼻科疾病的治疗中苍耳子散在鼻科的应用@韩秀丽$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苍耳子散;;鼻科疾病;;临床应用许少伟.苍耳子鼻炎丸的消炎作用...   详情>>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韩秀丽
6.苍耳子散在鼻渊治疗中的运用近况
杨林林;侯玥
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薄荷、辛荑、白芷4味药组成,在本文中记载了笔者在最近40年苍耳子散在鼻渊治疗的应用中的总结和经验。   详情>>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04期 作者:杨林林;侯玥
7.苍耳子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丁雁;曹均告
目的:观察苍耳子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12~45岁之间慢性鼻窦炎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应用苍耳子颗粒治疗3次/d冲服。对照组服用藿胆丸3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变应性鼻炎8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8...   详情>>
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03期 作者:丁雁;曹均告
8.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进展
郑彦;李明珍
3I6床应用及治疗效果苍耳子能够以多种形式治疗过敏性鼻炎,包括单方、复方,既可以内服,又可以外用。王世勋等[‘’]采用苍耳子粉、苍耳子丸和苍耳子片治疗单纯性变态反应性鼻炎,蔡培提[”1、刘爱华[2‘]也作了类似的报道。林文...   详情>>
来源:《中医研究》 2000年第03期 作者:郑彦;李明珍
9.苍耳子合剂治疗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00例
朱广沛
苍耳子合剂治疗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00例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222300)朱广沛我们自1985年1月~1991年6月应用中草药苍耳子合剂治疗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0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根据江苏省卫生厅1981年编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详情>>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年第08期 作者:朱广沛
10.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交替冲洗鼻腔...
吉鎏;刘永义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采用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交替行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术治疗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术后交替行鼻腔冲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   详情>>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05期 作者:吉鎏;刘永义
11.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张素娜;李谊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来济南军区第153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常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组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口服;对照组加用罗红...   详情>>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第03期 作者:张素娜;李谊
12.苍耳散外用联合取渊汤口服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赵顺山
目的:探讨苍耳散外用联合取渊汤口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苍耳散外用联合取渊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7%,两组在临床疗效上...   详情>>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10期 作者:赵顺山
13.新制苍耳子散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汪敏;孟晓露
本文旨在探讨孟晓露教授运用新制苍耳子散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之鼻源性咳嗽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尤以鼻后滴流所致者为多见。孟晓露教授将本病病机归纳总结为:痰热内蕴,复感风邪,治以清热化痰,疏散外风,并拟新制苍耳...   详情>>
来源:《光明中医》 2014年第01期 作者:汪敏;孟晓露
14.苍耳子油外用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观察
肖美芳;黄捷
目的 :观察苍耳子油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苍耳子油外用治疗生殖器疱疹 42例 ,并与阿昔洛韦软膏治疗44例相比较。结果 :苍耳子油组总有效率 90 .48% ,阿昔洛韦软膏组总有效率 90 .91 % ,两组间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04期 作者:肖美芳;黄捷
15.苍耳子酊和虫咬水的配制与临床应用
王凤魁;解康乐
4讨论虫咬水含氨溶液,呈弱碱性,能中和昆虫分泌的蚁酸等酸性分泌物,薄荷冰有局麻止痒作用,乙醇具有杀菌、预防感染、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苍耳子具抗炎、抗过敏作用,该疗法具有止痒止痛迅速,炎症消退快的优点,值得试用苍耳子酊和虫咬水...   详情>>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2000年第02期 作者:王凤魁;解康乐
第11章 苍耳子的不良反应案例
1.105例苍耳子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曲莉颖;权锦花
目的:探讨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94年1月—2014年3月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筛选苍耳子致不良反应105例,并查找原文,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中,其临床表现多样,以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02期 作者:曲莉颖;权锦花
2.95例苍耳子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苏伟琴
目的探讨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检索1994~2007年3月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筛选苍耳子致不良反应95例,并查找原文,建立相关数据库以统计、分析。结果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中,以19~60岁成人发生最多,其临床表现多样,以接触性...   详情>>
来源:《今日药学》 2008年第05期 作者:苏伟琴
3.中药苍耳子致不良反应1例报告
廖丽锦
<正>笔者医院曾接诊1例患者,疑为服用中药苍耳子后发生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关某,女,8岁,2005年10月21日初诊。因咳嗽痰稠, 伴鼻塞、发热恶寒2天,舌尖红、苔白,脉浮。在本院中医科   详情>>
来源:《新中医》 2006年第07期 作者:廖丽锦
4.服用苍耳子致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一例并文献复习
汪玫;瞿金涛
苍耳子具有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症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含有的苍术苷、羧基苍术苷或其衍生物是主要毒性成分。既往研究发现服用苍耳子可致心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本文报道1例苍耳子中毒致急性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不同年龄...   详情>>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第02期 作者:汪玫;瞿金涛
5.1例外敷苍耳子致接触性皮炎的护理
李杰;房庆华
报告1例因外敷苍耳子致严重接触性皮炎的护理案例,体会半导体激光联合硼酸湿敷在治疗接触性皮炎中的作用,了解苍耳子的毒性作用,倡导科学就医。   详情>>
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12期 作者:李杰;房庆华
6.苍耳子中毒致脑功能不可逆损伤1例
杨晓红
<正>1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6月,因"腹泻、呕吐5 d,间断抽搐3 d"入院。入院前因"腹泻"服用苍耳子(家长自采),每日40~50粒,水煎,分2~3次口服,第3天服用2次,第2次食入即吐。次日患儿即出现抽搐。入院查体:T 37.8℃,P 140次/min,R 30次/min,BP100/61 mmHg。深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   详情>>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2014年第03期 作者:杨晓红
7.苍耳子慢性中毒导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14例
吴秀珍
<正> 苍耳子为治疗鼻渊要药,服药后能明显缓解鼻渊所致的头痛、鼻塞、鼻流、浊涕等症状,但鼻渊是慢性病,病程较长,疗程也较长,往往需服药数月之久。苍耳子的毒性反应往往是由于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而造成体内慢性积蓄中毒,导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笔者从1980年以来收集了14例病例,现报告...   详情>>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6年第07期 作者:吴秀珍
价格:¥45.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