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第1章 2003年论文
+关注
1.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异质体和转录物含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含量与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关系。 方法应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AFP阳性HCC患者手术前外周血AFP异质体含量和AFP mRNA,分析血清AFP异质体含量和肝癌细胞血液播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6例HC... 详情>>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年第01期
作者:康晓燕;殷正丰
2.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一例
肝脏未分化肉瘤 ,又称胚胎肉瘤(undifferentiatedembryonalsarcomaofliver ,USL) ,临床少见。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及肝脏外科的迅速发展 ,此病的发现可能会有增加。作者就经治的 1例成人USL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以提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8期
作者:黄亮;晏建军
3.肝圆韧带血管瘤误诊为胆囊癌一例
病人 ,女 ,5 8岁 ,已婚 ,汉族。因“发现胆囊占位 1周”入院。病人于入院前 1周因“咳嗽”就诊当地医院 ,行CT检查发现肝区、胆囊窝内有一软组织块影 (5cm× 5cm× 4cm) ,形态不规则 ,内部密度不均匀 ,强化明显 ;胆囊壁增厚 ,强化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10期
作者:黄亮;晏建军
4.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orthern杂交分析60例原发性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TEN在原发性肝肝癌中的意义。结果 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内。60例HCC的癌组织中,PTEN蛋... 详情>>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年第08期
作者:万兴旺;王红阳
5.容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附74例临床...
目的 通过对容易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分析 ,有助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复阅 74例经过病理诊断证实的肝脏良性病变临床及其病理资料 ,并进行相关标志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74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 ,证实肝细胞腺瘤是所有肝脏占位性病变中与肝细胞... 详情>>
来源:《肿瘤防治研究》
2003年第05期
作者:王一;王涛
6.丝裂霉素C对肝癌细胞中NF-κB基因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肝癌细胞中NF κB分布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浓度的MMC对SK HEP 1细胞中NF κB分布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 5 0 μg/mlMMC作用不同时间的NF κB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比较 5 0 μg/mlMMC持续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和作用 2h停止用药后不... 详情>>
来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唐亮;满晓波
7.spp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骨桥蛋白编码基因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 2 4例肺癌患者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中总RNA ,采用RT 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p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在所有 2 4例肺癌中肺癌组织的骨桥蛋白表达高于相邻的癌周正常肺组织 ,并且全部在 6倍以上 ,其... 详情>>
来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曹惠芳;满晓波
8.ICE基因转染联合化疗药物杀伤肝癌细胞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ICE基因转染联合化疗药物诱导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电穿孔法将构建成功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 hICE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 18抗性克隆 ,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肝癌细胞株HepG2 ,DNA提取、电泳观察 ;采用3 H TDR掺入法观察、分析化疗药物卡铂对肝癌细... 详情>>
来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贾随旺;徐娟
9.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 1 996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5年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 2 1例FNH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FNH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 (1 9.0 % ) ,该病多见于中、青年 (50岁以下占 81 .0 % ... 详情>>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王征旭;胡桂芳
10.gpc3/mxr7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GPC3蛋白 ,免疫家兔获得抗 -GPC3多克隆抗体 ,为深入研究 gpc3/mxr7基因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将 gpc3/mxr7基因片段亚克隆至 pPROEXTMHTb原核表达载体 ,采用融合 6 -his的融合蛋白方法原核表达GPC3蛋白质 ,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 ,鉴定并纯化出抗 -GPC3多...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年第08期
作者:李慎菁;秦建民
11.纳米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纳米技术是在 0 .1~ 10 0nm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高新科学技术 ,通过操纵原子、分子、原子团或分子团 ,使它们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物质的技术。纳米微粒表面具有很强的活性 ,具有特殊的光学、热学、力学和磁学特性 ,有大量的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年第11期
作者:秦建民
;张阳...
