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休闲居家生活生活常识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本书从历史溯源、名人姓氏、如何起名、文学作品中的姓名及世界各国姓名知识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姓名 中华文化
陈金强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相关文集 更多>>
1285人阅读
2098人阅读
序言

序言

姓名是区分个体、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有了姓名,人类才能便利地交往。每个民族对确定人的姓名都有很多习惯,个人的姓名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姓名大多都受到历史、社会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本书从历史溯源、名人姓氏、如何起名、文学作品中的姓名及世界各国姓名知识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收起
第1章 姓名溯源
1.中国姓氏起源、流变与姓氏学概述——《中国姓氏起源考与...
任国瑞
中国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先有姓。至父系氏族社会始有氏。此后至春秋时代,氏尊而姓微。战国时代姓与氏通用而不分贵贱。秦汉及以后,姓氏合二为一或并言。具体的姓氏来源成千上万。迄今姓氏有两万余个,按逻辑归纳有17类,其分布以中国为主,遍及世界193个国家。历代因门...   详情>>
来源:《艺海》 2015年第10期 作者:任国瑞
2.华夏姓氏探源
梁国宁
我国汉族姓氏的起源很早,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一些主要的姓氏就已经出现。姓氏究竟有多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史料很多,具说不一。 现存较早记载古代姓氏的文献,是东汉时期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义·姓氏篇》,里面列举的姓氏约有500多个。北宋时期的《百家姓》起初收集494个姓氏,其中单姓434个,...   详情>>
来源:《兰州学刊》 1991年第02期 作者:梁国宁
3.姓名略论
梁晓鹏
姓名是人的代号。当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时,父母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名字。在社会交际中,人们首次见面总是从互通姓名开始。然而姓名这种代号与诸如商品等代号有截然的不同:通过人的姓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的某些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说,姓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小窗...   详情>>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1989年第01期 作者:梁晓鹏
4.中国古代的姓氏特点
张金杰
中国古代姓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人对姓氏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从它产生的渊源、发展演变到少数民族的姓氏特点等都有论及。本文则主要从姓氏的多奇性、古老性、差异性、身份性、独特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可变性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姓氏的特点。   详情>>
来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04期 作者:张金杰
5.浅论宗法制与姓氏
刘娟
简要分析了中国宗法制度的本质,从宗法制与姓和氏、宗法制和字辈、宗法制和避讳,以及宗法制和妇女的姓名四个方面讨论了宗法制对中国姓氏的影响。认为姓氏不仅是血缘传承的见证,更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带着阶级等级对抗的宗法制的有力折射。   详情>>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02期 作者:刘娟
6.汉语姓名折射出的汉民族文化因素
李武伟
姓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标记符号,姓名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像一个载体、一个镜像、一个袖珍的民族艺术,折射了整个社会、民族和时代的文化。汉语姓名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汉民族的文化因素。   详情>>
来源:《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0年第04期 作者:李武伟
7.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
郭风岚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郭风岚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   详情>>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1996年第03期 作者:郭风岚
8.姓氏文化的社会功用
曹涛
