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已在全国广泛使用,如何使用好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编者从大量文献素材中精选名家课例,汇编成“初中语文名师课堂实录”系列教学丛书,丛书按照新教材分册汇编,精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及优秀教师不同的教学实录,作为广大教师备课学习借鉴之用,相信本书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收起
第1章 第一单元
1.《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师生课前互动,略)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生:小说。师:课文读了几遍?生:(七嘴八舌)两遍,三遍……师:哦,最少读了两遍,对吧?非常棒。其实啊,丁老师昨天就感觉你们特别棒。你们提了那么多问题,而且很会提问题,只是很多人没有写名字,少了一次展示的机会。这一课丁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读读大家的问题... 详情>>
来源:《语文知识》
2015年第09期
作者:丁卫军
2.“好”一场记忆中的《社戏》——《社戏》教学设计及观察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一直是被选人中学课本的名篇,众多语文教师对此文的解读及课堂设计可谓见仁见智、百花齐放。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设计既科学巧妙又不落窠臼,就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如文本的小说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取舍及学情等等...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08期
作者:李宝虹;蒋洪兴
3.《回延安》教学实录
该课2018年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一、明确教学内容,发现情感和形式上的奥秘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无数的诗人、文学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过对延安的热爱。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抒发对延安的热爱的呢?生:信天游,一种民歌形式。(屏显。)内容人...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Z2期
作者:吴健勇;卓巧文
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鼓响前,蓄势而待起(屏显表演安塞腰鼓的画面和视频,学生欣赏。)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2.学习字音字形。二、览全文,一叶而知秋1.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文章几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画出来,读一读。明确:这四句对"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反复咏叹其实有变化也有新意,使...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4年第32期
作者:陈宝霞
5.《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同学们,你见过打鼓吗?给你什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与魅力。(师板书课题。)二、字词擂台赛1.教师出示生字卡,生举手抢答,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蓦然冗杂晦暗亢奋羁绊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学...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11期
作者:褚美娟
6.自由笔法,自然流淌——《灯笼》自读课教学思考
《灯笼》是吴伯箫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灯笼》入选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9年第09期
作者:肖培东
第2章 第二单元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0年(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语文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师:通过听写,我感受到了咱们林东三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信我们一定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Z2期
作者:杨涵
2.学说明文的理 感科学家的情——《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
【教学目标】了解物候和物候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文章清晰的说明思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文章清晰的说明思路,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方法等。【教学难点】感受体会作者的科学态度、思维方法和人文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2014年第05期
作者:陈然
3.《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挈领地把握文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第23期
作者:韩东路
4.《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大雁归来》是人教社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与本单元侧重表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其他文章相比,语言更为含蓄、优美;与其他说明类文章相比,情感更为细腻、深沉。创造性地品味语言、深入地体验情感,是构成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重要支点。因此,适当提高对课文的教学要求,较为...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第08期
作者:李晓瑾
5.任务驱动,活动主导,学法普适,学习自主——以教学《大...
以教学《大雁归来》为例,从任务驱动、活动主导、学法普适、学习自主四个方面,探究自读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具体落实,指出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自读课教学承担着枢纽功能,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起着关键性作用。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08期
作者:吕新辉
6.《恐龙无处不有》教学实录
该课2019年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一等奖一、科学思考,神奇预言师:同学们,想象一下35年以后,你大概50岁左右了,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生:会有大量的高新科技产品。生:我们可能会到月球上生活。师: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早在35年以前,就预言了2019年的生活:"计算机...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Z2期
作者:吴双乔
7.《时间的脚印》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3年第02期
作者:华晓隽
8.说明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维度——以《时间的脚印》三次...
说明文可教的内容很多,如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方法以及科学思维和精神等,但这些内容不一定要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全部落实。反思《时间的脚印》的备课与三次教学设计,指出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关注微观角度、宏观角度和课型角度三个维度。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14期
作者:葛小霞
第3章 第三单元
1.《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桃花源记》一直被选入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其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02期
作者:甘纪亮
2.《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一、读"单元要求",读出方向。(屏显"单元要求"。生读。)师:读得很洪亮,但有小学时的拖音。再读一遍。(生读,干脆了许多。)师:这段话不仅是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更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学们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反复诵读,学会积累。现在,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读。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35期
作者:丁卫军
3.《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该课2018年获全国省会城市初中语文微课大赛一等奖一、复习巩固,走进文本师: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小石潭记》,解决了字词,梳理了文句。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笔,慢慢走进他所描绘的小石潭。我们先一起来诵读,咀嚼《小石潭记》文字里的醇香。(师生诵读课文,部分学生可以自由背诵...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Z2期
作者:段煜
4.深度对话:让自我精神生命出场——蒋兴超《小石潭记》教...
