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性策略,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汽车行业来讲,节能、减排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传统汽车的节能和排放性能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碳减排“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迈向碳中和,中国的双碳发展战略在汽车行业的实现路径、政策是什么?相应的汽车关键技术有哪些?针对上述问题,本书精选了81篇汽车行业有关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助力汽车行业低碳发展。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核心技术瓶颈突出、市场需求不足与产业内竞争无序并存、相关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政策较少直接惠及消费群体等问题。明确产业技术发展路径与技术标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倡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培养高端人才等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详情>>
来源:《经济纵横》
2011年第02期
作者:李大元
2.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汽车工业是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提倡"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标准发展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化,重在产品技术、信息智能、复合材料上,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本文立足低碳经济背景... 详情>>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第23期
作者:纪奎
3.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的研究
利用技术路线图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电池和充电设施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电动汽车成本下降潜力等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探寻并提出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和政策路线图,为政府部门制定电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
2012年第02期
作者:庄幸;姜克隽
4.低碳经济与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与对策
汽车是全球石油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迫在眉睫。发展电动汽车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对我国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以及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政策和规划严重滞后,扶持政策的力度需... 详情>>
来源:《开放导报》
2009年第05期
作者:辛华
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 详情>>
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陈柳钦
6.“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及发展战略思考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实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2021年更是有着“爆发式”的增量,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到“市场拉动”,步入行业快车道。同时,随着国家级专业平台统一监管,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打造独有的品质与服务、核心技术的突破上都有了显著成... 详情>>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22年第05期
作者:冯浩;熊兆钦
7.绿色低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面对新冠疫情与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从产业标准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以及低碳化水平三个方面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完善网状生态,并将大力推进智能信... 详情>>
来源:《中国商论》
2022年第05期
作者:郝皓;陶世鹏
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的探讨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我国政府频频出台支持政策,力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关键技术瓶颈凸显;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技术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科研投入与人力... 详情>>
来源:《能源工程》
2011年第03期
作者:陈柳钦
9.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 详情>>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4期
作者:陈柳钦
10.低碳设计背景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低碳设计思潮影响着各类产品设计,而电动汽车设计首当其冲。本文从电动汽车能源种类、电动汽车新材料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三方面展开,分析低碳设计背景下电动汽车的产业创新,并以此论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即根据电动汽车能源特点各取所长,政府帮助电动汽车车用电池市场规范标准,实现制造... 详情>>
来源:《企业经济》
2011年第05期
作者:徐秋莹;晏合敏
11.中国碳中和目标下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交通部门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且仍在继续增加,加快推进交通部门低碳转型极为迫切。分析了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和主要特点,结合已有的国家政策、目标和以往的研究,提出交通部门的碳中和发展路径。...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彭天铎;袁志逸
12.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汽车共享出行发展战略
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共享出行的发展环境、发展趋势与发展机遇,梳理了汽车共享出行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对我国汽车共享出行的典型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从新技术、新需求以及新模式三个维度阐述了汽车共享出行发展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创新发展的... 详情>>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第03期
作者:陈轶嵩;赵俊玮
13.碳中和背景下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碳中和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汽车产业能源结构如何从传统化石能源逐步向氢能、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转变是当前行业面对的挑战,将会改变整个行业形态。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基地,如何在本轮碳中和革命中引领行业变革,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着眼于重庆市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陈君兰;吕夺印
14.低碳经济视野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比亚迪汽车为...