不论中外、古今、贫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姓。这是我们的祖先、祖宗遗留给子孙的一份极其可贵的遗产,它使每个氏族、每个民族具有鲜明能区别于其他氏族、民族的基因烙印。近代医学证明,姓氏基因学说将大大提高人类面临种种可怕疾病的抵御能力,有益于人类健康。中国人更可以通过姓氏的溯源,...   详情>>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7年第01期 作者:曹涛
9.论姓氏谱系与中国文化
王泉根
统一性和连续性是中国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关于它的来龙去脉,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了考察。例如:秦汉以来的大统一行政措施;中华民族的构成、融合与文化思想的融合;以辩证的综合整体思维为特征的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中国的地理生态环境影响等等。以上考察大都是取宏观的...   详情>>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第04期 作者:王泉根
10.古代女子名折射的文化内涵及时代性
汪恭勤
人名是文化的镜像。古代女子名,有其构成特点,折射出文化内涵,而且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古代女子名的独特性及其在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命名习俗、婚姻制度及女性的社会地位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详情>>
来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作者:汪恭勤
11.姓名用字与时代关系的分析
朱燕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个人都有姓名,并且天天都在使用,姓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古今中外,人们对取名就格外重视,名字不仅是伴随一生的简单符号,更被赋予丰富意义,是一个人重要的人生价值载体。姓名是时代文化的镜像,从人们名字中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反映出...   详情>>
来源:《学习月刊》 2015年第20期 作者:朱燕
12.古代姓名忌讳知多少
林廖君
在武侠小说里,大侠与人过招前,常豪气万千地说道:"来者留名,本大侠剑下不容无名之鬼。"此外,常听到的俗语也说:"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看来人的名字还真重要。大家在人生路上熙熙攘攘、奔波劳碌,其实也只不过是希望别让自己成了"无名小卒"吧!   详情>>
来源:《神州民俗(通俗版)》 2015年第01期 作者:林廖君
13.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汉化
吴洪琳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详情>>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2003年第03期 作者:吴洪琳
14.关于少数民族中的姓名问题
娜西卡
生活在今天社会中的人们,对张三、李四、王五之类的姓名早已司空见惯,而对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些不同于汉族的姓氏、人名及其命名方式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然而少数民族中有关这方面的种类繁多的材料,正是民族学所需要研究的内容。   详情>>
来源:《民族论坛》 1987年第01期 作者:娜西卡
15.古人的改姓
王泉根
阅读古籍,常因古人姓名字号的复杂感到烦难。了解一点古人改姓的情况,这对读书想来是不无裨益的。古来姓氏不是一成不变,其间离合演化,甚为复杂。据笔者拙见,古人的改姓约有下列数端。变氏——从姓氏的演化考察,先秦时姓已固定,永远不变,而氏的使用还不固定,一家一人之氏常起变化。如战国时的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1986年第08期 作者:王泉根
第2章 名人姓名
1.三皇五帝与姓氏
宋全忠
中华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姓氏根源、姓氏尊崇、寻根追祖、祖先崇拜,也包含家族生息、繁衍、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大众性、连续性、广泛性、世界   详情>>
来源:《寻根》 2012年第06期 作者:宋全忠
2.论黄帝身世和姓名
吉成名
目前学术界对《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身世和姓名的理解没有到位。笔者认为,"黄帝者,少典之子"一语应该理解为"黄帝是少典氏的后裔","少典"既是部落名称,又是时代名称,这个名称是春秋时期司空季子编造的。黄帝的名字"轩辕"是战国中期魏国史官编造的,他的姓氏"公孙"是西汉中期司马迁编造的。...   详情>>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第04期 作者:吉成名
3.老子姓氏考辨
李水海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姓氏 ,证实了老子是姓偃、氏李   详情>>
来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李水海
4.孔子姓氏考辨
宋敏
世人多谓孔子姓孔,根据上古三代的姓氏原则进行追根溯源,认为孔子应该姓"子","孔"仅是他的氏号。然后对孔子氏号——"孔"之来源进行分析辨证,指出孔子之"孔"当源自其六世祖孔父嘉。据《说文》"以字连父"的记载及"春秋时名嘉者字多孔"的现象,排除"孔"乃孔父嘉"赐号"和"为名"之说,认为孔子之"孔...   详情>>
来源:《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第01期 作者:宋敏
