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记录、传播、探寻信息是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化出来的共性需求与能力。档案、图书、情报是这一需求与能力发展的结果。档案、图书、情报以同是承载信息的方式,而具有“共性”。档案记事、图书传事、情报探事,既是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不同于其他的“个性”,也是图书、情报、档案各自存在的前提。图书、情报、档案所具备的“共性”,使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成为图书、情报、档案三界部分从业者的共同理想与愿景,数十年来,理论上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实践中也有不少成功或不成功的尝试。本书分上下两部分,集合了国内图书、情报、档案三界学者有关图情档一体化研究的部分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档案记事 图书传事 情报探事,分之?合之?
图情档一体化是图书、情报、档案三界部分从业者的共同理想。研究层面,基于图书、情报、档案承载信息的共性而可行;实践层面,因主导者、实施者、参与者专业背景造成的思维模型固化和图书、情报、档案三者间“个性”冲突,而鲜有成功。从多模型思维看,研究者、主导者、实施者同时具备图书、情报、档案三种思维模型,是实现图情档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实现图情档一体化应当从建立多重模型思维和提高运用多重模型思维能力开始。
记录、传播、探寻信息是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化出来的共性需求与能力。档案记事、图书传事、情报探事是这些需求与能力发展的产物。信息书写、记录、传播技术的进步是图书、情报、档案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不断循环的决定因素。满足“共性”需求,保持“个性”特征,顺应技术发展,应该成为评价图书、情报、档案三界宜分宜合的重要标准。
由于图书、情报、档案各自的社会功能不同,在“一体化”语境下的诉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其合理性、必然性、长期性。正视这种差异,找出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源,并设法消弥,或许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正确思路。
主与次、开放与封闭、成本与效益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始终绕不开的问题,是图书、情报、档案三界试图“一体化”时必须面对与处理的三个基本矛盾。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主体、不同诉求下,矛盾主次有所不同,没有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围绕目标、途径、方式、方法分别求同存异是不断化解与缓和矛盾,积累“一体化”共识与成果的可行之法。
机构改革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互联网为图书、情报、档案利用“一体化”提供了渠道与平台,异构数据库和数字化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交流“一体化”提供了海量数据,数字人文为图书、情报、档案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