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艺术书法/绘画/篆刻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自从马王堆帛书书法面世以来,随着马王堆帛书书法在国内外一次又一次大展,以及首次国际马王堆帛书书法艺术研讨会的召开,在文化艺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关于马王堆帛书书法艺术的报道铺天盖地地飞来,仿佛在神州大地的书画界、文化界刮起了一股旋风。从帛书的书写探求现代隶书创作的方向,无疑,本书为您提供了绝佳的方式。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帛书 隶书 自然 率性
李万飞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相关文集 更多>>
2256人阅读
1968人阅读
2111人阅读
从帛书的书写探求现代隶书创作的方向

从帛书的书写探求现代隶书创作的方向

从大量出土的帛书来看,帛书是日用手写体,用笔、用墨、结字、布置生动鲜活,风格多样。古代帛书字如粟米,很小,也有大的,大个的拿到今天,也是小东西。古代的东西啥都小,字小,毛笔小,帛书小。如果把那么小的帛书简单放大,速度、角度、使转、提按、轻重、入笔收笔,大字小字的写法肯定都不一样,不提炼,不加工,不改造,不充实,写出来的肯定装傻犯嗲。

秦汉帛书风格很多样,现今全国书法作品展隶书作品,作者们的取法包含了古代帛书的笔精墨妙,楚帛书、马王堆件件精品,样样独到,令人惊叹。

对于当代每一位喜爱帛书的人来说,临摹与创作的过程漫长而又复杂,面对的问题可能都是一样的:如何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秦汉风骨,如何熟练、正确、灵活的掌握战国秦汉隶变时期文字发展规律,如何从技术层面传承、阐释、运用帛书的笔法,都是书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从多角度挖掘素材,编辑成册,就是试图为学习者提供便利。

收起
第1章 帛书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导语

帛书是日用手写体,用笔、用墨、结字、布置生动鲜活,风格多样。

收起
1.马王堆帛书对后世书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陈典提
长沙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是继发现汉代孔府壁中书和晋代的汲冢竹书以及清朝末年发现的敦煌卷子之后又一项重大的文献发现。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不仅对考古学和历史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对社会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此外,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基...   详情>>
来源:《汉字文化》 2020年第02期 作者:陈典提
2.简帛书的书法价值与对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许纪峰
简牍和帛书的发现,是我国近百年来文物考古的一个重大事件。简书是写在竹简、木牍上的一种字体,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一种字体,据经典记载,它们早在殷商时期就已使用,使用时间长达2000余年。现在保存的简帛书时代跨度从战国一直到魏晋时期,包含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它们古意盎然、艺术特...   详情>>
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08期 作者:许纪峰
3.楚帛书的宇宙观与古代思想
王勇
长沙出土楚帛书反映了湖湘先民对宇宙起源及其秩序化过程的认识。在这一宇宙观中存在道、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等思想,是研究先秦湖湘地区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详情>>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04期 作者:王勇
4.马王堆帛书与历史研究
李岩
马王堆帛书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可校勘今本古籍的不当之处;通过帛书与传本书的对照研究,可以发现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及当时情况;通过马王堆帛书研究,还能使我们有确据地进行疑古、释古与信古,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术史研究。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人们对历史的深...   详情>>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03期 作者:李岩
5.简牍帛书的书法意义探析
张彦荣
简牍帛书在二十世纪的大量出土,除其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史学价值之外,其艺术价值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对书法艺术创作的促进和艺术形式的丰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简牍帛书的书法意义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促进书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多元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详情>>
来源:《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8年第05期 作者:张彦荣
6.马王堆帛书《战国策》的史料价值
杨宽
1973年12月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未标书名,共分二十七章,有一万一千多字。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左右不见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为我们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的战争提供了重要资料,这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这种合纵连横战争,都是一定阶级为推行一定的政治路线而采取的...   详情>>
来源:《文物》 1975年第02期 作者:杨宽
第2章 不同历史时期的帛书导语