在全球碳排放和大气环境污染程度俱增的背景下,促进节能减排,降低传统能耗比重,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其消费量和受众度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存在若干问题,面临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领先的锂电池生产技术、低运营成本和价值链垂直整合模式以及有利的外部环境是比亚迪... 详情>>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6年第01期
作者:许小明;徐玉霞
15.我国商用车低碳化发展环境研究与技术路径分析
商用车保有量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2%,但NO_x和PM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高达8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道路交通总排放量的77%。商用车是汽车产业减污降碳的关键。基于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对我国商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低碳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商用车低碳发展仍面临排...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2期
作者:邱彬;彭海丽
16.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规划发展综述及启示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已开始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面大量广的充电设施建设必将会对城乡空间和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尽早将建设纳入空间规划和设计层面进行统筹考虑和系统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梳理了当前国际上电动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规划的新进展,结合实地调研,就相关产业政策、新... 详情>>
来源:《现代城市研究》
2015年第01期
作者:汪晓茜;黄越
第2章 汽车节能与减排关键技术
1.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技术
自2020年9月中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及采取碳中和政策和行动进入加速期。内燃机作为量大面广的道路、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国防装备主导动力,在近中期肩负节能减排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 详情>>
来源:《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年第04期
作者:帅石金;王志
2.对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路线的战略性思考
面对扑面而来的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既有责任也有义务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节能减排水平。内燃机作为动力工业的基础,承载着将能源转化为工业产值的使命,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不可小觑。内燃机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详情>>
来源:《现代车用动力》
2010年第02期
作者:朱剑明;缪雪龙
3.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车辆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现有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车辆核心部件的传统内燃机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加全面地总结现有内燃机的发展现状,主要从3个方面阐述: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技术、内燃机电气化技术和内燃机燃料多元化。从内燃机本身结构出发对现有的进气技术、燃烧技术和停缸技术进行概述。... 详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06期
作者:吴志海;涂宇
4.内燃机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产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仍然将是车用内燃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车用内燃机将向着"高动力、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绿色低碳排放的环境友好型车用内燃机将受到更多的青睐。 详情>>
来源:《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02期
作者:冯海涛
5.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当前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各个国家都将节能环保力度逐步加大,其中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所以,需要全面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因此,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详情>>
来源:《时代汽车》
2021年第08期
作者:高立志
6.浅谈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节能减排和提高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现代汽车的新要求。而可变压缩比技术(VCR)、可变气缸技术(VCM)、燃油分层喷射(FSI)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尾气排放。本文主要对发动机的三大节能减排技术... 详情>>
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05期
作者:韦邦暄;张世宇
7.论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涉及到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各种污染,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空气污染,而空气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是汽车尾气排放。虽然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依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汽车节能减排依然是国家未来技... 详情>>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
作者:徐涛;史婷
8.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展望
文中介绍了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技术,亦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进行了相关展望。不难预见,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内燃机汽车以其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及耐久性,在公路运输领域将会长期占有一席之地。而纯电动汽车由于目前依然具备动... 详情>>
来源:《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第07期
作者:伍赛特
9.基于传统动力源的重型商用车减碳技术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加剧的大环境下,中国向世界承诺减碳目标: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重型商用车的减碳成效是“双碳”征程中的关键。重点介绍基于传统动力源的重型商用车减碳技术,包括内燃机燃烧、低摩擦、智能变速、轻量化、混合动力...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谷雨;宫宝利
10.基于电动变频空调的燃油车节油能力研究
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提出将电动变频空调应用于燃油车的方案及选择工况发电策略,分别通过电动变频空调系统的高效率特性及提高发电机发电综合效率,降低空调系统油耗。建立某国产车型原车和使用电动空调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电动变频空调系统...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2期
作者:王子洲;李敬恩
11.轻型汽油车与纯电动汽车碳排放量比较研究
选取3辆国Ⅵ轻型汽油车和3辆轻型纯电动汽车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WLTC)、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Passenger,CLTC-P)及实际道路工况下进行能耗试验,将电耗折算为电力生产端的CO_2排放量,研究了两类车辆在不同测...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王志红;董阿山
12.增程式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CA)一整套方法和理论,基于德国开发的生命周期评价专用软件GABI,选取国内市场上某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建立该车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从而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研究。根据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将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发电机等10大部件,从原材料获取、制造装配...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1年第02期
作者:马骊溟;许海波
13.匹配不同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节能减碳评价研...
为评估匹配不同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以某款已上市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匹配4款常用动力电池,基于GaBi软件搭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其进行2021年与2030年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研究,并选取关键参数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陈轶嵩;郝卓
14.面向碳中和的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
汽车行业是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制定适合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并引领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核算工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企业/组织层面、产品层面和项目/服务层面阐述了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范围与用...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张庭婷;梁晓静
15.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1)——发动机系统
综述了电动力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发动机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传感器系统,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发动机系统,包括:EV、HEV和FCV的关键技术、电机设计和驱动技术、控制技术。 详情>>
来源:《传感器世界》
2011年第07期
作者:史永基;高雅利
16.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2)——能量管理系统(上...