5.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考辨
6.论墨子的姓名与命名之旨
萧鲁阳
墨子姓墨名翟 ,不是宋公子目夷之后 ,也不是孤竹国君墨胎氏之后 ,而是禹师墨如的后裔。墨学之墨 ,乃以禹之道为绳墨之墨 ,墨行夏道 ,既是弘扬夏禹之道 ,又是弘扬墨如家学 ;翟乃夏翟 ,阳翟为禹所都 ,“墨翟”二字的本意是“法夏”。   详情>>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2004年第06期 作者:萧鲁阳
7.姜太公姓氏名号考辨
8.秦始皇姓氏辩——兼谈中国古代姓氏制度
9.屈原名与字、姓氏与名字的纵横关联
李炳海
《史记》所载的屈原名字符合历史实际,原是字,平是名,这从司马迁对人物称谓的调遣方面可以得到证明。《离骚》提到的正则、灵均,是作者从原有名字演绎出来的美名,采用的是文学笔法。屈原两个系列的名字,在意义上存在纵横两种方式的关联,名和字横向关联,真实名字与虚拟名字形成纵向对应关系。屈...   详情>>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2013年第01期 作者:李炳海
10.探究“孟”字如何走向“孟”姓
孟小驰
探究姓氏源流必然离不开对汉字文化信息的挖掘。《元和姓纂》云:"鲁桓公子庆父之后号曰孟孙,因以为氏。"从此记载可知,"孟"姓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孟"字在造字之初并非直接代表姓氏,从"孟"字的形体上可以观察出其造字本义,进而可以窥探出其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文化现象。由造字本义发展为姓氏...   详情>>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02期 作者:孟小驰
第3章 起名的艺术
1.中国人起名的语言艺术
王翠霞
中国是一个有浓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取名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起名重选字、声调的选择,重字义的组合,具有很强的语言学艺术。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2年第16期 作者:王翠霞
2.人名符号的理据研究
汪玉宝;项军平
针对人名符号理据研究问题,以汉民族人名现象为例,通过其人名用字和人名理据分析了人名符号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取名心理等,并进一步论述了人名符号理据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   详情>>
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 2014年第04期 作者:汪玉宝;项军平
3.起名的学问
禾必
一个孩子出生时,家长会费尽心思地给他起个好名字,过于拗口或者过于"接地气"似乎都不合适。同理,当一个品牌诞生,起名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曾几何时,一个"洋气"的名字能更好地打开市场,但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对"洋名"已经渐渐脱敏。除掉花里胡哨的东西,一个品牌真正剩下什么才是国人更为关心的。20...   详情>>
来源:《财富生活》 2021年第05期 作者:禾必
4.汉族起名艺术初探
刘有志
我们探讨汉族人名的修辞特点。首先应对汉人的姓是“先天”注定了的这点有足够的重视。姓的这种“先天”性,成为人们取名、组形编码、寄情托意的支配性因素。无论从形音义哪个角度入手去发挥修辞活力,提高代码效果,都首先要从姓氏出发,以此为先决条件。   详情>>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02期 作者:刘有志
5.语言学视野下的宝宝“名”与“姓”的和谐搭配研究
万成宾;王晏
姓名作为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命名者独特的审美能力和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名"与"姓"的和谐搭配是一门艺术,好的名字需要匠心独运。给宝宝取名时要注重"名"与"姓"在音、形、义等方面的和谐搭配,做到"字音和谐,富有节奏;字型协调,利于书写;字义详尽,典雅脱俗",同时努力避免重名和洋化现象。   详情>>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03期 作者:万成宾;王晏
6.中国人名用字规律研究
徐梅
人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之一,是人们使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定标志,同时又是文化的镜像和观念的折射。本文从中国人名用字规律研究的意义、语法特征、语音特征、语义选择等方面入手,揭示中国人在取名用字中存在的诸多规律,其不足之处则可从制度方面和个人层面加以引导。   详情>>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04期 作者:徐梅
7.两代人名字比较研究
管晓燕
一个名字将伴随人的一生,名字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一代人的名字有别于另一代人的名字。本文通过研究两代人的名字,探讨不同时代命名的方式和取名的语言艺术特征,力求客观准确地描写和反映言语构造规律。   详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3期 作者:管晓燕
8.论当代中国人取名的语言艺术
闫梦圆
姓名,集个体化与符号化于一身。它不仅仅承袭了家族的血脉和希望、蕴含着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凝聚长辈对后代殷切的希望,还附有时代的烙印。可以说姓名虽然无法决定人的命运,但它确是人生道路的根基。那么如何在一两个字中尽可能的包含更多的信息呢?本文从语音、选字、辞格和蕴意这四个方面...   详情>>
