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语文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本书从作品解读、人物分析、细节探赜、教学实践及对比阅读等方面,精选了研究文章,以期有利于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阿Q正传 高中语文
陈金强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序言

序言

谈中国文学,就不得不提起鲁迅;谈鲁迅的作品,不可能不提起 《阿Q正传》这篇作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里程碑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高峰。百年以来,无数读者研究解读,乐此不疲,不同时代的人们看待作品和作家的眼光不同,得出不同的认知,正好印证了作品的经典性。在《阿Q正传》发表百年之际,本书从作品解读、人物分析、细节探赜、教学实践及对比阅读等方面,精选研究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收起
第1章 解读篇
1.痛感的消失与恢复——以《阿Q正传》为中心
刘彬
《阿Q正传》呈现了"身体"与"精神"这对关键词在鲁迅启蒙思想中的张力,是一个扭结着启蒙与革命两大问题并将它们相互逼入各自视野的复杂文本。阿Q的精神胜利法所克服的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失败所带来的痛感。借助为阿Q作传,鲁迅探讨了愚弱的国民如何通过精神胜利法自我压抑、转移、消除痛感及...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第06期 作者:刘彬
2.大变动时期的惶惑──重读《阿Q正传》
李庆西
(阿Q正传》是悲剧还是喜剧,学者们曾有过争论。于是,有人出面调停,谓之“悲喜剧”。这种两可之说自无闪失,颇具“和光同尘”之妙谛。然而,终是未能忘记提示人们别忘了作品中那些爆要逗喉的成分。其实,这“悲喜剧”的说法,如果不是一个出色的噱头,便显得多余、累赘。   详情>>
来源:《读书》 1997年第03期 作者:李庆西
3.阿Q的“解放”与启蒙的“颠倒”——重读《阿Q正传》
4.谁的大团圆? ——再探“《阿Q正传》的成因”
5.旧时代的新声——重读《<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
滕金桐
《<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中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对于当时和今天《阿Q正传》的解读乃至当代文学批评,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立足于李长之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下两个时代,对《<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发现其新的解读内容和新的批评方式,同时...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7年第05期 作者:滕金桐
6.“奴隶”、“奴才”与“奴隶性”——重读《阿Q正传》
7.作为闯入者的阿Q——《阿Q正传》再细读
8.《阿Q正传》主题新解
9.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正面意义
10.《阿Q正传》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意义
11.阿Q的三重悲剧——读《阿Q正传》
12.《阿Q正传》章目的解读
13.《阿Q正传》:哲学的诗化
14.《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例说
15.《阿Q正传》的文本深层结构再解读
16.阿Q:反讽的杰作──重读《阿Q正传》的思考
17.《阿Q正传》的叙述语言
18.《阿Q正传》中模糊语言的巧用
19.《阿Q正传》的语言变异艺术
20.《阿Q正传》的语言艺术
21.论《阿Q正传》塑造人物的“漫画手法”
第2章 人物篇
1.论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
2.《阿Q正传》中阿Q形象浅析
3.《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征
4.从阿Q人物形象分析看《阿Q正传》之哀与乐
5.说得尽的阿Q——《阿Q正传》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6.阿Q:人性丑陋的化身——《阿Q正传》新论
陈非
以往对阿Q的诸种解释都不能说明阿Q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丑陋具有普遍性的原因。如果把阿Q纳入以个体生命为本体的框架中重新进行审视,阿Q的诸种行为方式以及隐藏在这行为方式背后的人性负面特征,则不仅是阿Q所具有,而且也存在于每个个体生命之中———阿Q是人性丑陋的化身。鲁迅正是通过阿Q荒诞...   详情>>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 作者:陈非
7.再品“阿Q”与“赵太爷”——《阿Q正传》解读
8.《阿Q正传》中的小D
9.细说“吴妈”:《阿Q正传》再解读
10.浅析吴妈的哭——重读《阿Q正传》
11.《阿Q正传》中的两个读书人形象
12.论《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形象
13.《阿Q正传》“小尼姑”一角的文化承载
14.打开《阿Q正传》的新窗口——论邹七嫂形象
刘家思
一问题的提出小说是一种符号艺术,是关于人物的符号化的艺术书写,它通过对人物的生命状态和命运历程的描写隐喻式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意向性符号。《阿Q正传》作为现代中国小说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它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它构   详情>>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08年第07期 作者:刘家思
15.《阿Q正传》中的“小孤孀”
第3章 细节篇
1.关于小说《阿Q正传》的命名
2.《阿Q正传》中的“咸与维新”解
3.“用尽平生的力画圆圈”——论鲁迅《阿Q正传》阿Q画押的...