描述了电动力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发动机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传感器系统,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功率转换器、电力半导体器件、电池和超大电容器、节能技术。 详情>>
来源:《传感器世界》
2011年第08期
作者:史永基;高雅利
17.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3)——传感器系统
描述了电动力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发动机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传感器系统,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传感器系统,包括新型汽车传感器、新的零部件和新的系统应用。 详情>>
来源:《传感器世界》
2011年第10期
作者:史永基;高雅利
第3章 汽车燃料电池关键技术
1.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 详情>>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年第04期
作者:邵志刚;衣宝廉
2.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氢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转换为电能利用的关键载体,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后,获得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层面新的高度关注。本文围绕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系统部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结合我国氢燃料电... 详情>>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第04期
作者:刘应都;郭红霞
3.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发及商业化进展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近年来以燃料电池技术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和利用已在全球各国取得巨大进展,并开始部分实现商业化。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关于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发展的建议... 详情>>
来源:《科技导报》
2011年第27期
作者:潘相敏;林瑞
4.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科学技术:挑战与前景
氢能是可持续的二次清洁能源,产业链主要包括氢气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环节.燃料电池是氢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以氢能产业链为主线,围绕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展,对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以及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的技术特征、产业化进... 详情>>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03期
作者:朱明原;刘文博
5.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分支。纵观全球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国外主要为乘用车,国内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虽然起步较早,但在推广规模上商用车更领先。文章研究了国内外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产品研发、政策和示范推广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 详情>>
来源:《上海汽车》
2022年第02期
作者:雷霆;高婧
6.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瓶颈分析与思考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掀起氢能发展热潮,普遍认为氢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内稳定的政策环境,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社会资本介入,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快速进入示范应用阶段,但大规模发展仍面临着氢燃料电池成本高、加氢站设施薄弱、终端用氢成本高等技术与成本瓶颈。未来,技术、标... 详情>>
来源:《现代化工》
2021年第04期
作者:于广欣;纪钦洪
7.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
针对国内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电堆及其关键组件、关键零部件及水热管理技术,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电堆及其关键组件研究方面,为进一步提高电堆功率,降低电堆成本,可着手于有序化膜电极制备工艺的研发,发展低铂催化剂以及探究金属双极板及其涂层技术。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付佩;周紫佳
8.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研发应用进展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电堆耐久性能的提高促进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堆是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单元,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是制造燃料电池堆的基本材料,决定了电堆的成本和耐久性能。本文从应用角度对国内外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制造技术的... 详情>>
来源:《化工进展》
2021年第01期
作者:杜泽学
9.燃料电池汽车基本技术及发展综述
燃料电池(FC)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电力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装备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是其主要的研究和应用对象。简介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电化学过程,归纳了燃料电池汽车(FCV)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效率高、续驶... 详情>>
来源:《智慧电力》
2020年第04期
作者:张伟;向洪坤
10.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面对全球严峻的节能减排与能源紧缺形势,国内外都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战略方向,高能耗高排放的商用车技术变革更显迫切。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动态,梳理了主要国家在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和推广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举措,总结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 详情>>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第05期
作者:谭旭光;余卓平
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电压均衡性研究综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电压均衡性直接反映并影响整个电堆的性能和寿命,因此是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制造及其运行控制的关键因素与重要技术指标。由于燃料电池电堆的单体电压均衡性受多种因素制约,该文从单体电压均衡性的评价方法、材料与结构、运行参数、负载、系统控制、寿命周期等6个方面,对... 详情>>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年第05期
作者:戴朝华;史青
1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交换膜研究进展
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介绍了不同类型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情况,综述了质子交换膜材料的改性方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明确了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方向。 详情>>
来源:《河南化工》
2018年第01期
作者:王子菡
13.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含量估计方法综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进行水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电池内部始终处于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且保持最高输出性能。精细的水管理策略依赖于电池内部的水含量状态准确量化的评估方法。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PEMFC水含量的估计方法,概括为基于模...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殷旭梁;林瑞
14.日本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日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为突破本国资源匮乏限制的同时发挥其技术优势,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通过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推行中央财税激励与技术研发促进政策,引导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并通过... 详情>>
来源:《现代日本经济》
2022年第01期
作者:蒋瑜洁;丁钰慧