12.腺苷蛋氨酸对肝叶切除术后急性肝损害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对肝切除时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 2 0 0 2年 7月~ 2 0 0 2年 1 1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科收治的、肝门阻断后肝切除术的 4 0例肝肿瘤患才 ,进行术后护肝治疗。随机分成三组 :A组 (n=1 0 ) ,腺苷蛋氨酸 +甘利欣 ;B组 (n=1 0 ) ,腺苷蛋氨酸 +甘利欣 +苦参碱...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沈伟峰;杨甲梅
13.显微切割法对肝细胞癌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癌(HCC)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TSGs)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谱系特点的分析,进一步了解HCC发生过程中多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法从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对33例信息性HCC进行了6种TSGs(APC、DCC、MCC、OGG 1... 详情>>
来源:《肿瘤》
2003年第01期
作者:丛文铭;Sydney D.Fin...
14.以单个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转移性肝癌的误诊分析(英文)
目的 探讨以单个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转移性肝癌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年半来治疗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在4.5-12.4cm,平均(7.8±2.5)cm。2例来自胃癌,7例来自结直肠癌,1例来自恶性淋巴瘤,门诊有6例误诊为原发...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2期
作者:晏建军;黄亮
15.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02年1月7例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胸片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支气管肺癌1例,肺转移癌6例。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3例... 详情>>
来源:《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05期
作者:钱国军;陈汉
16.信号调节蛋白α1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英文)
目的 研究信号调节蛋白SIRPα_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侵袭之间的关系,探索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提取正常细胞系Hs680,肝癌细胞系HepG2、H4-H7、Chang liver和SK-Hepl的总RNA,通过Northen杂交观察和确定SIRPα_1的表达。利用Northen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了42例病人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6...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3期
作者:单云峰;康斌
17.原发性肝癌极量肝切除的确定(英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行极量肝切除的指征和安全性。 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10月行极量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共33例,合并肝硬化者26例,分析评估肝癌极量肝切除的术前各项指标、术中处理和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经及时治疗后均顺利恢复...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杨甲梅;童颖
18.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目的 研究PTEN在原发性肝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PTEN对肝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采用计数 2 0和 12 0min后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底物粘附细胞数的方法。PTEN对肝癌细胞浸润迁移的影响采用分析 6h内细胞穿透BoydenChamber多聚碳膜上层粘蛋白的肝癌细胞数进行。PTEN对Huh 7细... 详情>>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万兴旺;王红阳
19.激光显微切割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肝脏中转...
目的 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TGF β2在大鼠正常肝脏中肝细胞和汇管区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大鼠正常肝脏中的肝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分析TGF β1和TGF β2的mRNA含量。 结果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成功地将肝脏结缔... 详情>>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第10期
作者:满晓波;唐亮
20.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回顾性分析 6 7例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对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以提高对儿童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的认识。方法 6 7例儿童肝癌患者 ,对其肿瘤大小、分布、HBV感染、AFP以及病理进行回顾。随访患儿生存时间。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如Child分级、肿瘤情... 详情>>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徐爱民;程红岩
21.脾内转染白细胞介素12与白细胞介素2融合基因治疗肝癌的...
目的 观察脾内直接注射携带白细胞介素 12与白细胞介素 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IL12EIL2PN ,转染包装细胞PA317,于不同时间对接种肝癌大鼠模型进行脾内注... 详情>>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第09期
作者:杨家和;范瑞芳
22.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6月 5 6例肝脏恶性肿瘤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型超声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 5 0例 ,ChildB级 5例 ,ChildC级 1例。原发性肝癌 4 ... 详情>>
来源:《腹部外科》
2003年第01期
作者:钱国军;陈汉
23.血清CA19-9水平与胰腺癌转移及手术切除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 CA19- 9水平与胰腺癌病程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血清 CA19- 9水平 ,分析 CA19- 9水平与胰腺癌有无远处转移、血管侵犯及手术切除率的关系。结果 高血清 CA19- 9水平 (>2 0 0 U/ ml)组合并远处转移率 (14例 ,5 6 % )明显高于低血清 CA19- 9水平组 (5例...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1期
作者:宗明;汤朝晖
24.血清前白蛋白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 (PA)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肝硬化诱导过程中PA的变化及其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和 MEGX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鼠 PA平均为 2 70 .4± 3 2 .6m g/ L,肝硬化诱导的急性肝损害期、慢性肝损害期、轻 -中度肝硬化期及重度肝硬化期 P...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
25.15例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 1 5例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0例为小儿肝细胞癌 ,5例为肝母细胞瘤。结果 小儿肝细胞癌与小儿肝母细胞瘤在患者年龄 ,肿瘤大小 ,HBs Ag和 AFP阳性率 ,有无合并肝硬化 ,病理特征等方面有差异...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傅思源;周伟平
26.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年半来治疗 1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 ,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 ,肿瘤直径在 4 .5~ 1 2 .4 cm ,平均 7.8± 2 .5 cm。 2例来自胃癌 ,7例来自结直肠癌 ,1例来自恶性淋巴瘤 ,门诊误诊率高达 6 0 %。...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
27.可切除大肝癌术前TACE对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可切除大肝癌术前 TACE对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78例可切除大肝癌患者 ,其中 31例术前行 TACE,4 7例术前未经 TACE(对照组 )。分析两组术前肿瘤大小、肝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探查情况及手术相关因素、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的差异...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4期
作者:周建平;周伟平
28.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二期治疗...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二期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12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病病人 (术前经MRCP或B超证实 ) ,在全麻下一期行LC术后 1w ,二期行... 详情>>
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年第04期
作者:刘扬;宗明
29.Inhibiting effect of antisense hTRT on telomerase a...
