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不忘初心,放得始终。本文集介绍红二方面军长征的特点和历史贡献,红二、六军团的长征故事,红二方面军长征大事,长征中的中共高级将领,蹇氏姐妹的长征情缘,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勃沙特,以及唯一一位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振汉。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介绍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介绍
<正>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湘鄂西、湘赣等地区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之一。一、广泛发动群众,创建工农武装 1928年春,我湘鄂边党组织在贺龙、周逸群等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创建工农武装。短期内,队伍发展到3千多人。但由于部队未来...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1984年第02期
作者:王淼生
第2章 红二方面军:万里长征铸辉煌
1.红二方面军长征
<正>毛泽东电令红二、六军团、32军组成第二方面军贺炳炎、顿星云、朱玉庭等将领抢渡金沙江、过草地向川甘前进遵义会议后,结束了王明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2月1日,中央军委给红二、六军团电示: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健部队的疲惫,于敌人离开碉 详情>>
来源:《党史天地》
2007年第08期
作者:
2.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显著特点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显著特点崔利民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在近1年时间里,艰苦转战8省区,行程2万多里,历经大小战斗100多次,于1...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1997年第06期
作者:崔利民
3.红二方面军:万里长征铸辉煌
<正>翻开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光辉史册,红二方面军及其前身红二、六军团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具有特殊的贡献。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还其以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史为鉴,鼓励今人,非常必要。红六军团西征,拉开长征序幕1934年7月上旬,国民党以重兵从6个方向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开始... 详情>>
来源:《军事文摘》
2016年第11期
作者:叶介甫
4.张家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正>湖南省张家界市不仅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张家界原名大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边、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贺龙、周逸群、关向应、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领导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召... 详情>>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第10期
作者:丁志加
5.论红二方面军对长征的历史贡献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实现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奏响了"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 详情>>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第10期
作者:杨慈安;符长元
第3章 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的长征纪事
1.红六军团在贵州
<正> (一)红六军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动在湘、鄂、赣、川、滇、黔广大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一九三四年七月下旬,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向湘南挺进,从而掀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当... 详情>>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1981年第01期
作者:顾隆刚
2.长征先遣队西征入黔
<正>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红六军团先行探路,踏上西进征途。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长征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先行开拔,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红六军团。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 详情>>
来源:《当代贵州》
2016年第15期
作者:姚媛媛
3.红二、六军团巧渡金沙江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当年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当时红二、六军团 详情>>
来源:《党史纵横》
2006年第08期
作者:刘明钢
4.木黄会师:孕育红二方面军
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详情>>
来源:《贵州日报》
2011-07-13
作者:田斌;顾宗富
5.长征期间中央与红二、六军团的联系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派出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进行西征,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与红二军团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红二、六军团的行动得到中央的及时指示,特别是遵义会议后,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央对红二、六军团的正确领导,使红二、六军团胜利完成长... 详情>>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03期
作者:王跃飞