一、初步感知1.齐诵《江雪》,询问作者名,导入新课——学习柳宗元散文名篇《小石潭记》。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声音特别好听,还特别有感情。3.齐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声音洪亮。4.自由朗读课文,将认为比较重要的字及其解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20年第16期
作者:汲安庆
5.《核舟记》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4年贵阳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师(出示桃核):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生:桃核。师:通常,我们吃桃时都会扔掉桃核,但是有位艺术家却能让桃核变废为宝。这位艺术家用桃核做了什么呢?这位艺术家又是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明朝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寻找答案。(生打开课本。)师:下面,我...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5年第Z2期
作者:游晓红
6.《核舟记》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5年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师:今天,我们将在课堂上跟随明末文人魏学洢的笔触,去与一枚特别的桃核相遇。这枚桃核的奥妙何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师板书"核舟记魏学洢"。屏显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识记。)师:接下来,请...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Z2期
作者:俞志涛
7.《关雎》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0年教育部"菁华杯"课例比赛一等奖一、美之序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朗读自创诗歌,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找出其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屏显。师朗读。)你是一条旺盛的河流/260...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第Z2期
作者:于松军
8.《关雎》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屏显四书五经图片。)师:同学们好,先给大家说个故事。一位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学习的是美国文学。没想到美国的一位教授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感兴趣,他问中国的这位留学生:"听说你们国家有一本书,叫《周易》,这本书很神奇,读懂了...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第Z2期
作者:郭致顺
9.《蒹葭》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朦胧的爱情诗,首先,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生不由自主地齐声朗读)师:好,显然大家对"自由"这两个字已经感到有点陌生了。(众生笑)不过你们读的刘老师都听到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蒹葭》,谁愿意?好,你来读。(一生读《蒹...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29期
作者:刘杨
10.《蒹葭》教学实录
该课2018年获第六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一、分享《诗经》之美师: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会像被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Z2期
作者:张媛
第4章 第四单元
1.《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一例
《最后一次讲演》这篇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讲稿的教学怎样出新 ?如何选择切入点 ?怎样利用这一例强化“大语文”的观念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诸多因素,遂将课题定为《从〈最后一次讲演〉中学习演讲的语言》,也就是将全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演讲的语言”来进行。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0年第24期
作者:张军
2.从“文本独特”到“人之独特”——《最后一次讲演》教学...
一、文本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悼词,但却是独具魅力、绝无仅有的悼词。这是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李公朴这样的独特英雄,而英雄的挚友是同样才华横溢、质朴热忱、追求真理的至性才子。可以说,时代与英雄共同成就了这样一篇讲演稿。1946年7月11日,民盟领导人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05期
作者:朱玉霞
3.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思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作者思路清晰,层层推进,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体现出一种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9年第17期
作者:肖培东
4.进入思维过程,运用逻辑关系解读文本——《应有格物致知...
以思维科学为武器解读文本,不仅能够做到准确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笔者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引导学生进入分析、分类、归类、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探究运用词语与词语之间、句段与句段之间、句段与言外之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9年第22期
作者:覃永恒
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师: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古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人一较长短!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而我们的对手... 详情>>
来源:《新课程(下)》
2019年第12期
作者:高政艳
6.《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更是重中之重。在当前这个阅读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时代,如何让学生阅读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从语文教材的选编层面来看,由于承载的内容有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以节选的形式存在。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年第Z1期
作者:李文亮
7.由《傅雷家书》走进“家书文化”——基于语文开放性资源...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用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的方法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大量已有研究显示,依托教材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首要问题还在于缺乏资源搜集和整理的标准。以《傅雷家书》为引子,尝试借助于生活、模型(课文)、文学、文化四个维度进...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8年第08期
作者:李姣姣
8.名著阅读策略之选择性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以《傅雷家书...
部编教材把阅读经典作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并对每一部名著都给出了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上名著阅读课时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明显的进步。现以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傅雷家书》为例,阐述对选择性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年第09期
作者:郑静娜
第5章 第五单元
1.《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该课2019年获吉林省名师评比教学精英一等奖一、了解学情,引出侧重点师:同学们有没有哪位同学到过黄河,领略过黄河胜景的?(生摇头。)师:我也没有去过。(生笑。)师:同学们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黄河,好不好?生(笑):好。师:是啊,行走在自然和文字中,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老师也很想去看看黄...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Z2期
作者:李崇崑;马崧鹤
2.“课气”:如何更旺盛、畅达——刘兆刚《壶口瀑布》教学...
