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第1章 曹冲称象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老课文“异样”比较研究——以新旧版教...
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教育大环境下,以《曹冲称象》这一经典老课文为例,比较研究统编教材和课标本教材中老课文的"异样"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异样"的原因,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应变"方法。老课新教,教师应做到纵观全局,重构教学目标;设计板块,步步落实素养目标;让"学"于生,以言语实践为主推进教学。 详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2020年第16期
作者:金霞
2.让低年级学生成为更好的阅读者——浅析《曹冲称象》一课...
一、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搞明白。哈维和古德维斯通过大量研究表明:阅读分为认读和阅读理解两个方面,如下图:列在左侧方框中的是阅读应具备的认读技能,通常在低年级学习,这也是开始阅读的基础。人们通常认为,一旦学生掌握了文字,阅 详情>>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第09期
作者:吴迪
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理解文中称象的两种办法,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才、直、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通过"读、思、叙、议、演"等学习活动,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Z2期
作者:宦欢
4.奏好“读、述、写”三部曲——部编版教材二年级《曹冲称...
低年级的课堂上,如何通过重点段的教学,奏好"读、述、写"三部曲呢?结合《曹冲称象》课例,笔者对"深入文本进行品读、创设情境进行复述、联系生活进行仿写"等进行了赏析。 详情>>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第35期
作者:林燕
5.《曹冲称象》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自从2013年我校参加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上思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合作’实践研究"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在上课、评课、反思、改进、……一节节研究课探究下来,教学思路逐渐清晰,模式慢慢形成。 详情>>
来源:《时代教育》
2014年第24期
作者:唐凯英
6.言语实践的“明亮那方”——《曹冲称象》教学谈
长期以来固有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牢牢地掌握着课堂上的话语权,忽视了学生才是言语实践的主体,弱化了学生经历言语实践的过程,因而限制了学生的言语发展。《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力图置学生于开放的课堂,导之以自主的学习、辅之以智慧的介入,让学生充分经历言语实践,生成言语运用的智慧,获得... 详情>>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
2013年第11期
作者:吴玲
7.微课《曹冲称象》的设计与思考
<正>21世纪之初,阵阵"微"风吹拂大地,许多"微"字打头的事物开始盛行。如:微博、微信、微电影,还有微小说……一个"微时代"正在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默默地发生着改变,微课、慕课还有翻转课堂等教育新名词如... 详情>>
来源:《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
2017年第期
作者:刘文涛
第2章 玲玲的画
1.质疑 研读 补白 提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建议
教材研磨:《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篇课文短小,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 详情>>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第05期
作者:郑小燕
2.《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奖、拿"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分不同角色的语言,分角色朗读对话。3.能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4.能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Z2期
作者:巢肖琴
3.循着学生的需要——《玲玲的画》优化设计
《玲玲的画》设计原稿一、初读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2.引导学生提问题:读完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学生一般会从"端详、催、糟"等词语处提出)二、读文释疑(一)学习第1、2自然段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故事。1.语境中理解"端详"。(1)这就是《我家的一角》,(课件出示《我家的一角》图)请大...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15年第10期
作者:林乐珍
4.《玲玲的画》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课前游戏师:(出示:令)什么字?生:令。师:如果加页字旁,就变成我们学过的——生:带领的"领"。师:加金字旁,就变成——生:铃声的"铃"。师:现在,请猜猜看,白蛉的"蛉"是什么旁?(出示白蛉图)看,这就是白蛉。生:虫字旁。师:理由呢?生:它是一种虫子。师:对不对呢,打个小问号。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09期
作者:唐婉;卞志娟
5.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评《玲玲的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熟脸,很多孩子成了课堂的观众甚至是看... 详情>>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19年第09期
作者:袁东升
6.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全文由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 详情>>
来源:《山东教育》
2018年第Z4期
作者:崔建梅;郝金红
7.统编教材课文语言修改艺术管窥——以二年级上册《玲玲的...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持续跟踪关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及使用情况。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课文在语言文字方面作了一些修改,小至一个标点,大到调整段落结构、增加段落篇幅等。这些改动显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倾注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因此特别值得推敲、研究和思考。那么,课文修改得到底好不好...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20年第12期
作者:曹国军
8.让阅读和识字比翼双飞——《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
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副""评奖"四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3.通过玲玲故事的学习,初步感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过程一、聊"画"入题,谈话中巧学题中字1.引出话题:小眼睛看仔细,这是个...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36期
作者:徐慧红
9.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理解“端详”、“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3.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4.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详情>>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第03期
作者:白杨
10.借助思维导图,促进课堂生成——统编教材二(上)《玲玲的...
文章以统编教材二(上)语文课例《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凭借思维导图理清故事脉络,借助思维导图主动思考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生成。 详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第03期
作者:岳静娴
11.我,为什么而满意?——两次执教《玲玲的画》的比较与思考
我们一线教师上公开课是平常事,但是我觉得每一次上课都是自己磨砺和成长的过程。最近,我两次执教《玲玲的画》,比 详情>>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2007年第28期
作者:陈春雨
第3章 一封信
1.品味语言表达,体验至爱亲情——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二...
