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本文即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细致的讲解了微流控技术在生物领域、化学领域、医学领域的应用。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微流控芯片的多元化
1.聚焦2010年度《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分析发展和应用
对《分析化学》2010年度有关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作了分类,评述了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情况,并与国外μTAS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了对比。 详情>>
来源:《分析化学》
2011年第12期
作者:徐溢;倪雅楠
2.微流控细胞芯片生命分析应用多元化
微流控芯片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结合研究者近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相关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流控细胞芯片的功能特征,同时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生命分析多元化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详情>>
来源:《分析化学》
2012年第01期
作者:刘文明;李立
3.一种新型分析芯片的发展及其应用
指出微全分析系统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它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便携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它使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连续化和自动化,完成实时及在位分析,实现高效率、快速度、少耗样、低成本、无污染、大批量生产的目标。目前,微流控芯片主要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新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以及环... 详情>>
来源:《微纳电子技术》
2002年第10期
作者:秦成明;刘之景
第2章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领域的意义
1.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活性在线检测技术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线检测生物反应器内肝细胞的活性对 BALSS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基于光度吸收原理,在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上完成对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浓度的在线检测, 由此间接反映 BALSS 生物反应器内肝细胞的存活... 详情>>
来源:《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
2008年第期
作者:王金光;李明
2.微流控芯片操纵传输及实时监测单细胞量子释放
<正> 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细胞生化分析已引起了广泛关注.Harrison等首次在微流控芯片上对细胞群体进行操纵、传输及反应.yang等在微流控芯片上操纵细胞群体的排列,并用荧光检测细胞群体摄取钙的反应.至今还未见到微流控芯片对单个细胞进行操纵传输、定位及实时监测的报道.单细胞受激释放的监测... 详情>>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年第09期
作者:程伟;黄卫华
3.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细胞是生物体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析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的探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设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微流控芯片面世以来,以其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细胞分析领域。现就微流控芯片在细胞操纵、细... 详情>>
来源:《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8年第06期
作者:杨秀娟;李想
4.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表征
单细胞水平的生物物理特性表征,可有效阐明细胞的功能和状态,揭示细胞的单体差异性,对于细胞的分化和病理研究,以及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具有与细胞尺度相匹配的微米级腔道,微流控芯片比传统生化方法更适合单细胞样本的微环境精确控制、高通量定向操纵及多参数非... 详情>>
来源:《化学进展》
2014年第06期
作者:唐文来;项楠
5.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动态胚胎培养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模拟输卵管收缩和纤毛运动引起的流体机械刺激和生化刺激,发展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胚胎动态培养方法,探讨其在体外受精-胚胎培养中的价值。方法:按功能构建微流控芯片,优化流体速度,使小鼠受精卵在芯片微孔中接受持续的灌注培养,同时在芯片上实现胚胎发育的监测。比较用微流... 详情>>
来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
作者:王维;苏宁
第3章 微流控细胞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微流控芯片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细胞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支柱之一,对药物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培养和细胞水平药物筛选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 详情>>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2013年第18期
作者:孙端平;李银保
2.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敏感地检测CTCs对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价和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CTCs的富集、筛选和鉴定技术的基础之上,对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 详情>>
来源:《中国测试》
2010年第05期
作者:张惠静;毕颖楠
3.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的药物代谢及毒性研究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和功能单元,细胞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细胞的形态、繁殖与分化、衰老与凋亡、迁移、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的分泌排泄等生命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逐渐发展起来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以... 详情>>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
2012年第期
作者:林金明;吴静
4.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在使用微流控芯片的背景下,对自然界切换系统的研究及单个生物实体的研究代表了数字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综述了以微流控芯片为特征的数字生物化学在以上2个领域的进展。提出微流控芯片技术促进了对切换系统的分析,且切换系统可提供"模数"信号转换的新手段,使其应用于微流控检测系统上;微流控... 详情>>
来源:《煤炭与化工》
2015年第02期
作者:胡丽芝;王磊
5.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血液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平台。随着该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微型化与集成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最近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在血液分析中的最新... 详情>>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2008年第09期
