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如何改进现有课堂上课模式?如何向45分种要更高的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这些问题是每一个身在一线的教师都有思考的问题,也是广大关心教育、关心教改的有识之士所关注的。本书以课堂观察为载体,漫谈课例研究对课堂改革的意义。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讲述课例研究的现状;第二章讲述课堂观察的视角即课堂观察量化的设计;第三章讲述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的联系;第四章讲述如何进行课例的研究;第五章讲述课例研究的意义;谨希望本书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前言
当第一次听说课堂观察量化表,第一次听说课例研究,这完全颠覆了笔者以往的观念。原先的评课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假如我上会怎样,而不是站在执教者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集体评课上,大家泛泛而谈,好的列举一二三四,不足的列举一二三,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效果不佳。评者海阔天空,可是执教者未必能虚心接受,因为它没有说服力,久而久之,现实中教师怕上公开课,上公开课成了例行公事的一种无奈。如何能调动教师喜欢上公开课呢?那首先必须要有内在地提高,能真正促使教师成长,而专业的课堂观察,它通过一系列的课堂量表,以实证的方式用数据说话,有说服力,进而促使教师进行课例的研究,以达成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因此笔者特编创了此书,希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收起课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推广、实践和发展。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后发展到美国、英语、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并于2006年12月在香港召开第二届课例研究年会,会上成立了“世界课例研究协会”。课例研究被视为“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加以推广。
收起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量表为观察课堂提供了观察记录工具,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对课堂的分析更加全面,效率也更高。
收起课例研究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校本教研更关注教师教学。关注教学,可能让校本教研带上一定行政导向的痕迹,不利于教师对教研价值的全面认识,校本教研如果不触及教师真正关心的问题,就很难真正触动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是模式化的,缺少个人的真切体验。
收起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分析的模式,进而形成了今天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通过对实际发生的一堂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教学活动的研究。
收起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课例研究既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