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文学文学综合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历经千年的等待,只为你的到来。本文集带你解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古与今同,我们历经了一样的情感诉求。走进《诗经》,亲近《诗经》,是一个心灵溯源的过程,是一个穿越时空、寻找自我的过程。今天这些美好的感受依然存在,我们吟咏,我们感慨,身同体会,一起来发现《诗经》爱情的美。

更多
收起
范玲
悠悠古恋歌 一曲思无邪

悠悠古恋歌 一曲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爱情诗,寻其魂,思无邪。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投之以桃,报之琼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三百,思无邪,怀抱美好,勇于追求,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发乎情,止乎礼,至情至美,温文尔雅,是对爱情的尊重和责任。

收起
第1章 爱情初体验导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几千年来,一直唱响在每个国人心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情的美好与期许在琴瑟和鸣中传送。自此爱情成为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先初初欣赏这些诗歌,来一场爱情初体验。在这里,有《周南·汉广》里“不可泳思”的惆怅,有《邶风·击鼓》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有《邶风·静女》里“爱而不见”的调皮,有《秦风·蒹葭》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相思,也有《陈风·月出》的望月怀人,最美不过《诗经》里的爱情,通过品读,让我们静赏其美。

收起
1.《诗经》爱情诗艺术美管窥二则
李金坤
《诗经》爱情诗艺术美管窥二则李金坤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赋、比、兴是《诗经》中最基本而又最主要们表现手法,这在《诗经》爱情诗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与青年男女多在水边、山野和林地等处幽期密约谈情说爱的场景以及相思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诗经》爱情诗的...   详情>>
来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4年第01期 作者:李金坤
2.《关雎》赏析
刘勇
《关雎》出自《诗经》的《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民间恋歌。同时这是我国第一首表达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的诗歌,书写了缠绵的相思之情,抒情淳朴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详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15期 作者:刘勇
3.《诗经》之《国风·周南·汉广》赏析
赵仙泉
<正>【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注释】乔木:高大的树木。休思:休思。...   详情>>
来源:《公关世界》 2018年第13期 作者:赵仙泉
4.秋水蒹葭——读《诗经·蒹葭》
言者
<正>我不明白琼瑶写作《在水一方》的灵感是否来自《蒹葭》,但有一点明白无误,这就是其中缠绵悱恻的主题歌,只是将《诗经》中那首古老的诗略加翻译和改编了一下。当然,不会有人告她侵权,因为相隔的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   详情>>
来源:《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07年第Z2期 作者:言者
5.《诗经》中的男女情趣——读《诗经·郑风·将仲子》
雷抒雁
<正>从圣人到学者,在自古至今的《诗经》研究中,我们总看着的是一些板着的面孔,或紧皱着的眉头。他们要么将这些乡间男女歌诗断章取义为圣人教范,要么又斥其为淫逸下流的乡野俚语。由于他们的目光总是集中在史呀、   详情>>
来源:《诗刊》 2010年第16期 作者:雷抒雁
6.相约无人处 情深意亦深——读《诗经·静女》
黄俊华
《诗经·静女》这首诗写情人幽会。这对情人相约在僻静的城角相会,可是,调皮的姑娘却藏起来了,小伙子等了很久,急得站立不安,乱抓头皮,这时,姑娘陡然出现在小伙子的面前,还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使小伙子大喜过望。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有趣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这对热恋中的情趣,颇耐人寻味...   详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第11期 作者:黄俊华
7.誓言今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由《诗经·邶风·击鼓》...
舒菡
<正>【文前小语】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爱情诗歌里,有离别的伤痛,有相思的绵长,有期盼的急切,有相守的幸福,更有誓言的铿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誓言!每个人都想将这句誓言送给相爱的人,然而你知道吗?这句美好感人、流传千古的誓言里,却包含着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详情>>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2014年第05期 作者:舒菡
8.温柔缠绵的爱情小夜曲——《诗经·陈风·月出》欣赏
王剑
<正>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详情>>
来源:《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04期 作者:王剑
9.决绝之美——解读《卫风·氓》的爱情观
吴晓明
如果说《诗经》是文字绽放的一幅画,爱情婚姻的章节应该是最娇艳最生动最典雅最诗意的一笔。《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静女》中那个少女的俏皮与纯真,《击鼓》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与坚守,尤其是《氓》中那个女子的痴情决绝敢爱敢恨,无不牵动人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0年第27期 作者:吴晓明
10.《卫风·木瓜》的爱情观
孙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是周王朝属下各地的诗歌总汇,反映了当地的风俗。《卫风·木瓜》是一首爱情诗,描写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详情>>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22期 作者:孙莹
11.《郑风·子衿》中的女性爱情意识浅析
王卉
在《诗经》所描绘的纷繁芜杂的时代画卷中,女性社会无疑是最多姿多彩的一部分,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生活的达到1/3以上,而这1/3当中涉及婚姻爱情的又占了绝大多数,这众多诗歌充分展示了《诗经》女性多情的世界和丰富的生活。本文试从《郑风·子衿》为代表作,从中探析《诗经》中的女性爱情意识。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2009年第15期 作者:王卉
第2章 《诗经》中的婚恋礼俗及水之意象导语

