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地理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中学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当下地理教育界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集分别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在中学地理教材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整理,并对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有利于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借鉴应用,同时也有利于高三地理教师研究高考试题命题立意的变化,调整教学思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将高三备考的策略更好地落实到地理教学中。

更多
收起
吕常荣的教育畅想
第1章 区域认知培养案例
1.基于区域认知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究——以“水循环”为例
袁赛春
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而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基于学生区域认知的水平、现状,有针对性、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22期 作者:袁赛春
2.谈“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路径——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能...
李琳
<正>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区域认知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23期 作者:李琳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的教学实践——以...
张艳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把当前所学内容和已有知识相联系,并运用地理方法与思维进行意义建构。"区域"是高中地理核心概念之一,学生虽然经历了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但对区域的认识仍较为肤浅。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案例,进行了地理区域认知水平提升的教学实践。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10期 作者:张艳梅
4.基于乡土资源的区域认知素养提升路径——以“产业转移”...
程玲玲;李俊峰
区域认知素养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和规律以及认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将区域认知素养分解成区域概括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区域评价能力和区域预测能力,并提出四种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方法,即研究乡土地理特征,培养区域概括能力;分析乡土案例,培养区域分析能力;创设生活化问...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11期 作者:程玲玲;李俊峰
5.基于区域认知的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洋流》为例
寿霞
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本文将区域地理知识融入高一地理系统知识教学,基于区域认知角度探索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一地理教学,对《洋流》一课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   详情>>
来源:《新教育》 2017年第14期 作者:寿霞
6.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深度教学——以“如...
李春军
在"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的问题研究中,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引导学生明确区域的位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实现"问题研究"的深度教学。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11期 作者:李春军
7.厘清地理要素共性与个性,提高区域认知能力——以气候要...
刘君儒;易承望
区域认知是当前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提出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区域既有空间尺度上的区别,又有时间尺度上的差异。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地理要素的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具体表现。认知...   详情>>
来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作者:刘君儒;易承望
8.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探究——以“俄罗斯”为例
余巧;袁方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目标区域特征的认识,及用区域的视角和方式认识其他事物。以"俄罗斯"为例,从区域特征、区域联系、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四个方面来探索区域认知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   详情>>
来源:《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年第07期 作者:余巧;袁方
9.谈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路径——以“雄安新区发展战略”为...
柴晨静;郑云清
文章以认识雄安新区的地理条件、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基于任务驱动,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地理素材来完成对雄安新区的区域认知,并且总结归纳出区域认知的基本思维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素养。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22期 作者:柴晨静;郑云清
10.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测量案例——...
杨洋;张子江
区域认知素养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理论与经验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三个一级指标和八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其中的区域定位能力为例,开发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区域定位能力测量工具。该工具在样本学校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实测,数据显...   详情>>
来源:《文教资料》 2018年第13期 作者:杨洋;张子江
11.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姬惠光
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应在教学中予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创新作业设计的角度,提高作业的实施质量。文章以"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为例,对作业设计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01期 作者:姬惠光
第2章 综合思维培养案例
1.综合思维视角下的图像系统教学启示——以人教版《气压带...
马从年
有效运用图像系统教学,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揭示地理规律,简化和丰富地理教材相关的文字叙述,能有效发挥学科本质魅力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地理素养的落实。   详情>>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第06期 作者:马从年
2.基于问题创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以“气候成因”...
朱克西;周圣烘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三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一种地理关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应遵循"学习进阶",重视知识综合重组,从而激化矛盾,使学生思维外显,最终提升思维品质。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05期 作者:朱克西;周圣烘
3.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地图开发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地球...
冯建美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充分挖掘图中显性的或隐性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演绎归纳等综合思维能力,创造精彩的课堂教学。   详情>>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03期 作者:冯建美
4.综合思维引领下的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教学探究——以“...
王伟
流域是整体性极强的区域,流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具有统一演化的特征。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要统筹规划,特别是流域中的河流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综合思维的引领之下对流域内的地理条件分析,对流域开发的历史进行审视。依据具体流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辩证地看待...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24期 作者:王伟
5.在真情景、真活动与真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以“交...
江培培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综合思维介于观念之下和方法之上,是地理学科认知、分析和解答这个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综合思维的培育应该扎根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真实生动的情景、真正有效的课堂活动和具有...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18期 作者:江培培
6.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以《经济发达地区的...
周晓琴
<正>"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备综合思维...   详情>>
来源:《好家长》 2018年第09期 作者:周晓琴
7.基于“综合思维”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探究——以“...
董满超
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流域是一个集多种地理要素于一体的特殊区域,当中的自然要素之间及其与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的方...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23期 作者:董满超
8.关注生活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以地理视角分析“...
姚伟国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关键素养,解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提升综合思维品质,让地理视角帮助学生受益终身?本教学设计通过"一则典型的现实生活地理案例"引领学生提取信息、沙盘演绎、讨论分析,不仅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情>>
来源:《现代教学》 2018年第11期 作者:姚伟国
9.有效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区...