Objective: To induce changes in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SMMC-7721 by bloc-king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genes hTRT and to explore its value in cancer gene therapy. Methods: The vehiclefor eukaryotic expression of antisense hTRT was cons... 详情>>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
2003年第03期
作者:牟娇;李晓冬
30.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误诊原因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然而 ,临床中常将肝癌与原发性肝脏良性肿瘤混淆 ,以致相互误诊。本文就 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误诊原因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6 详情>>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05期
作者:李爱军;严以群
31.PTEN多克隆抗体制备和原发性肝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PTEN(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 10 )兔多克隆抗体 ,利用该抗体研究PTE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以PCR扩增合成人PTEN全长cDNA序列 ;与 6组氨酸融合表达载体pPROEXHTb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 ,转染进大肠杆菌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后将其... 详情>>
来源:《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万兴旺;王红阳
32.陈竺等22位院士联名建议——构筑预防医学体系 加强我国...
4月 2 2日 ,陈竺等 2 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 (SARS)防治为切入点 ,构筑预防医学体系 ,全面加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对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研究、构筑我国预防医学体系、建设强大的国家医学科学创新体系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该报告全文刊登如下 详情>>
来源:《世界科学》
2003年第06期
作者:陈竺
;陈宜瑜
33.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 16 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 ,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 6 8min ,最短 7min ,平均 2 4 .5min ;输血量最多为5 2 0 0ml... 详情>>
来源:《消化外科》
2003年第02期
作者:杨甲梅;朱斌
34.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 ,探讨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 1995年 6月 - 2 0 0 1年 6月手术治疗的 5 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6例患者中男性 2 0例 ,女性 36例 ,男∶女为 1∶1.5 6。 34例合并胆囊结石。腹痛 (83.9% )和黄疸(41.1% )是主... 详情>>
来源:《消化外科》
2003年第03期
作者:张柏和;易滨
35.TACE联合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联合限制性部分脾栓塞 (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肝癌TACE同时行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 5 0例 ,根据病人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和次数 ,8例伴重度食管静脉曲...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杨业发;程红岩
36.小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20例
目的 探讨小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我院小肝癌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近 3年我院共行直径 <3cm小肝癌 4 0 9例 ,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者 2 0例(4 89% ) ,其中行肿瘤切除附加门奇断流术者占 85 %。与无肝功能衰竭者相比 ,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4期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
37.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附8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于国内首次报道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H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8例手术切除EHE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对 11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病人以中年女性为主 ,男女之比为 2∶6 ,年龄 2 9~ 5 8岁 ,平均 4 2 5岁 ,3例 (37 5 % )血清HB sAg阳性并伴有...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张树辉;丛文铭
38.肝脏少见原发性间叶性肿瘤101例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肝脏少见原发性良、恶性间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共计18种101例(不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果:肝良性间叶性肿瘤有7种48例,占47.5%(48/101),男女之比为...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丛文铭;谭璐
39.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免疫病理特点(附36例分析)(英文)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6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10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36例肝AML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41.6岁(26~60岁),26例(72.2%)有肝区胀痛,10例(27.8%)为偶然发现。瘤体直径为2...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张树辉;丛文铭
40.重组腺病毒介导的FLT3配体和阿霉素联合治疗小鼠肝癌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FLT3配体(FLT3 ligand,FL)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治疗小鼠肝癌,探索基因治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构建携带鼠FL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FL),单独用其或ADM以及两者联用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效果。结果:(1)FL+ADM组小鼠肝癌生长抑制...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李刚;卫立辛
41.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平均水平为(1 72±30)mg/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
42.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抗癌药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12 .5 μmol/ L 斑蝥素作用于肝癌 QGY770 3细胞 2 4 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斑蝥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 (如 p 2 7、ref - 1、DN Apolymerase delta、X RCC9等 )、能量代谢基因 (如 ma...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6期
作者:胡和平;张俊平
43.逆转录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2基因联合治疗...