6.红二、六军团会师黔东特区的历史意义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即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同志率领下,1934年5月进入黔东地区,披荆斩棘、创建了以沿河的枫香溪(现属德江县)、谯家铺、铅厂坝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根据地处湘鄂川黔... 详情>>
来源:《黔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5年第04期
作者:谢元炳
7.长征时间最长的一支劲旅——红六军团长征纪事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支长征时间最长的部队,它就是举世闻名的肖克、王震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也即后来的三五九旅。它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中长征出发时间最早,比中央红军大部队整体转移提前了两个月,而胜利完成长征全过程又比中央红军整整晚了一年时 详情>>
来源:《党史文苑》
2006年第17期
作者:范凡
第4章 红二方面军长征艰难走过的省份
1.红二方面军长征大事记
<正>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桑植县的刘家坪和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18师留在根据地担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11月20日,红2、红6军团在张家湾一带突破国民党军澧水封锁线。11月23-28日,红2、红6军团占领展溪,浦市、淑浦、新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2006年第08期
作者:
2.長征 红二方面军在湖南
<正>1934年8月7日,原在井冈山地区坚持革命斗争的红17、18两个师约9000余人,根据党中央及中央军事委员会指示,组成红六军团,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10日突破封锁和包围,到达湖南桂东寨前圩,12日召开军团西征誓师大会,开始西征。红六军团的西征,既为党中央及红一方面军的万里长征拉开了帷幕,迈出了... 详情>>
来源:《新湘评论》
2016年第15期
作者:向佐柏
3.红二方面军三进云南考略
<正> 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央红军从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到五月九日,红二方面军从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月到五月十日,分别通过云南腹地,巧渡金沙江天堑,成功地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不使(红军)渡过 详情>>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04期
作者:张家德
4.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青海再探
<正> 《西北史地》1984年第三期所载拙作《红二方面军属部长征经过青海初探》,对红二方面军经过青海的行程路线、时间、目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文依据张子意的《长征日记》,着重指出了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目的是筹粮,至今看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文章认为红军长征进入青海的只... 详情>>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1986年第06期
作者:张嘉选
5.红二方面军在陕西富平的若干活动
<正>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于1937年2月在贺龙等同志的率领下,从陕西铜川陈炉镇移驻陕西富平地区,拟相助东北军、西北军还击亲日派的“讨伐”.二方面军领导机关及首长驻富平庄里镇,部队分驻富平觅子、流曲、曹村、华朱、宫里、薛镇一带.到1937年秋奉命改编 详情>>
来源:《理论导刊》
1988年第12期
作者:杨三省
第5章 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中共高级将领
1.王震长征轶事
<正>1934年8月7日,为摆脱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危局,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的电令,任弼时、肖克和王震对红六军团进行了改编,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便率领红六军团告别了多年相依为命的湘赣父老,离开了湘赣苏区,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突破敌人的层... 详情>>
来源:《党史文汇》
2007年第01期
作者:熊坤静
2.贺龙长征二三事
贺龙长征二三事谢日林(整理)吴清泉(口述)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困难的一段。在那艰苦困难的日子里,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始终与我们患难与共,时刻关心爱护着我们。那时,我在红二军团四师骑兵连当通信员,亲身经历并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贺总的事迹。... 详情>>
来源:《湖南党史》
1996年第06期
作者:吴清泉
3.红二方面军出的独臂将军
<正>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革命者受伤致残,但他们身残志不减,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其中,出自红二方面军的独臂将军有:彭绍辉(1906—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3年,在中央苏区第4次反“围剿”中,率部参加草台冈霹雳山战斗,左臂连中两弹,后截去左臂...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1992年第04期
作者:青文
4.任弼时来到我们红二、六军团
红二军团在湘鄂西曾创建了东西长五百里、南北二百里、人口近三百万的红色根据地,是当时全国三大苏区之一。但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了全党,中央代表来湘鄂西有恃无恐地彻底推行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致使红军不断遭受重大损失。 详情>>
来源:《炎黄春秋》
1998年第04期
作者:杨秀山
5.“称职的好参谋长”李达上将
从1932年担任湘赣军区独立一师的参谋长起,李达在军队中就几乎没离开过参谋长这一职务,但级别却有升有降。 详情>>
来源:《文史天地》
2005年第02期
作者:何立波
6.关于红二方面军组成与任弼时任该军政治委员的时间
<正>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释说:“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合后,(任弼时)任二、六两军团组成的第二方面军的政治委员。”注释说: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东部与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第二军团会合,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经作者查核,这种说法不准确。红二方面军...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1984年第01期