古代简牍帛书字如粟米,很小,也有大的,大个的拿到今天,也是小东西。

收起
1.战国楚帛书考
陈梦家
一、帛书的出土及其图文的结构帛书是偶然出土的。据收集者事后根据传闻所记的,可以简述如下。抗战期间(1941—1942年)长沙东郊杜家坡在筑路中破坏了一座有一个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墓室中东侧为一裹了丝帛的木棺,西侧为一与棺同长而倍宽的木柜。许多随葬物皆出于此柜中,所可知者有竹笈、漆盘二...   详情>>
来源:《考古学报》 1984年第02期 作者:陈梦家
2.帛书史话
憨斋
中国书的历史,就其载体而言,是经过了甲骨书、钟鼎书、竹木书之后才发展到纸本书的。而其间,还有一种帛书。甲骨书和钟鼎书,严格说来还不是真正的书。竹木简写的书问世后,我们的祖先才有了可以拿在手上翻看   详情>>
来源:《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03期 作者:憨斋
3.马王堆帛书古隶的美感特征
席志强
1973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一批久佚的历史文献 ,同时也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艺术珍品。以医书为主要内容的部分帛书 ,多以古隶写成。帛书古隶的美感特征表现在笔画形态上主要是 :线条充实 ,方圆兼施 ;粗细不均 ,或正或欹 ;轻重徐疾 ,和谐一体 ;长画意足 ,出现波挑   详情>>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1年第02期 作者:席志强
4.马王堆汉墓帛书
马王堆汉墓帛书是指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被放置在一个涂漆木匣中。分为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两种。帛书上的文字,其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部分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左右,隶书的部分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二十八种...   详情>>
来源:《教学考试》 2018年第35期 作者:
5.马王堆帛书书体特征探析
陈松长;刘婵
帛书,是一种不同于简牍的文字载体,马王堆帛书又处于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隶变时期,故其独特的风格、特殊的历史地位是值得书法界重视的。马王堆帛书分为整幅和半幅两种形式,整幅幅宽48厘米;半幅幅宽24厘米。整幅宽的每行书写70至80字不等,半幅宽的则每行书写20至40字不等;篇章之间多用墨钉或...   详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1年第09期 作者:陈松长;刘婵
6.战国楚帛书述略
商承祚
战国楚帛书是用古文字写在丝织品上,为字最多而又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件重要楚文物。它不仅有墨书的"小揩",而且周围以三色颜料(朱、绛、青)绘出各种神怪的形象,又是一张最古老的采画。其画法先用墨笔钩出神物的轮廓,然后依次传上各种颜色。树的画法有两种,双钩与没骨。用笔刚柔相济,有相当高的艺...   详情>>
来源:《文物》 1964年第09期 作者:商承祚
7.《黄老帛书》初探
陈锦淞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约十二万字,包括先秦著作多种.其中,《老子》有两种写本,被分别称为甲本、乙本.《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唐兰先生说,“在思想体系方面,四篇是一致的.……这四篇是一本书(《马王堆出土<老...   详情>>
来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01期 作者:陈锦淞
第3章 帛书与当代隶书导语

帛书既为具有隶变奇崛多变的新书法形态意趣资源,又是可直接可观的墨迹形态。

收起
1.简牍帛书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影响
胡湛
当代书法复兴三十年,隶书创作在形式书风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二十世纪简帛书的大量出土对隶书创作的影响。如果说清代于帖学衰落之即,忽然发现北碑的审美异趣而兴起碑学浪潮的话,那么自   详情>>
来源:《书法赏评》 2009年第03期 作者:胡湛
2.简牍帛书与书法史研究及当代书法创作
丁政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是 2 0世纪的“五大发现”之一 ,它不仅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及书法史上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 ,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和强有力的史证 ,而且对当代书法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简牍帛书上的文字材料进行书法史研究 ,探索书法创作 ,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必须有科学...   详情>>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03期 作者:丁政
第4章 帛书蕴含的思想导语

解《易》原则、阴阳哲学和乾坤说三个方面。

收起
1.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
刘大钧
Based on the image*.numbers materials of I Ching learning in Book of Change copied on silk,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image*.numbers contents in the Pre*.qin tim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age*.numbers thought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ose of the Pre*.qi...   详情>>
来源:《哲学研究》 2001年第11期 作者:刘大钧
2.从帛书《易传》析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思想
邓立光
本文以帛书《易传》比对《论语》中关涉《周易》的章节,从而确定这些章节是属于孔子晚年所说的话。此外,从帛书《易传》所见的哲理,显示了晚年的孔子已经具有哲学家的形态,关心形而上的问题,并且对这些哲学问题有很深的体会。孔子说《易》,开辟了以义理研究《易经》的新途,亦展示了一个...   详情>>
来源:《周易研究》 2000年第03期 作者:邓立光
3.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申论
孙航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难以达成一致。立足《要》篇文本,联系卦气说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损益卦气说具有一体不二、浑厚质朴与四时圆融三大特点。以此为据,考察现有的五种意见,四时说是契合...   详情>>
来源:《周易研究》 2020年第04期 作者:孙航
4.从帛《易》“子曰”看孔子晚年的哲学思想
赵士孝;刘怀惠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给《易传》思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帛书《周易》包括帛书《易经》、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性书。帛书《易传》佚书又包括《要》、《二三子问》、《易之义》、《缪和》、《昭力》等著作。这些新出土的帛书《易系辞   详情>>
来源:《周易研究》 1998年第01期 作者:赵士孝;刘怀惠
5.帛书《易传》孔子论“龙”思想发微
刘永昆
帛书《易传》中孔子通过论"龙""能阳"与"能阴"统一、"变"与"不变"统一的神能特征,阐发了易学"变"与"不变"的核心义理,对"易"之名义进行了界定,解决了易学的首要问题,促成易学的建立。孔子还深入到象数层面,阐发了乾坤两卦阴阳之爻皆为"龙"的"爻象"之说。他立足"变"的义理,在具体阐释《周易》古...   详情>>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8年第01期 作者:刘永昆
6.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丁四新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   详情>>
来源:《江汉论坛》 2015年第01期 作者:丁四新
价格:¥15.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