目的 :研究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 IL- 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构建携带 m IL- 12基因、h IL- 2基因及 m IL- 12 +h IL-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 GCIL12 EXPN、PA317- GCXEIL2 PN和 PA317-...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7期
作者:杨家和;范瑞芳
4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肝癌中CDK4基因的表达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CDK 4基因的表达。 方法 :提取手术切除人肝癌和癌旁组织总 RNA并逆转录为 c 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CDK 4的表达水平。结果 :2 0例肝细胞癌标本中有 18例肿瘤组织中 CDK 4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7期
作者:胡和平;满晓波
45.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移植后肿瘤复发是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我们采用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 ine,DEN)诱发大鼠肝癌 ,初步尝试建立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移植后肝癌的复发问题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7期
作者:王孟龙;朱斌
46.新型介入放射药物~(186)铼碘化油的制备及其体内定位研究
目的 :制备一种新的介入放射药物 1 86铼碘化油 ,并研究其安全性和肝癌组织中的定位程度。 方法 :通过理化方法将1 86铼包在医用碘化油中 ,制成 1 86铼碘化油 (1 86 Re- lipiodol,RL)。根据药典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检验。选择原发性肝癌 (PL C)患者8例 ,经 Seldinger法插管到肝动脉 ,注入 RL 10~...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8期
作者:施乐华;张致峰
47.经腹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 1 2 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改良Sugiura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近期止血效果确切 ,手术死亡率为 0 8% ,随访率为 90 8% ,随访时间 6个月~ 9年 ,平均随访 4年 6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0 9% ,再出血率为 1 8%。术... 详情>>
来源:《医师进修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赵军;冯跃
48.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预防
在行肝叶切除时 ,术中极易发生而又最危险的不良事件是大出血。术中出血量多大谓之大出血 ?目前尚未统一。可暂将术中出量超过 30 0 0mL定义为术中大出血。因术中短时间内快速输血量超过 30 0 0mL ,病人即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如凝血机能紊 详情>>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杨甲梅;耿利
49.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总结肝癌切除术中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中的经验与教训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 对 19992 0 0 2年 43例术中、术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病因、出血部位和应急处理以及预防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大出血的原因 :( 1)术野显露差 ;( 2 )过度牵拉肝脏撕裂大血管 ;( 3 )术野粘连 ,操作... 详情>>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第07期
作者:吴伯文;潘泽亚
50.肝脏错构瘤3例报告
肝脏错构瘤是肝脏罕见的良性病变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3例肝错构瘤病人 ,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 患儿男性 ,18个月。因体检发现右肝叶占位 ,以“肝母细胞瘤”于 2 0 0 1年 详情>>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第12期
作者:李爱军;周伟平
51.胰十二指肠切除Roux-en-Y型重建术47例报告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带蒂游离空肠段 ,行胰、胆、胃、空肠Roux en Y吻合重建消化道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 7例无手术死亡 ,无胰、胆肠吻合口漏 (瘘 )并发症 ,均于术后 10~ 16天痊愈出院。 4 3例获得... 详情>>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2003年第06期
作者:赵军;冯跃
52.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1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细胞癌 (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IVC)癌栓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 11例肝癌合并IVC癌栓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先在入肝血流阻断下作肝癌原发灶切除 ,然后再阻断IVC血流行切开取栓。结果本组 11例原发灶和IVC癌栓均成功切除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中、术... 详情>>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年第07期
作者:王义;陈汉
53.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五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PH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0年来我院手术切除的 5例P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 3 6岁 ;肿瘤长径平均 7 8cm。HBsAg阳性 4例 (80 % )。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4例 ,病理学检查提示为B细胞源性淋巴瘤 2例 ,T细胞... 详情>>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年第07期
作者:林川;陈汉
54.白细胞介素18对肝细胞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携带白介素 18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白介素 18腺病毒载体 ,并进一步通过与Ad5腺病毒DNA TPC复合物同源重组 ,制备IL 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 ,并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治疗 ,观察抗癌作用。结果IL 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包装细胞肝内局部或... 详情>>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年第08期
作者:王平;张柏和
