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档案馆(库)承担着保管档案完整、安全的重任。而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能有如此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档案馆(库)功不可没。本书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档案库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
我国远在奴隶社会的夏朝就产生了文字,此后为了方便交流、生存、统治等原因产生了一些原始记录的文字,这些文字被有意识的保存下来,便形成了早期的文字档案,为了妥善保管这些档案,以备随时参考、查阅,于是就开始出现了档案库房。
收起夏朝和商朝的档案保存于神圣的宗庙之中,商超的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府文书,商朝是奴隶制社会神权政治的鼎盛时期,商朝的统治者对档案的保护十分重视,甲骨档案主要保存在宗庙的地下库窖中,这可以通过在殷代都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出的武丁时期的1.7万片甲骨档案的收藏之所得到证明,这些甲骨档案分组存放,集中保管且井然有序。
天府。随着国家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周王室在宗庙内修建了较为完备的综合性档案保管机构——天府。
竹简档案藏于天府并用“金匮”作为档案的装具。“匮”即“柜”,方形或长方形,状如箱而稍大,柜子表面用铜皮包裹,所以称之为“金匮”,直至明清仍然使用。
盟府,周王朝专门用于存储各种盟约档案的档案库。图室,周王朝专门开辟出来供天子专用的档案库。
收起秦汉时期天禄阁与石渠阁同为汉朝的宫廷档馆,它们既是存放档案的库房,又是撰史著述、校勘典籍和学术交流的场所。
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建于长安(今西安)宫内,系石室建筑,修造年代不可考。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下设兰台令史。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兰台”一词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因此也被称为“兰台人”。
东观,是汉王朝收贮档案典籍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始建于光武帝末年或明帝初年。
收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机构设置,较有代表性的是专门用来保管谱牒档案的图谱局,专职的官吏--郎、令史,主要负责谱牒档案的收藏、核对,以及谱系的厘定和谱牒的编篆。
收起宋代的档案库主要是皇帝档案库和架阁库。
收起宋代的档案库主要是皇帝档案库和架阁库。
收起皇史宬,明代皇家档案库的典型代表。它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七月,是明代统治者为妥善收藏皇族的重要档案在皇城内仿照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专用库房。新中国成立后,皇史宬成为我国专门保管、研究明清历史档案的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后湖黄册库,是明代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始建于明代初年,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中的群岛上。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库随之消失,库存黄册也损毁殆尽。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