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学习目标的表述中,和本课联系紧密的有这样几点: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2.阅读浅近的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写想象中的事物,乐于运... 详情>>
来源:《山东教育》
2017年第25期
作者:于秋婷;孙敬东
2.《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封、削、锅"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生字,理解"信、削、朝、冷清"等字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3.对比阅读两封信,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尝试以爸爸的...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Z2期
作者:张敬
3.正确解读课文与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以《一封信》为例谈...
阅读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提取正确恰当的教学内容,而提取教学内容的正确恰当又取决于对课文文本正确恰当的解读。从目前的教学实际状况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一封信》这篇课文时,要么把它当作写信的范文——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给自己亲人写封信,要么把它当作体验情感的素材——大搞第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9年第02期
作者:李艳;黄伟
4.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二年级上册...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本文通过《一封信》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发散思维、深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整体思维等能力的进行培养,介绍了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详情>>
来源:《华夏教师》
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曾娇
5.设计 让教学目标诗意抵达——统编二上《一封信》教学谈
统编二上《一封信》语言简洁、情感饱满,五百余字尽显家人之间的亲情,表达了对远在外地的父亲的思念之情。课后,编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读过课文就发现,此题的指导意图很明显,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引学生"喜欢第二封"。喜欢的理由足够充分,符合"教化"的需要:其一,第二封书... 详情>>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2018年第28期
作者:何捷
第4章 妈妈睡了
1.围绕一句话说说“我的妈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
学习目标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写好生字,重点指导独体字"事"及左窄右宽的字"哄、脸、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积累"的"字短语,学习围绕一句话说说我的妈妈。4.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 详情>>
来源:《山东教育》
2018年第25期
作者:陈鸿;张云杰
2.梦里·梦外·母子情——《妈妈睡了》文本解读
《妈妈睡了》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短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文章简单易懂,却意味深远,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母爱"是一个老生常谈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自然地谈及这个话题,真正触动到他们的心灵是最为关键的。说起"妈妈",孩子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18年第29期
作者:丁燕
3.《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闭、脸"等7个生字,理解"哄、红润、粘、乏了"等字词的意思,积累文中形容词加名词的短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出睡梦中妈妈的美丽与温柔。3.提取文中的相关信息,说出"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感受妈妈的...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Z2期
作者:金玉;潘建强
4.基于课程标准的部编本教材教学——以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部编本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两条线组织单元内容,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每个年级应掌握或了解的相关内容。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部编本教材教学,应根据课标,精准定标;紧扣目标,落实部编本教材的创新点,既体现语文要素,又渗透人文主题;把握目标创新,采取1加X的办法... 详情>>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06期
作者:叶秋玉
5.我眼中的“生本课堂”——谈《妈妈睡了》生本课堂实验研...
生本课堂课题实验研究已有一年时间,在基于预习任务单背景下,如何在有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并基于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小组合作"是生本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但因为怕课堂乱,怕学生吵,很多老师选择放弃"小组合作"模式,本文就结合课例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本课堂"的理解和感悟。 详情>>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第16期
作者:徐继承
6.给孩子一双爱的翅膀——《妈妈睡了》课外实践作业的启示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耳畔响着《母亲》,是啊,母亲是伟大的。我有妈妈,我也做了妈妈,妈妈对儿女那份爱,我有最真切的体验。 详情>>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2008年第04期
作者:孙翠红
7.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文本细读与教学预设——以统编本...
《妈妈睡了》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课文,语言朴实简单却内涵深远。著名儿童作家张秋生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绘自己与妈妈午睡时的情感体验,勾勒出一幅温馨恬静的亲子画面。张秋生先生在课文中展现了两条情感路线:一是妈妈对孩子深厚的爱,通过孩子回忆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点滴的关爱来展现...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2019年第36期
作者:吴倩倩
第5章 口语交际:做手工
1.在情境中分享 于交际中收获——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做手工》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分享做手工的乐趣。这些作品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按照顺序说清楚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乐于分享;让孩子们学习在倾听时记住重要信息... 详情>>
来源:《小学语文》
2018年第12期
作者:贺小捷
2.口语交际“做手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表示先后的连接词,按顺序说出手工制作的过程。2.学习在倾听中记住主要信息的方法。3.培养文明交际的习惯,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自信表达,乐于分享的交际能力;2.学习按顺序说清楚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教学准备:1.组织班级手工作品展评。2.录制手工制作实况微... 详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9年第Z1期
作者:李季雯
3.依标据本重学情 会听能说善沟通——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做手工》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儿童活动"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都是十分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的文章。本单元有两个教学重点。一个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课文内... 详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9年第09期
作者:李季雯
4.同伴互学 助力听说能力的提升——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话题不明确,师生对话为主,生生对话实效低等现象。在实践中通过选定生本位的话题,唤醒同伴互学的渴求性;创设示范学情景,指导同伴互学的方法;铺设多样化的路径,提高同伴互学的效率三种途径,在同伴互学中,助力听说能力的提升。 详情>>
来源:《新课程》
2020年第22期
作者:龚灵利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