55.癌灶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EGF tk)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Wistar大鼠产生肝癌 ,将成癌鼠随机分组 ,在同鼠肝内的多发性癌灶中选取 2个孤立的癌灶分别作为参照癌和处理癌 ,记录癌灶直径。参照癌不作处理。处... 详情>>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年第12期
作者:王孟龙;殷正丰
56.携带融合基因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为进行基因转移阻断T细胞共刺激通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构建携带融合基因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构建含人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pShuttle Tracker CMV CTLA4 Ig ,与腺病毒骨架质粒 pAdEasy 1 △E1、△E3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 ,经细菌内同源重组 ,获得重组腺病毒... 详情>>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第01期
作者:朱斌;杨甲梅
57.人类新的肝癌高表达基因HCCA3的克隆、鉴定及其临床病理...
目的 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并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分析肝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谱 ,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断作为探针 ,筛选胎盘cDNA文库 ,以获得全长cDNA序列。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分析所获得的新基因在 42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详情>>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洪毅;曾锦章
58.肝内局部用FMC Seakem HGT Agarose-卡铂合剂的体外释放...
目的观察肝内局部用缓释制剂-FMC Seakem HGT Agarose-卡铂合剂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建立肝内局部用药物体外释放试验模型;采用改良的过滤槽法对FMC Seakem HGT Agarose-卡铂合剂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改良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肝内局部用药的环境;FMC Seakem HGT Agarose一卡铂合剂在体外具有明...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年第S1期
作者:陆正华;袁国新
59.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间基因表型差异分析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之间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和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变异谱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这两种肝脏最常见恶性肿瘤在基因发生路径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微组织切割法,从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直接测序,对33例信息性(杂...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丛文铭;Demetris AJ
60.肝细胞癌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egaBACE 500型自动化DNA分析系统,对56例HCC中10个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illite instability,MSI)和等位基因失衡(allelic imbalance,AI)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张树辉;丛文铭
61.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附7例报告)
目的:探讨美国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2002年1月7例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胸片检查及CT或MRI。结果:支气管肺癌1例,转移性肺癌6例。转移性肺癌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 详情>>
来源:《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
2003年第期
作者:钱国军;陈汉
62.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术治疗肝癌42例副反应和并发症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的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行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42例。统计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出现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副反应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其发生率分别为... 详情>>
来源:《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
2003年第期
作者:吴胜沛;钱国军
63.术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与意义
肝脏手术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术后肝功能衰竭 ,有报道占术后总死亡率的 5 8%。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术前如何准确评估其肝脏储备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性 ,是每个肝脏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传统的 Child- Pugh分级虽然方法简单 ,但有时难以准确反映肝脏的储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4期
作者:周伟平;陈汉
64.TRAIL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凋...
目的 研究了RAIL受体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肝癌细胞凋亡诱导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细胞系SK-Hepl中TRAIL受体的表达,并以TRAIL蛋白和γ-干扰素作用于SK-Hepl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3期
作者:葛瑞良;沈锋
65.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31例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07/2002-01肝癌患者31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肿瘤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CT或MRI。结果:患者肝功能Child A级26例,Child B级4例,Child C级1例,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 详情>>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钱国军;陈汉
66.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脏恶...