4.土谷祠略考——《阿Q正传》读书札记
5.《阿Q正传》浅释──“未庄”命名考及其它
6.“未庄”与“黄酒”——《阿Q正传》二题
7.“钱”与“银的和铜的”的比较——对《阿Q正传》一处精...
8.“银桃子”和“哭丧棒”——学习鲁迅《阿Q正传》
9.话说“腿直”与“腿弯”——《阿Q正传》品读随感
10.《阿Q正传》“辫子”的作用
11.“十分得意”与“九分得意”——《阿Q正传》例谈
12.赵太爷用哪只手打了阿Q一嘴巴——《阿Q正传》片论
13.从“通例、老例、照例”到“九分得意”——谈《阿Q正传...
14.妙笔落处,分毫无爽——《阿Q正传》骂人话摭趣
15.从“你的妈妈的”到“革这伙妈妈的命”——《阿Q正传》...
16.《阿Q正传》中三类有趣的用词
17.《阿Q正传》的标点妙用
18.《阿Q正传》三题
19.析《阿Q正传》里的“点灯”
20.捶字坚而难移 结响凝而不滞——谈谈鲁迅《阿 Q 正传》中...
第4章 教学篇
1.论“先学后导”的教学实践——以《阿Q正传》的教学为例
2.《阿Q正传》
3.《阿Q正传》
4.我教《阿Q正传》
5.《阿Q正传》的程序提问设计
6.《阿Q正传》微型教案
7.阿Q的朋友——《阿Q正传(节选)》教学实录及反思
8.《阿Q正传》(节选)教学谈
9.说不尽的阿Q——《阿Q正传》导读
10.历史云翳与现实主义光辉——谈《阿Q正传》教学思路
11.于联系对比中见深刻——我教《阿Q正传》
12.找准教学的切入点——《阿Q正传》教学反思
13.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阿Q正传》教学手记
14.无中生疑 不断追问——我是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阿Q正传...
15.三个“阿Q”,三张面孔——《阿Q正传》新教尝试
吴智勇
把《阿Q正传》这样一部经典中篇小说编进中学语文教材,这是现代中国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第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创意,也有挑战。对这样一部文化意蕴丰厚又有一定难度的名著教学时到底应怎样具体操作?以前没什么经验可借鉴,今天特作如下教学设想,以就教于同仁。根据教材编写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2002年第12期 作者:吴智勇
16.《阿Q正传研究》网络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5章 比照篇
1.“礼治秩序”视域下的“未庄”世界——《乡土中国》与《...
刘丹妮
通过《乡土中国》和《阿Q正传》的对比阅读,以社会学视野挖掘经典小说文本价值。从"礼治秩序"的角度分析《小孤孀上坟》背后隐藏的礼治阴影,对阿Q社会关系断裂的过程进行剖析,并对未庄礼治秩序瓦解的表征进行细读。由此深入理解鲁迅先生与费孝通先生的共同思考:农耕文明面对工业文明入侵时乡土...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07期 作者:刘丹妮
2.《活着》与《阿Q正传》中主人公形象比较
3.《阿Q正传》与《装在套子里的人》
4.比较《阿Q正传》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征
5.《阿Q正传》与《围城》的审丑艺术比较
6.夏目漱石《我是猫》与鲁迅《阿Q正传》之比较
7.《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的比较分析
8.群文阅读教学经验分享——以《祝福》《阿Q正传》《狂人...
9.《阿Q正传》和《药》中的两个场面描写
价格:¥19.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