作者:王进义;王雪琴
第4章 微流控细胞芯片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1.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在介绍微流控芯片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的独特优势,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详情>>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12期
作者:田静
2.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化学发光检测人单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
运用自行设计组装的微流控芯片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和单细胞分析专用玻璃微流控芯片,建立了一种测定人单个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双T型的窄进样通道,宽反应通道及适中分离通道的玻璃微流控芯片,集成单个细胞的进样、固定、溶胞、分离和检测等操作于一块微流控芯片上... 详情>>
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2015年第03期
作者:李向堂;张礼春
3.化学发光检测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综述
综述了近年来化学发光检测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指出微流控芯片(又称为"芯片实验室"或者"微型全分析系统")因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等特点而在近20年来日益受到关注,而化学发光检测具有仪器结构简单、背景噪音低、操作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作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手段. 详情>>
来源:《化学研究》
2012年第03期
作者:奚忠华;许丹科
4.一种化学污染物微流控芯片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
根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现场环境污染快速、实时检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化学污染物微流控芯片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细化设计,论述了系统设计涉及的复杂基质样品微流控芯片预处理技术,特别是固相萃取样品预处理技术、快速灵敏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模拟... 详情>>
来源:《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年第08期
作者:邹志云;刘兴红
5.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研究
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鲁米诺-过氧化氢-Co2+化学发光反应及分析应用研究。探讨了分离电压对电泳图谱的影响,发现在选定实验条件下,Co2+检出限可达到2.0×10-6mol/L;并且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Co2+与Cu2+的快速分离及检测。 详情>>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聂舟;何治柯
6.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
以作者课题组近10年所开展的系统研究工作为基础,介绍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操作单元构建及系统整体集成,并特别关注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模式生物水平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层面上证明了这种置于芯片上的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可行性,显示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详情>>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年第03期
作者:林炳承;秦建华
第5章 对微流控芯片的总结
1.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
报道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芯片材料的选择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方法,侧重介绍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研究的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制成功的微流控芯片仪器. 详情>>
来源:《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
2004年第期
作者:林金明;苏荣国
2.微流控芯片酶分析及其在酶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以其消耗少、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等优点在酶分析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新检测技术的不断出现,酶抑制剂筛选芯片的结构也从简单的"混合-反应"和"分离-检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上分子固定化酶、细胞培养等技术的进步为微流控芯片上实现酶抑制剂的高通量和高... 详情>>
来源:《化学通报》
2015年第09期
作者:张潇丹;张庆
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液相微萃取的研究进展
微流控芯片通过微通道网络,将样品的采集、混合、反应、分离和富集等分析过程集成在芯片上完成,为化学反应的微型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利用液体在微观尺度下表现出的特殊的表面物理性质,将液相微萃取技术移植到微流控芯片上,可以实现小体积样品中低含量目标分析物的萃取。本文介绍了基... 详情>>
来源:《广州化工》
2015年第13期
作者:吴哲宽;覃光炯
4.微流控与细胞迁移技术的研究进展
细胞迁移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细胞迁移研究中,琼脂糖平板法、transwell小室法等因操作简单、重现性好被广泛运用于细胞迁移的体外建模。但传统方法大多是检测单因素条件下的细胞迁移情况,却忽略了血流这一重要因素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微流控芯片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 详情>>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蔡绍皙;黎昌莉
5.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选中的分析技术进展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以其快速、高效、高能量、低消耗、集成化和微型化等特点在多个研究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该文根据分选原理不同,将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选方法分为主动式细胞分选与被动式细胞分选,从这两方面总结了目前微芯片分选细胞的进展,并对该技术在细胞分选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 详情>>
来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年第05期
作者:刘琳;厉坤鹏
6.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的设计方法,包括数值模拟法和基于宏模型的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宏-微模型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宏-微接口,实现了数值模拟和宏模型的灵巧桥接,有助于改善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法的兼容性和自适应性。 详情>>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2012年第03期
作者:陈雪叶;刘冲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