目的:探讨美国氩氦刀冷冻毁损联合TACE介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7月~2002年6月34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先行TACE治疗,术后7~45天后在B超或B超CT联合引导下行经次穿刺氩氦刀冷冻毁损治疗肝脏肿瘤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CT或MRI扫描。结... 详情>>
来源:《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
2003年第期
作者:钱国军;陈汉
67.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肝切除 +腔静脉取栓治疗 4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 ,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 ( 1例 )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 3例 ) ,后者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栓 ( 2例 )和在萨氏钳局部血管阻断下取栓 ( 1例 )。 结果... 详情>>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03年第03期
作者:王义;陈汉
68.微创疗法消融肝癌
微创疗法消融肝癌是应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适合于肿瘤在肝实质内、靠近大血管和胆管、手术后切缘旁复发或再发、因肝功能较差不宜手术直径在 3cm左右的小肝癌和无法切除的大肝癌减瘤消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微波消融疗法微波消融疗法分术中消融 详情>>
来源:《腹部外科》
2003年第01期
作者:陈夷;陈汉
69.包括腔静脉旁部的肝右尾叶及全尾叶切除(英文)
目的 探讨并总结包括腔静脉旁部肝尾叶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分别采用右后途径和左侧途径行右尾叶和全尾叶切除 ;前者附加部分右后叶切除 ,后者可为单独全尾叶切除或附加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结果 成功施行包括腔静脉旁部的肝尾叶切除 13例 ,其中右尾叶切除 7例 ,全尾叶切除 6例 ;全组无...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1期
作者:王义;陈汉
70.经皮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英文)
目的 经皮微波肝穿刺热凝损毁肝癌是个新的治疗方法,使用该法观察其对肝癌的作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患者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接受了经皮微波肝穿刺热凝损毁肝癌治疗,其中原发性和复发性肝癌79例,转移性肝癌21例。肿瘤总数186个,被分成瘤体直径<3cm的A组和瘤体直径≥3 cm-<5cm的B组。在...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4期
作者:陈夷;陈汉
71.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对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意义(英文)
目的 探讨对于无再次手术指征的复发性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1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术后影像学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证实为肝癌复发的47患者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复发瘤灶为单发者24例、多发者23例,其中复发灶为单发且小于3.5cm者12例。...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4期
作者:张智坚;吴孟超
72.原发性肝癌癌栓分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栓的分型。方法 :以肝脏门静脉分支解剖为基础 ,结合癌栓生长特征 ,建立肝癌癌栓分型并比较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符合率。结果 :癌栓分型为Ⅰ0 ~Ⅳ共 5型8亚型 ,临床就诊者 85 %属Ⅱ~Ⅲ型 (110 /130 ) ,Ⅲ、Ⅳ型癌栓病人比Ⅰ、Ⅱ型自然病程短 ,且手术切除率低 (P...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3年第03期
作者:程树群;吴孟超
73.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生长特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生长特征。方法 :分析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变化 ,观察癌栓的生长方式、生长速度和病人的自然病程。结果 :96 .2 %(12 5 / 130 )的癌栓以主瘤作为基部在肿瘤同侧门静脉内生长 ,3.8%(5 / 130 )的癌栓在肿瘤对侧门静脉内生长。癌栓以门静脉壁作为支架逆血流离...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3年第02期
作者:程树群;吴孟超
74.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脏器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影响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术后肝外脏器转移性复发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回顾性调查获取明确诊断的PLC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 4 6例病人 ,对初次手术时的临床病理因素、出现转移复发灶时的临床因素及复发后的治疗因素进行统计处理 ,分析其与复发后生存率的关系。... 详情>>
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施乐华;吴孟超
75.原发性肝癌术后骨骼转移的初步临床研究
原发性肝癌 (PLC)术后复发率极高 [1] ,其形式绝大多数为残肝内复发。随着对肝内复发灶的再切除、介入化疗 (TACE)及瘤内局部注射术 (如 PEIT,RF等 )综合疗法的进展 ,已使复发后生存时间大大延长。但因此使术后肝外转移发生率日益增加。根据 详情>>
来源:《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2期
作者:施乐华;吴孟超
76.TNP-470和维甲酸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目的 探讨TNP 4 70和维甲酸 (RA)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诱发肝癌的阻断、抑制作用及其副作用。方法 于诱癌第 11周隔日腹腔注射 2 0 .0mg/kg体重TNP 4 70 (TNP组 )、1.5mg/kg体重RA(RA组 )或同时给TNP 4 70和RA(联合组 ) ,并设对照组 ,给药 10次。观察比较各组 ( 7只 )大鼠肝脏形成的≥ 3m... 详情>>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第04期
作者:张闽光;吴孟超