来源:《汉字文化》 2021年第09期 作者:闫梦圆
9.名副其实
谢炳国
据10月1日《北京日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有个女孩的名字叫"王冫冖",你会念吗?"冫、冖"作为偏旁很常见,可作为名字的确没见过。据了解,王冫(音同冰bing)冖(音同蜜mi)是国内某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为给她起名,编剧爸爸和画家妈妈翻查《康熙字典》后才定名,该名字含有"冰雪聪明、甜甜蜜蜜"的意思...   详情>>
来源:《天风》 2012年第11期 作者:谢炳国
10.人名意义探析
王泉根
人名是“专名学”研究的对象。广义的人名包括名、字、号、谥等名谓,本文拟就狭义的人名——“名”的意义作一专题探讨。人名的意义包括符号意义、心理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四个层次。 一、人名的符号意义 人皆有名,名字的第一意义即在于符号性。符号是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人名符号...   详情>>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1992年第01期 作者:王泉根
11.取名研究
卢绪元
汉族姓名制度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逐步形成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社会制度、社会思潮和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并相应地时有变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名”就是“名字”,将“名”与“字”合二为一.这是现代的理解.在古代,“名”与“字”是有区别的.《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周道也.”...   详情>>
来源:《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04期 作者:卢绪元
12.人名修辞艺术举隅
黄党生
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中国人的姓以单姓为主,双姓次之,双音节以上的姓一般少见;名通常是两个字或一个字。单姓双名、单姓单名为中国人姓名的主要形式。(双姓单名双姓双名次之。)名子的作用,不外乎就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作为代号,选取任何汉字同姓组合都行。但人们知道名子是要进人语言交际中去...   详情>>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8年第03期 作者:黄党生
第4章 文学化的姓名
1.人名符号:小说家审美选择的艺术载体
索燕华;纪秀生
人类的命名就是运用语言符号来进行的一种人类确定自身、把握世界的最早的文化创造活动。人名是小说家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是小说家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感的结晶,是小说家展示故事情节和表达作品主题的途径。作家为人物命名时,其意义和意图有的是比较明显的,但不少是比较含蓄、隐曲的、挖掘其...   详情>>
来源:《东疆学刊》 1994年第02期 作者:索燕华;纪秀生
2.名字、异称的表意性与艺术性
朱国强;胡兴华
本文例举中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异呼、称谓,说明其表意性及艺术性。它是人物本质的艺术概括,对人物的形象塑造、性格刻画起着辅助作用;而人物的本质又成为名字、称谓、异呼的依据。   详情>>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95年第05期 作者:朱国强;胡兴华
3.《红楼梦》人物起名艺术
潘宝明
中国人重起名 ,名字折射出文化精神 ,或伦理气质 ,或民间信仰 ,或国物珍宝 ,或忠孝信义 ,或祈德盼福 ,或清高自恃。可惜人太多 ,吉祥的字太少 ,不仅重名重字的多 ,而且不落俗套的少。《红楼梦》描写的人物有六百多个 ,其中有姓名的逾三百。给众多的人物   详情>>
来源:《华夏文化》 2003年第02期 作者:潘宝明
4.论《水浒》的人物绰号
汪远平
作家喜欢给笔下的人物冠以这样的诨名,那样的绰号,从而使性格更鲜明、形象更生动,使读者感受更具体,记忆更深切,可见,起绰号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育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么,他如作评论,...   详情>>
来源:《江汉论坛》 1985年第06期 作者:汪远平
5.鲁迅小说人名艺术探析
吴文琇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 ,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 ,管见鲁迅小说清峻、博深的艺术风范   详情>>
来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01期 作者:吴文琇
6.潘金莲、西门庆姓名来源刍议
范丽敏;郭浩帆
"潘金莲"、"西门庆"的姓名可能是由其前期作品中的相关人名"音转"而来的。首先,与诗文等正统文学不同,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在创作和传播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性,即因袭和口耳相传;其次,从因袭的特性说,《金瓶梅》与与其关系密切的《水浒传》皆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在其"诞生"之前存在着创作蓝本,因...   详情>>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2014年第01期 作者:范丽敏;郭浩帆