15.欧洲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产业化现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燃料适用范围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发电效率40%~60%,综合能效≥80%)、全固态结构、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作为固定式或分布式发电可增强电网清洁供电的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SOFC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发电规模覆盖几十瓦至百兆瓦,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 详情>>
来源:《工程科学学报》
2020年第03期
作者:刘少名;邓占锋
16.美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简述美国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初衷,美国能源部关于氢能及燃料电池在节能、减排、储能、最大化部署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安全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及H2@Scale计划。介绍了美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工业试验运行和商业化推广情况,及对美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情况的认知。 详情>>
来源:《当代石油石化》
2021年第10期
作者:赵学良
17.含电转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热电优化调度
为提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integratedenergy system,RIES)多能耦合利用效率,提出含电转气的变效率热电联产调度模型。首先分析电转气(power-to-gas,P2G)两阶段运行机理,在电解水制氢环节引入储氢,通过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HFC)热电联产促进氢能高品位使用,降低直接甲烷化造成... 详情>>
来源:《电网技术》
2020年第11期
作者:崔杨;闫石
18.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频繁过度放电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需求模组功率过高急剧增加经济成本的问题,以燃料电池汽车结合动力电池模组的方式,提出了基于微小变量模糊逻辑控制的燃料电池补偿动力电池放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模型。通过对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优化,仿真验证了所制定的电-电混动模型能量...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
2019年第12期
作者:王骞;李顶根
19.基于多种群萤火虫算法的车载燃料电池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
绿色高效的新能源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有轨电车和智能建筑等领域。为了降低燃料电池(fuelcell,FC)有轨电车直流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成本,提出一种基于多种群萤火虫算法的车载燃料电池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该方法引入以初始投资成本、设备运行成本和更换维护成本为框架的系统运行成本模... 详情>>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年第03期
作者:张晗;杨继斌
第4章 汽车轻量化技术
1.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结构优化设计、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和先进制造工艺这三个方面对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这包括:汽车结构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详情>>
来源:《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4年第01期
作者:范子杰;桂良进
2.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科技水平发展程度逐渐提高,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趋加重。轻量化技术变成了各个汽车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作者根据近些年来汽车轻量化技术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包括轻量化材料(高强度钢、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塑料及复合材... 详情>>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艺》
2020年第05期
作者:李光霁;刘新玲
3.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途径
简要介绍了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轻量化设计概况、各种轻量化材料的性能及运用,阐述了汽车轻量化的实施途径。 详情>>
来源:《上海汽车》
2007年第06期
作者:鲁春艳
4.轻量化汽车材料技术的最新动态
减小汽车自身质量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及减少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采用高强度钢、低密度的轻质材料是汽车减重的最重要途径。在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最新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轻量化汽车材料技术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并分别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钢和铝、镁合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详情>>
来源:《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2年第Z1期
作者:敖炳秋
5.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现状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轻量化汽车设计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同时进一步保障汽车的安全性。为更好地推动汽车实现轻量化发展,并保证其性能和质量水平良好,分析研究了汽车轻量化材料及相关制造工艺,以进一步掌握相关工艺技术,为汽车轻量化生产制造提供参考,同时针对推动其轻量化发展提出合理... 详情>>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
作者:明君剑
6.汽车轻量化及铝合金在现代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汽车属于现今人们生活当中比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虽然汽车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较大的便利性,但是却成为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的重要源头。汽车轻量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汽车排量减少,并且能够节约油耗,铝合金这一材料的应用则能够符合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对于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均能够起到积... 详情>>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2017年第14期
作者:张勇
7.中国汽车发展趋势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对中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3 600万辆。伴随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用钢也面临安全、环境、资源、能源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冶金行业也面临来自非钢材料的激烈竞争和用户方面... 详情>>
来源:《钢铁》
2014年第12期
作者:康永林;朱国明
8.汽车轻量化先进高强钢与节能减排
介绍了近年世界及中国汽车发展概况,现代汽车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汽车轻量化所面临的减重节能与排放要求,先进高强钢的开发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大量开发应用先进高强钢不仅为汽车轻量化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时在提高安全性和回收再利用等方面也具有优势。研究先进高强钢的成形控制技术... 详情>>
来源:《钢铁》
2008年第06期
作者:康永林
9.面向汽车轻量化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由于材料特性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时需要克服多项关键技术。结合汽车产品特点,从低成本碳纤维技术、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技术、高效成型技术、多材料... 详情>>
来源:《材料导报》
2016年第17期
作者:宋燕利;杨龙
10.轿车车身轻量化及其对连接技术的挑战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可持续战略政策的号召,汽车行业遵守国家可持续战略政策以及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减少汽车污染以及燃油消耗问题。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为有效解决燃油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行业内部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此,文章主要立足于汽车轻量化发展情况,对轿车车... 详情>>
来源:《南方农机》
2021年第02期
作者:谢朝辉
11.轻量化多材料汽车车身连接技术进展
轻量化作为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及轻量化效果,采用多材料混合车身设计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车身轻量化手段。然而,异质材料物理属性差异大,采用传统电阻点焊技术难以实现可靠连接,使得轻量化多材料混合车身的装配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对比分析典型... 详情>>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2016年第24期
作者:李永兵;马运五