77.术后免疫治疗延缓肝癌的复发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术后复发与肝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肌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我们对肝癌切除术后病人应用胸腺肽治疗 ,探讨胸腺肽在预防肝癌复发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一般材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本组共收治肝细胞肝癌获 详情>>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年第12期
作者:程树群;吴孟超
78.肝癌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 (AFP) m RNA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样本 (5 m l)分别采自 32例原发性肝癌、2 3例肝炎肝硬化、6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及 16例健康自愿受试者 ,外周血有核细胞 AFP m RNA采用 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 (PATTY)进行定量检测。 结...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8期
作者:杨业发;吴孟超
79.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治疗
对49例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对脓液黏稠且有坏死组织块、抽脓不彻底的患者置管引流,每日冲洗。有48.98%(24/49)的患者行1次抽脓治疗,24.49%(12/49)行2次,8.1 6%(4/49)行3次,4.08%(2/49)行4次穿刺抽脓;另14.29%(7/49)行置管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治...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陆正华;吴孟超
80.肝脏功能与外科临床的联系(2)
胆红素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破坏的终末产物,几乎全部由胆汁排泄。肝细胞疾患或肝外胆道梗阻时,即有胆红素积聚于血液和组织中,约75%的胆红素来自衰老的红细胞。胆红素在循环血中与白蛋白结合,这样即能保护组织不会遭受到胆红素的毒性损害。肝脏通过载体介导的转运系统迅 详情>>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06期
作者:陈汉;吴孟超
81.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再切除的疗效分析(附26...
目的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 ,复发是大多数患者术后的死亡原因。本文旨在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再切除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 196 0年 1月到 2 0 0 0年 7月的 2 6 7例再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2 0 5例行再次肝切除 ,5 1例行肝外转移癌切除 ,... 详情>>
来源:《The Chinese-German Journa...》
2003年第01期
作者:陈汉;吴孟超
82.再论原发性肝癌复发再治疗方法的选择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甚为常见。肝癌复发分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前者又分单发、多发或肝内弥漫性播散 ,亦可同时兼有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 ,治疗方法比较混乱 ,缺少相应的对策。然而 ,如能根据病变复发的部位、大小以及全身情况给予适当的治疗 ,确能达 详情>>
来源:《消化外科》
2003年第01期
作者:陈汉;吴孟超
83.肝脏功能与外科临床的联系(1)
肝脏在人体一系列特殊功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可协助发现并能改变内脏循环和体循环血中的异常成分,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能够调节能量的贮存和多种物质的合成及分解代谢过程,包括胆红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等。肝脏通过生成胆汁和肠肝循环影响消化功能,可 详情>>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05期
作者:陈汉;吴孟超
84.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热消融作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及B超引导下,射频穿刺电极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消融。结果60例患者的96个瘤体中,直径<3.5 cm的41个(42.7%)瘤体获得一次手术热消融。其中,38个完全缓解(CR),3个部分缓解(PR),有效率(CR+PR)10... 详情>>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03年第01期
作者:陈夷;吴孟超
85.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疗效是客观存在的。在肝癌治疗方面中医药也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某些中药虽然对缩小肿块作用不十分理想 ,但却能协助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一点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 ,也是我国在肝癌防治研究领 详情>>
来源:《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第03期
作者:吴孟超
86.肝癌外科的诊治经验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起病隐匿 ,肿瘤生长迅速 ,因此也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 ,以及广大外科临床医生长期不懈地努力 ,我国肝癌外科临床诊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国际上报告了大宗的临床肝切 详情>>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06期
作者:吴孟超
87.肝癌外科临床诊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起病隐匿,生长迅速,因此也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广大外科临床医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肝癌外科临床诊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累积了国际上最大宗的临床肝切除病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2,3]。本文... 详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第04期
作者:吴孟超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