《周礼·地官·媒氏》有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诗经》爱情诗中亦频繁出现“水”的意象。在《诗经》的时代,“上巳”相会与“水”关系密切且渊源深厚。许多青年的爱情便都是从这水边的相会开始。因此了解这时期的习俗和“水”之意象,会对我们了解《诗经》爱情婚恋诗有所帮助。

收起
1.《诗经》中的情人节
刘冬颖
<正>西方的情人节复活了中国人的浪漫细胞,过情人节,送玫瑰花,已经成为恋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下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尽管有牛郎织女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拉开的是一个哀伤的日子,一个多情自古伤   详情>>
来源:《文学教育(下)》 2009年第02期 作者:刘冬颖
2.戴着镣铐跳舞──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与《诗经》民...
张素芹
《周礼·地官·媒氏》常常被《诗经》研究者引用,借以说明在周代那样的初民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自由而开放,并推断这是《诗经》中大量恋歌产生的社会基础。文章则从民俗学出发,考察《诗经》文本,指出《周礼·地官·媒氏》恰恰说明周代男女恋爱的不自由,但是“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风俗...   详情>>
来源:《襄樊学院学报》 1999年第06期 作者:张素芹
3.从《诗经·卫风》看两周时期的婚恋习俗
郭霞
《诗经·卫风》因爱情诗居多,常被研究者指为"乱世之音"、"靡靡之音"。然而,透过这些情诗,后人也可以一窥两周时期的风土人情。以《卫风》为基础,可探寻当时人们的婚恋习俗。   详情>>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01期 作者:郭霞
4.“水”边的喜怒哀乐——浅析《诗经·国风》中“水”的意...
田培;刘会卿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   详情>>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01期 作者:田培;刘会卿
第3章 多姿多彩的爱情表达方式导语

《诗经》中爱情的表达方式多姿多彩,有赠物传情的习俗,不管是“赠之以芍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还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总之不管是各种花草果实琼玉等实物意象,还是日月风雨等自然意象,均体现了爱情的表达和获取方式的多样性,展现了爱情生活中青年男女的情感历程。

收起
1.《诗经·国风》赠物定情习俗考
罗翠梅;梁俊仙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是历代研究者研究的焦点。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诗经》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诗经.国风》婚恋诗中赠物定情习俗的分析考证,可以看到赠物是上古先民纯朴、自然的求爱方式。花草子实,儷皮美玉皆是他们传情的媒介。这一习俗的渊源应归之于此期的社会分工特点和...   详情>>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01期 作者:罗翠梅;梁俊仙
2.《诗经》贻物定情习俗的文化解读
赵会莉
自古以来男女两情相悦就要互表爱心,情人之间不仅山盟海誓,而且有互赠礼物的习俗。在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的《诗经》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以花草果实、美玉鹿皮等作为传情媒介,来表达他们自然、质朴的爱情。《诗经》中的这些贻物定情习俗,虽有风俗变迁,却也被不断地衍化、传承,赠物虽有不同...   详情>>
来源:《大舞台》 2013年第11期 作者:赵会莉
3.《诗经》中的“花语”
谢卓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流传下许多优美的篇章,其中就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这些作品中提到花草的多达一百三十种,其中借花拟人、以花喻事、借花达意、诉说生命多达三十篇,使得《诗经》中的"花语"内含丰富,意味深长,使作品充满了魅力。   详情>>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33期 作者:谢卓华
4.最是缱绻明月心——《诗经·陈风·月出》明月意象的美学...
苏黎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海中,明月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拥有无可比拟的普度情怀。明月是孤高霜洁的物理存在,也是缱绻迷人的审美存在。《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作者首以明月意象入诗,月下怀人,开创咏月先风,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自此以后,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明月表达他们浪漫豪情、忧...   详情>>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0期 作者:苏黎
第4章 女性之美导语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美的,不管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外貌描写,还是“窈窕淑女”中的形态美和品德美,无论是“之死矢靡它”对爱情的坚贞,还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自立自救抛弃过往的决绝,均描绘出了各层次女性的美。正是有了这些女性轻柔曼妙的外在美与冰清玉洁的品德,有了坦荡荡对爱的追求,《诗经》才会拥有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拥有很多九曲回肠的思慕,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收起
1.《诗经》女性美的美学意蕴
吕智胜
<正>《诗经》女性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十首《风》诗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秦风·蒹葭》、《周南·关雎》、《郑风·将仲子》、《陈风·东门之杨》、《邶风·静女》、《谷风》、《卫风·硕人》、《氓》等,其中不少诗句千百年一直为人们所传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详情>>
来源:《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1999年第期 作者:吕智胜
2.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池睿
《诗经》以诗歌的方式展示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真实画卷,呈现了封建礼教完善之初的人们的情感状况。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情感,更是让读者领略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不仅具有难以言喻的外形美,更具有难能可贵的性情美,这些在独特时间空间生活着的女子,以她们独特的方式在...   详情>>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04期 作者:池睿
3.《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分析
张妍苹
众所周知,《诗经》在我国史学文坛上的成就地位可谓是无上崇高,尤其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著作,深刻映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基层人民的情怀,如此自然透彻之情境,不免令观赏者心旷神怡。须知此类文学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与其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感塑造手法有着正向关联,包括夫权文化体制结构下的女...   详情>>
来源:《文学教育(上)》 2015年第12期 作者:张妍苹
4.谈《诗经》中描写女性美的手法
许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多样,尤以爱情诗为人称道。爱情诗中描写女性的诗篇比比皆是,其描写女性的手法多样。总结起来,一般有精雕细刻、摹形传神;伊人不见、侧面烘托;明月朗辉、衬托佳人等三种形式。   详情>>
来源:《商品与质量》 2012年第S3期 作者:许华
5.《诗经·卫风·硕人》塑造人物手法赏析
张明达
<正>民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直率豁达的襟怀包含着世间的人情物理,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也具有独特之处。这一点在《诗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为中国文学留下了重章叠句的复沓章法、开创了比兴寄托手法、关注现实的言志精神以及优良的抒情传统。   详情>>
来源:《教书育人》 2009年第27期 作者:张明达
第5章 男性群像导语