7.《庆余年》中“人名”的修辞艺术
张人匀
人名是命名者内心意蕴的深刻揭示和高度熔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不可或缺且意义深刻。作为"人学"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命名更是如此。《庆余年》的故事情节不仅遵循"穿越+科幻"的设计思路,在人名的创作上也玩起了"穿越",既产生了颠覆性的荒诞效果,又具有十分强烈的戏剧张力,在新媒介...   详情>>
来源:《声屏世界》 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人匀
8.琼瑶小说人名艺术赏析
周一农;黄雪琴
琼瑶是近年来广受青年人,尤其是女青年青睐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她那清新、隽永、缠绵、飘逸的风格,读来如品佳茗,余香满口;就是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常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怀。一琼瑶小说人名的艺术风格有如她的语言风格。●1.1 清新纵观琼瑶小说的人名,其取名一反传统习惯,不再承袭那些男女名...   详情>>
来源:《当代修辞学》 1991年第03期 作者:周一农;黄雪琴
9.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人名寓意
张洪伟;蔡青
美国黑人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擅长用人物特殊命名法刻画人物 ,突出作品主题。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这部作品中 ,莫里森综合运用了圣经典故、谐音、以词述意、首字母暗含、词汇组合与分割以及词形近似等方法来给书中的主要人物命名 ,从而使她的作...   详情>>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年第04期 作者:张洪伟;蔡青
10.《名利场》中“人名”文学内涵之解读
郑卓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名利场》的推出,奠定了作家萨克雷在英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在《名利场》这部小说中,萨克雷客观、形象地塑造了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萨克雷采用了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即为小说人物取一个寓意深刻、形象贴切的名   详情>>
来源:《芒种》 2014年第02期 作者:郑卓
11.契诃夫短篇小说中人物姓名含义之我见
李姝
分析了契诃夫短篇小说中人物姓名的含义,展示了这位语言大师创作手法的缜密与细致,以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契诃夫的创作手法,深刻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详情>>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05期 作者:李姝
12.《简·爱》中主要人物姓名的多维度阐释
张秀芳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学界对于《简·爱》的解读相当丰富,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在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体现作者意图等方面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分析姓和名两个方面...   详情>>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05期 作者:张秀芳
13.析果戈理笔下人物姓名的修辞特性
王加兴;张俊翔
析果戈理笔下人物姓名的修辞特性王加兴张俊翔(南京大学)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不仅具有称名的功能,而且还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文学作品中的人名(антропонимыв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литер...   详情>>
来源:《外语教学》 1998年第01期 作者:王加兴;张俊翔
第5章 外国姓名
1.日本人姓名浅析
孟宪楷
日语难学,作为日语一个组成部分的日本人姓名则更难学,不仅外国人有这种看法,就连日本人自己也深感日本人姓名读音之艰难。比如,专门从事日本人姓名研究的京都大学教授寿岳章子女士在其所著《日本人名前》一书中就曾讲过一个关于许多日本人因为不知道“瀨川京锡”这个姓名如何读音而大伤脑筋的...   详情>>
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7年第05期 作者:孟宪楷
2.浅析日本人的姓名特征
陈瑶妹
每个人都有姓和名,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联系的代号。通过结合时代特征和个人的不同,阐述了日本姓名特征中所包含的政治要素、文化要素以及时代要素,论证了日本人姓名的繁衍与发展是一个极其曲折、错综复杂的漫长过程,最终得出了日本姓名特征与封建等级制度、自然、传统、信念...   详情>>
来源:《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作者:陈瑶妹
3.古代朝鲜姓氏考
