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国家的实力在不断的强大,各路科研人员也在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书介绍了克隆之父、气象学之父、原子弹之父、杂交水稻之父、导弹之父的科研成就和经历。让我们传承他们的治学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收起袁隆平生于1930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收起钱三强,1913年生,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收起竺可桢,生于1890年,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哈佛大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收起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