作者:李艺之
第6章 长征中的姊妹花
1.长征中的姊妹花
<正>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当年凡是参加长征者,不论是走完全程到达陕北汇合还是在半途壮烈牺牲的同志,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蹇先任(贺龙元帅的原配夫人)、蹇先佛(肖克将军的夫人)姐妹俩带上未满月的孩子胜利地走完长征路,得到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周恩来称她们为“长征... 详情>>
来源:《文史月刊》
2007年第03期
作者:柯云
2.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20多名女红军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由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冲破敌军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于10月24日在黔东地区与贺龙部红二军团胜利会师。红六军团先期突围西征, 详情>>
来源:《党史博览》
2005年第11期
作者:卢振国
第7章 勃沙特:一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长征
1.传教士亲历长征560天
<正>红军长征中扣押了8位外国传教士R.A.勃沙特,又名薄己,薄复礼,1897年生于瑞士。勃沙特早年随父母移居英国,后供职于英国基督教会。1922年10月1日,25岁的勃沙特来到中国,随后被派往贵州一带传教。1934年10月2日,当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其妻罗达自安顺返回镇远,途中在旧州城外的一... 详情>>
来源:《齐鲁周刊》
2016年第38期
作者:严强
2.传教士薄复礼为长征红军翻译地图
<正> 1934年10月底一个夜晚,肖克将军率领的一支工农红军到达贵州境内,把一个被扣留的外国人叫到司令部去,面对一张一米多见方的洋文贵州省大地图,问他能否译成中文。地图十分详细,是红军途经黄平时从天主教堂里得到的。这位外国人一看地图上标的全是法文,不到几个小时,就把它译成中文。正是这... 详情>>
来源:《中国翻译》
1989年第04期
作者:宁崇德
3.勃沙特:一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长征
勃沙特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基督教会派到我国贵州一带传教的牧师。193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勃沙特闯进了红军长征的队伍中,他在这支队伍里呆了18个月。随着他对这支特殊军队的了解,一本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内幕的著作——《神灵之手》诞生了,在外部世界对 详情>>
来源:《湖北档案》
2005年第08期
作者:厚朴
4.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被红军扣押前行的“西方间谍”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西方人,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就已经在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书的作者勃沙特是被红军作为"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英国... 详情>>
来源:《云南档案》
2014年第04期
作者:颜梅生
第8章 唯一一位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1.一门随长征到达陕北的过山炮
<正>80年前,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伍里,有一位叫张振汉的国民党军队的中将纵队司令,是唯一一位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国民党军队将领;还有一门"七生五"过山炮(即口径为7.5厘米的山炮),是唯一一门随红军到达陕北的山炮。张振汉和山炮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张振汉被山炮炸伤1935年6月... 详情>>
来源:《老友》
2016年第12期
作者:梅兴无
2.张振汉:唯一一位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正>一1935年11月,由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开始长征。在这支长征队伍里,有一个骑着枣红色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原国民党湘鄂川黔"剿匪"第一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中将师长张振汉。张振汉,别号炎生,189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一个贫苦农家,早年进北洋军阀办的... 详情>>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6年第01期
作者:孟昭庚
第9章 特殊“侦探”——红六军团的无线电台
1.丢不起的机要处长
<正>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二方面军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全体指战员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惜别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肩负重任,踏上了向西南进军的征途。在这戎装西征的队伍中,有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李贞... 详情>>
来源:《党史博采》
1997年第06期
作者:戴淦
2.任弼时与红二、六军团的无线电台
1932年12月,中央军委配给湘赣红军一部无线电台;1933年5月,湘赣红军在棠市战斗中缴获敌人一部被损坏了的电台,经修理可用;同年6月,任弼时奉命来到湘赣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随身带一部电台。为加强对无线电台的领导,任弼时决定成立无线电中队,将其直 详情>>
来源:《湘潮》
2004年第06期
作者:胡涤非
3.特殊“侦探”——红六军团的无线电台
<正>1930年,我14岁时,在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于我念过6年书,有点文化,不久就被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又调任湘东南独立第一师三团团部宣传队长、团部书记.1933年5月,任弼时同志由中央苏区来到湘赣苏区接替王首道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并兼任军区政委.他带来一部电台,由于我曾在湘赣军... 详情>>
来源:《党史纵横》
1997年第12期
作者:孙勇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