12.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汽车轻量化是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而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低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给铝合金材料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指出铝合... 详情>>
来源:《轻合金加工技术》
2017年第09期
作者:李龙;夏承东
13.铝合金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
汽车轻量化是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可以包括技术革新与材料工程等。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使用较广。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并对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的运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有关看法。 详情>>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26期
作者:王永光
14.汽车轻量化技术:铝/镁合金及其成型技术发展动态
为了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轻量化进程,文章从新材料、成型新技术、新应用三个方面对铝合金、镁合金两类轻金属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两类轻金属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的阻力,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铝/镁合金可能的发展建议。 详情>>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第01期
作者:付彭怀;彭立明
15.车身轻量化与钢铝一体化结构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现代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钢板与铝合金的应用、采用框架结构车身、零部件整合与结构优化及新的制造工艺与成形技术等。基于先进的车身骨架结构与轻质材料相结合的思想,提出钢铝一体化车身框架结构车身。在现有钢制车身骨架结构上,应用部分铝材替代钢材,通过合理的结构组合实... 详情>>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2008年第06期
作者:龙江启;兰凤崇
16.纯电动汽车电池包轻量化设计综述
纯电动汽车因其清洁、无污染的特性,成为各国研发的重点方向。其电池包是整车的核心部件,起承载和保护动力电池组的关键作用,其结构设计的轻量化是汽车轻量化、提升续驶里程的关键途径。电池包服役过程中需承受来自地面的各种冲击载荷,箱体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等均会对电池包性能产生...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李全;王俊升
第5章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供应(电网等)交互协同技术
1.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峰谷差增大、电能质量下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难度增加等不利影响。应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Vehicle-to-Grid, V2G)控制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并起到削峰填谷、平抑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近十年来,该项技术已成为电动汽车与电力系... 详情>>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04期
作者:吴佳琦;张谦
2.区域电网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分析
增加风电消纳能力是电网的一项长期任务,而未来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之间潜在的协同性为智能电网平台上多资源的协调互补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文中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的负荷特性以及不同充电方式对电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时间尺度的电动汽车—风电协同调度数学模型。以华北电网和西北电... 详情>>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年第14期
作者:于大洋;宋曙光
3.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电动汽车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本文将着重阐述国内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和指导。 详情>>
来源:《汽车工业研究》
2014年第09期
作者:刘文龙
4.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
充电站的布局不仅应考虑电动汽车用户充电的方便性,还应考虑充电站接入电网的成本。研究满足传统负荷增长和新增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需求的配电网规划问题,以馈线的扩容与新建、变电站的扩容、充电站的新建为手段,以包含充电站配电网投资与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 详情>>
来源:《电网技术》
2011年第11期
作者:杜爱虎;胡泽春
5.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预测研究综述
随着电动汽车的持续推广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和逐步普及,电动汽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是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分别从车辆性能、充电设施、用户行为习惯等微观层面,以及政策、环境、市场经济等宏观层面总结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关键因素... 详情>>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年第10期
作者:陈丽丹;张尧
6.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文章通过降低电能质量、加大变压器损耗、交易模式复杂化三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合理规划电网运行、提高供给平衡三个方面对控制电动汽车充电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详情>>
来源:《时代农机》
2018年第06期
作者:王众毅;王德真
7.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评估和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具备可控负荷和储能单元的双重属性,利用电动汽车的该种特性减少其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并实现电网运行特性的优化,需要对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解决方案进行设计。按照考察范围、层次、指标的不同对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评估步... 详情>>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年第31期
作者:田立亭;张明霞
8.高速公路充电站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充电站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问题,考虑充电站的运行状态和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习惯,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电价机制激励用户调整充电时间的有序充电策略。为了验证有序充电的有效性,建立了充电站排队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和排队算法分别对746、480以及240辆纯电动汽车... 详情>>
来源:《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年第01期
作者:陈立兴;黄学良
9.电动汽车参与V2G的最优峰谷电价研究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的市场机制是V2G实施的重要基础。在分析电动汽车放电成本和效益的基础上,给出了电动汽车放电电价定价的上下限。考虑了用户起始充放电时刻的Poisson分布特性,基于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电动汽车放电需求函数。建立了以电网总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以满足用户... 详情>>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年第31期
作者:项顶;宋永华
10.基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配置
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基础上,基于排队论建立了充电设施服务系统排队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充电设施服务系统在排队等候中的概率特征,并定量分析了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以充电设施服务系统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充电设施费用最优模型。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预测结果,研究了电动... 详情>>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年第14期
作者:李如琦;苏浩益
11.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多目标优化调度
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易造成电网负荷"峰上加峰"等后果,这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因此合理调度充电行为至关重要。基于分时电价制度和电动汽车可入网的情况,针对电动汽车调度机构建立了计及电网负荷波动及用户成本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交叉遗传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次日优化充放电计划。基于某... 详情>>
来源:《电网技术》
2014年第11期
作者:魏大钧;张承慧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