无论是“美无度”“美目清兮”的气度,还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追求,无论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不可泳思”的单相思,还是“劳心悄兮”的望月怀人,《诗经》中的“君子”形象大都重情尚义。在爱情面前,他们不仅有热烈执着的追求,更有对淑女的尊重与责任。

收起
1.重情尚义:《诗经》婚恋诗中男性群像
郑群
《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向以女性为主角 ,对男性在其中的表现关注不多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 ,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详情>>
来源:《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04期 作者:郑群
2.“彼其之子,美无度”——论《诗经》婚恋作品中的男性形...
吴秀红;张前川
《诗经》婚恋作品坦率地讴歌了男女思慕爱恋的种种情怀,展现了时人对理想男性的审美要求,即容貌俊美、英武强健,面对爱情主动积极、深情痴情,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情欲意识。这些男性形象充满原始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以及野性之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文学男性形象塑造起着一定的模式意义。   详情>>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03期 作者:吴秀红;张前川
3.《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蹇瑞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不少爱情诗。研究《诗经》中爱情诗的男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的内容与艺术价值,更好地明白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详情>>
来源:《学周刊》 2014年第31期 作者:蹇瑞桥
4.浅析《国风》爱情诗中的男性百态
殷梅;刘增月
《国风》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而婚恋诗是其中大放异彩的部分。婚恋诗中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文学评论者对此作了深入的解析。但作为婚姻的另一个主角——男性,很少有人提及和研究。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我们对作品的把握和理解。本文试图对《国风》爱情诗中男性的性格特征作简单剖...   详情>>
来源:《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04期 作者:殷梅;刘增月
5.试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心理
姚茜
《诗经》的婚恋诗在塑造男性形象时,对不同婚恋情境下的男性心理进行了描写。其主要的男性心理包括:男性求爱的热烈执着、求之不得的失落苦闷、婚姻生活中的思念忠贞等三种。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心理描写,加强了《诗经》中男性的形象的塑造,也使得《诗经》婚恋诗更加丰富和深刻。   详情>>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06期 作者:姚茜
第6章 “思无邪”的现代启示导语

本章涉及到《诗经》中的爱情观,诗三百,思无邪,怀抱美好,勇于追求,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发乎情,止乎礼,至情至美,温文尔雅,是对爱情的尊重和责任。学习《诗经》,学会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学习《诗经》,教你追求百年之好。

收起
1.自由与专一——简谈《诗经》中的爱情观
李博
<正>《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占重要地位的爱情诗,既有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又有对感情专一的赞颂,开启了中国爱情文学的先河。在对这自由与专一的爱情观的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发掘其潜在影响与价值。要谈《诗经》中的爱情观,首...   详情>>
来源:《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02期 作者:李博
2.含情脉脉 哀而不伤——赏析《关雎》《蒹葭》中爱情的含...
何玉双
<正>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并且永远穿着新鲜的彩衣,究其原因,在缠绵悱恻的故事中"出演"的主角大抵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青年人。在教授《关雎》《蒹葭》课中,笔者再次感受到了爱情的魅力,尤其是作品中所渗透出的含蓄美,令人回味无穷。《关雎》是九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个单元...   详情>>
来源:《江西教育》 2015年第24期 作者:何玉双
3.《诗经》爱情诗的现代意义
朱丽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西周时期的各地民歌,宫廷音乐、宗庙祭祀音乐以及史诗,一共有305篇。在创作手法上,采用的是赋比兴的手法。《诗经》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史料价值,其中包含着西周及其之前的社会生活,宫廷生活。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诗经》一...   详情>>
来源:《明日风尚》 2016年第18期 作者:朱丽娟
价格:¥15.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