许宪范
在古代社会,姓氏与民族有着内在的联系。研究某一个民族,对其姓氏的研究是主要课题之一,在古代东方的诸民族,姓与氏的起源和发展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性。本文拟就古代朝鲜族的姓与氏的起源和发展作历史的考察。   详情>>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02期 作者:许宪范
4.漫话越南人的姓氏字号
林明华
每个人一生下来,总要有一个与语言相关的标记,即名字。古往今来,在人类社会交际活动中,人名总是必不可缺的称谓材料。如同语言一样,人名也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人名当然主要是个人使用于群体交际中的标记符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代号。在特定的社会生...   详情>>
来源:《东南亚纵横》 1990年第04期 作者:林明华
5.印度人的姓名
俎浚
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某人叫拉玛努贾姆·森,拉玛势贾姆是名,森是姓。通常只称姓。女人结婚后则改用丈夫的姓。如:一位叫拉米希瓦尼·维萨的女人和一位叫特里帕蒂·辛格的男人结婚后。她的姓名就改为拉米希瓦尼·辛格。人们通常称她为拉米希瓦尼·辛格夫人。印度人的姓名,由于地...   详情>>
来源:《陕西情报工作》 1984年第04期 作者:俎浚
6.俄罗斯人姓名漫谈
沈立人
姓名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象。人的姓名中常常反映着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心态及审美观念。从人的姓名中也可窥见语言发展的某些来龙去脉,姓名可为语言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俄罗斯人姓名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俄罗斯人姓名的三个组成部分   详情>>
来源:《中国俄语教学》 1993年第02期 作者:沈立人
7.法国人姓氏的起源
张秀荣
在法国,姓氏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科学,叫姓氏学(anthyropohymie),专门研究姓氏的起源、变化和发展。法国人与我们中国人一样有名有姓,但其姓名的排列次序与我们相反,名在前姓在后。例如Honorede Balzac(奥诺雷·德·巴尔扎克),Balzac是姓(nom),Honore是名(Prenom)。在古代,法国人没有家族的姓(no...   详情>>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993年第05期 作者:张秀荣
8.趣谈美国人的名字
姜瑞
西方人的姓氏真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尤其是美国人,堪称全球之冠。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英、美、法、西班牙、阿拉伯人都是如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姓名这个文化符号上就有很好的体现。就名字而言,东西方存在天壤之别,本文将就西方人姓名研读东西方文化之差异。   详情>>
来源:《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年第03期 作者:姜瑞
9.英语姓名论
周海中
英语姓名十分复杂,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整体规律上就英语姓名的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和来源情况进行探讨。   详情>>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01期 作者:周海中
10.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
田春雨
姓名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产物,是人类为区分个体而产生的一个符号。通过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进而从一个侧面了解日耳曼民族的个性,同时也希望能够增加德语学习者对德语和德国文化的兴趣。   详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18期 作者:田春雨
11.中捷姓名文化比较
朱敏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捷克语的姓名文化作出描写,并分析了中、捷两国在诸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详情>>
来源:《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04期 作者:朱敏
12.汉泰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孙艳
姓名作为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中的一种符号标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种语言的特征,更能反映一种语言文化发展中的社会历程。本文将从姓名形式及起源、取名语义特征、取名方式几个方面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姓名所反映的语言文化进行简要对比,从而对两种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详情>>
来源:《北方文学》 2019年第35期 作者:孙艳
价格:¥16.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