李琳琰;蒋梅鑫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者的重视。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GIS课堂教学法,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上最有条件培育学生高水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   详情>>
来源:《文教资料》 2017年第02期 作者:李琳琰;蒋梅鑫
10.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地理主题活动教学设计——以“云贵高...
卢月华
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本文以"云贵高原的前世与今生"的主题教学为例,展示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和体现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详情>>
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7年第12期 作者:卢月华
11.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设计——以“生物与地理环境...
林秀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针对学生在综合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生物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究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方法。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05期 作者:林秀春
12.基于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活动单设计与运用——以《城市化...
张英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思维方式,地理综合思维希冀学生掌握包括地理要素、区域、时空等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导学单是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教学新方式,旨在通过活动单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地理活动单的设计应具有生动的素材、新颖的形式、精心的设问、适度的疑难,才能真正...   详情>>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第Z5期 作者:张英
13.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初探——以中图版“德国鲁...
贾义
本文以中图版"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例,从要素的综合,全面解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状态;从时间的综合,动态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从地方的综合,系统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实质这三个维度,通过德国鲁尔区兴起条件的分析、发展过程的梳理和综合整治的实施等案例,探讨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7年第10期 作者:贾义
第3章 地理实践力培养案例
1.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地球的...
陈慰臻
<正>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并列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   详情>>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8年第08期 作者:陈慰臻
2.引入生活化现实情境,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以“水循环...
徐高旗;何利春
文章以"水循环"为例,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问题(城市内涝)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课前研学体验,构建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试图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地理实验、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等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12期 作者:徐高旗;何利春
3.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感受生态有机文...
王战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基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选取浙江飞翼生态农业,设计了以"感受生态有机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科技"为题的地理实践活动,主要从实践区域概况...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19期 作者:王战磊
4.指向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路径和策略——以“气象和气象灾害...
廖苗;沈虹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以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为依托,以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学习环境为路径,以"气象和气象灾害"为活动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24期 作者:廖苗;沈虹弛
5.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验设计及其价值——以“地球上的...
杨惠茹
以"地球上的水"系列模拟实验为例,阐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问题。通过地理模拟实验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相对完整、规范的科学探究过程,将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建立在动手操作和直接体验的基础上,使地理实验成为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的桥梁,以及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形...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01期 作者:杨惠茹
6.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探索——以模拟实...
黄惠绢
本文从模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课堂模拟实验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地理原理和规律,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知识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情>>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第08期 作者:黄惠绢
7.基于实践的地理课堂教学探析——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徐艳军;王啸
在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笔者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升。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14期 作者:徐艳军;王啸
8.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野外教学初探——以人教版...
张璐;戴文远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地理实践力培养在实践能力和实践品质两方面的要求,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实践力在这两方面的培养。本文基于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从教学准备突出素养水平设定、教学实施突出主体性探究、教学总结突出过程性评...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16期 作者:张璐;戴文远
9.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教材活动栏目编制策略探究——以人教版...
吴芸;张雪松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活动栏目编制中存在的不足,从丰富原有实践活动类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篇章、深化教材实践活动设计、建立实践力反馈的作业系统等方面,探究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编制策略,提升学...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16期 作者:吴芸;张雪松
10.“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以《荒野求生》纪实节目为...
王恩才;金子兴
<正>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地理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多地被地理、教育学者所重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中具有的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受到学校安全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学科的野外考察活动在我国大部分学校被迫取消,导致这一核心素养无法落实...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17期 作者:王恩才;金子兴
11.巧用“城市吧”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调查城市内...
陈飞洋;白敬敬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必不可少。以"城市吧"这款Web应用程序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得出"城市吧"可以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解决问题的成效等结论。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15期 作者:陈飞洋;白敬敬
12.基于校园环境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以“校园萌地图”制作...
陶佳;李青
以"校园萌地图"的制作活动为例,通过对活动流程及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探讨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11期 作者:陶佳;李青
13.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化探究——以手绘校园地图为例
陈丽丽;陈杰
地理课程需要培养地理实践力,但因校外开展活动常受到安全性、课时安排等因素的羁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结合校本资源,开展校内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活动有较大的意义。文章以手绘校园地图为例,通过探究手绘地图、实践手绘校园地图、展示与评价手绘校园地图等环节,展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化设计...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19期 作者:陈丽丽;陈杰
第4章 人地协调观培养案例
1.地理实践活动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质量与评价探析——...
梁秀华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厘清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挑战和重点,依据学生的思维结构水平和情境复杂程度对培养质量进行了水平划分。具体以武汉钢铁集团调查活动为例,从目标制定、活动分层进阶、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和结果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设计。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8年第03期 作者:梁秀华
2.《地理必修Ⅲ》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以湘教版“...