一、有格修辞1.朗读,整体感知(1)默读。今天我们学习梁衡的《壶口瀑布》,投影: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8年第31期
作者:汲安庆
3.读书如登峰,一步一重天——《登勃朗峰》教学思考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游记。马克·吐温以其深厚的写作功底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我们读来甚至会觉得不像是游记作品。文章写法自由,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绘景写人笔法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9年第13期
作者:肖培东
4.《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观看中国风水墨动画《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师配音课文第一二段。师:欣赏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一二自然段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滴什么样的水呢?生答。师:这是一滴形态自由的水,它曾是一团雾、一片雪、一粒冰;也是一滴灵活生动的水,它既是丽江风景的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20期
作者:安幸幸
5.神奇的“一滴水”,别样的一堂课——赵富良《一滴水经过...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自读课文。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自带神奇的特质,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童趣与诗意。赵富良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是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运用神来之笔——穿梭时光;教学起点,在于贴近学生——阅读体验;教学策略,帮助搭建支架——比较阅读。 详情>>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
2019年第04期
作者:周正梅;徐银
第6章 第六单元
1.生而自由 固于枷锁——《北冥有鱼》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黄厚江老师说过,文言文教学应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言"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的内涵就是文章、文学、文化。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言"达到"文"的彼岸。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农民工子弟随迁学校,学生对"文""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较... 详情>>
来源:《初中生世界》
2020年第12期
作者:殷俊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是""安""固"等文言词语,运用猜读法自主翻译课文。2.通过悟读和品读,深入理解庄子的"鱼之乐"。【教学难点】体味"鱼之乐"中蕴含的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内心追求。【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请看屏幕上的这两个成语,同学们猜一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2019年第06期
作者:韦存和
3.《虽有嘉肴》教学实录
一、导入:简介《学记》师: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学记》简介,预备——读。(屏显。生齐读。)《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6年第14期
作者:程少堂;向晓璐
4.《虽有嘉肴》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
当下,书法教育在中学生中渐趋普及,但与语文课堂却仍有较远的距离。语文教师们不知教什么、怎样教,语文教学贯彻并渗透书法教育似乎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孙振坤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尝试从文字学教育、书法鉴赏、书法技能三个方面渗透书法教育,很有思考和见地。《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详情>>
来源:《语文知识》
2017年第01期
作者:孙振坤;潘森云
5.《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又名《小戴礼记》。《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文章阐释了施...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14期
作者:黄慧红
6.《大道之行也》的课堂实录与课后研修反思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必须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下足功夫。 详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52期
作者:刘亮
7.《马说》教学实录
●一个教师事业有成,离不开10个字:热爱,环境,毅力,智慧,学问。●研究教材8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联;教学设计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5年第Z2期
作者:余映潮
8.《马说》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课件展示《马说》书法作品一幅,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诵读氛围。将学生现场分组,邻桌4人一小组,全班左右各为AB两大组。)"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Z2期
作者:何志章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杜甫颠沛流离的境遇,其抑扬顿挫的诗风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其不仅成为杜甫最杰出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写实的现实生活和无私的呼告追求相映生辉,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了高度的完美统一。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17期
作者:林昭敏;李媛萍
10.心怀社稷忧天下 千古诗章诵到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文所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曾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第一名。盖春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能在二十多位经过市级选拔的佼佼者中胜出,其突破与创新之处,我将其概括为——以诗语引品读鉴赏,以诗心导探幽寻踪。1.以诗语引...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11期
作者:刘玉;盖春明
11.《卖炭翁》课堂实录
一、激发阅读期待,猜读内容,初识"卖炭翁"师:根据题目,同学们猜猜看,这首诗会写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卖炭翁卖炭。(师板书"卖炭翁卖炭"。)师:老师在这里打一个逗号,同学们再猜猜看,卖炭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故事呢?生:炭卖不出去。生:炭被人抢了。……师:看来,同学们都觉得在这个卖炭翁身上,将要... 详情>>
来源:《初中生世界》
2019年第24期
作者:王雅静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7年第六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一等奖一、导入师:我们年级每学期都开展"亲近文学,走进经典"阅读活动。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生分享交流。)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哦!大家在阅读名著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呢?(生...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Z2期
作者:郭永麟
13.精神的指路标 人生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2.感受英雄的魅力;3.探究保尔的现实意义。导读课型:读后导。教学准备:浏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曲导入。二、读提示,理作品要求:借助书上的提示,速读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内容概要。三、读...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26期
作者:狄娴娴
14.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任务设计是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任务设计应遵循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关注作品的文体特质等原则,可采用搭建支架、形式多样、读写结合、比较阅读等策略。 详情>>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9年第10期
作者:冯晓波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