全从儒;邓楚雄
在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将"人地协调观"视为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谋求人地协调的思想由来已久,这一思想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是广大地理教育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必修Ⅲ》"荒漠化...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04期 作者:全从儒;邓楚雄
3.利用活动板块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
耿瑞丹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地理教材如何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这也是地理研究者和教师面临的重要议题。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人地协调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24期 作者:耿瑞丹
4.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探究——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李焱;戴文远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成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文章以"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为例,以教学设计的形式探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18期 作者:李焱;戴文远
5.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
赵洋
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实践,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导学、探究活动等环节,尝试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年第18期 作者:赵洋
6.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念渗透策略——以“森林的开发和保...
董雪圆
在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新时代的地理教育要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的协调关系的必要性有效的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文章将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节为例,阐述如何将人地协调观念更好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详情>>
来源:《明日风尚》 2017年第22期 作者:董雪圆
7.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以中图版必修2...
王惠飞;王滔滔
本文以"城市化"第二课时课例为载体,通过情境导思、活动探究、拓展提升等教学环节,以图文情景材料为背景,以开放性设问为引导,让学生体会并感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究治理"城市病"的可行措施,以落实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8年第02期 作者:王惠飞;王滔滔
8.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鲁教...
朱勰
本文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案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关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具体培养策略,从而达到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详情>>
来源:《高考》 2018年第18期 作者:朱勰
第5章 高考试题渗透核心素养案例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邵英;史文印
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发现测评目标与立意方式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从"三维目标"能力立意到"四核目标"素养立意,高考地理的测评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形式更加新颖、问题更具挑战性。这既是高考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大趋势,也是实现试题测评价值的总目标。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依托高考...   详情>>
来源:《中国考试》 2018年第01期 作者:邵英;史文印
2.透过全国高考Ⅰ卷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庄楚金
高考不仅承载选拔和评价的功能,也是拓展、培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育人方式。本文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加...   详情>>
来源:《新课程评论》 2018年第04期 作者:庄楚金
3.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Ⅱ卷核心素养考查探析
李桂花
本文以2015—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Ⅱ卷为研究对象,通过列表分析其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方式、知识载体、素养要求等,揭示高考地理全国Ⅱ卷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征,为一线教师指导高考地理备考复习提供一定参考。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8年第05期 作者:李桂花
4.立足时代生活 聚焦核心素养——2018年全国文综Ⅲ卷地理...
何诗妍;李岚清
本文侧重从试题总析、核心素养、备考启示、命题思考四个角度,对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地理试题进行评析,并对部分待商榷试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8年第07期 作者:何诗妍;李岚清
5.对比自然环境差异,培养区域认知——以近几年高考综合题...
胡良;张全玉
对比差异是区域地理常见和有效的复习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区域自然环境空间和时间差异(其中空间差异从同一地理事物的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差异比较到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比较),从而帮助学生认知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基本成因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03期 作者:胡良;张全玉
6.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以近几年高考地理...
吴健康
中学地理教育必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为课程目标,而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必须具备怎样的视角?本文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尝试进行一些探讨。   详情>>
来源:《高考》 2018年第08期 作者:吴健康
7.“为有源头活水来”——以高考题为例展现高三地理综合思...
王延勇;闫于忠
<正>近年高考地理的考点是以"立德树人"为地理考试的核心思想,以四项基本核心素养为框架,即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其关系见下图。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详情>>
来源:《教学考试》 2017年第36期 作者:王延勇;闫于忠
8.高考试题如何考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以2017年高考...
李金国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也是高考对学生地理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和内容主要是:从全面和关联分析的视角考查要素综合思维;从静态和动态结合的视角考查时空综合思维;从区内和区外综合的视角考查地方...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7年第20期 作者:李金国
9.地理实践力在高考中的考查及应对策略
赖治和;聂国先
当前,高考中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试题逐渐增多,对此结合相关高考试题加以分析,并指出相应的对策。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06期 作者:赖治和;聂国先
10.要识庐山真面目 必须置身此山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培养...
靳文东
<正>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重点,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地理实...   详情>>
来源:《教学考试》 2017年第36期 作者:靳文东
11.地理高考与生态教育的契合——谈地理高考题中“人地协调...
张孟华
<正>高考试题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了新内容和新方向。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开展生态教育,提高学生素养,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全民关注的焦点,高考试题的命题内容和考查方向对高中各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有着明显的导...   详情>>
来源:《环境教育》 2017年第07期 作者:张孟华
12.刍议原创试题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基于2017年高考试...
谢鹏理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理学科树人、育人的重大作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和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高考试题带来的启示,刍议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8年第05期 作者:谢鹏理
13.人地协调观素养试题设计评析:特点、问题与优化——以全...
阚天奇;户清丽
本文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考查的视角,对近几年来全国Ⅰ卷及浙江新高考卷考查人地协调观试题的设计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建议,以期提升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及评价的质量。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8年第06期 作者:阚天奇;户清丽
价格:¥38.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