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科综合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作为人格权的一种,姓名权与财产权及人身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规范与制约对姓名权的侵害,能够促进自然人基本权益的维护。这不仅是对人格权的有效保护,而且也是公民人权的基本保证。就这一点而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精神的有效体现。本书从姓名权解读、姓名权的依法保护、姓名权纠纷及其处理、姓名权与商标权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更多
收起
于长友论文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151447人阅读
相关文集 更多>>
1940人阅读
2013人阅读
序言

序言

任何公民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姓名,姓名已然成为一个人最为基本的人格特征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人格本身即存在着商业价值。这种价值即形成了一定的人格财产,而这一财产则归属于本人。

所以,作为姓名权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保护。

作为人格权的一种,姓名权与财产权及人身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规范与制约对姓名权的侵害,能够促进自然人基本权益的维护。

这不仅是对人格权的有效保护,而且也是对人权的基本保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对公民姓名权实施保护,能够有效地预防姓名权受到侵害的现象。即便受到侵害,也会依法进行补救。

就这一点而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

从本质上讲,姓名不只是人的一种代号,更是集民事义务与权利相统一的整体。这在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已经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此外,作为中国公民法治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对姓名权进行保护的力度也空前加大。因此,强调对姓名权的保护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收起
第1章 姓名权解读
1.民法上的姓名权
刘文杰
姓名是自然人的人格特征之一。姓名之上的诸正当利益中,匿名的利益已由隐私权加以保护,防止发生错误的负面社会印象之利益已由名誉权、荣誉权加以保护,因此,姓名权保护的第一项利益为防止发生错误的正面及中性社会印象。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格具有商业价值,这种人格财产利益应专属于本人,因此...   详情>>
来源:《法学研究》 2010年第06期 作者:刘文杰
2.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袁雪石
单纯认定姓名权是人格权观点存在的缺陷。姓名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姓名权的本质。等级社会中的姓名具有表明等级关系的功能 ,姓名可以成为身份权的客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姓名用于体现社会评价和指代特殊事物 ,姓名因此分别成为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客体。先占理论、功利主义理论和人格理论可以成为...   详情>>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年第02期 作者:袁雪石
3.冠名权概念解析
朱体正
冠名权是权利人享有的以自己的名号冠于某种事物名称之前的权利。冠名权概念建基于可供统一整合的事实基础,具有独立、严整的内涵和丰富、特定的外延,冠名权概念的析出和整合是面向现实生活的理论抽象和对制度需求的应然回应,冠名权的出现是人格权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宜将冠名权明确规定为一种...   详情>>
来源:《北方法学》 2008年第04期 作者:朱体正
4.姓名权限制的规范解读
曹相见
姓名权限制应以规范为中心,着力解决由谁来限制和如何限制两个问题。姓名权既是民事权利,也是基本权利,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属性。因此,姓名权的限制为基本权利的限制,应受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的约束。限制规则包含称姓的限制、命名的限制以及姓名变更的限制。   详情>>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第01期 作者:曹相见
第2章 姓名权的依法保护
1.姓名权法律保护之研究
袁仕益
姓名权是公民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的权利,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我国相关立法虽规定了姓名权,但极不完善,对公民姓名权保护不力,同时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姓名权法律保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详情>>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09年第09期 作者:袁仕益
2.论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护
刘超;刘慧
公民享有绝对的姓名权,姓名权是一种具体的人格权。一直以来,姓名权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法律的专门保护。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姓名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现有的法律规定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于姓名权保护的需求。完善姓名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详情>>
来源:《青春岁月》 2013年第11期 作者:刘超;刘慧
3.侵权责任法中的姓名权保护
舒雨辰
姓名权在侵权责任法研究中并未受到充分重视,但现实中发生的案件表明姓名权保护意义重大。笔者就姓名权的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运用了比较法的研究,将中国的姓名权与国外的姓名权(例如德国、日本)进行比较。在因姓名权被侵犯而导致的他人权利被侵犯中,笔者主要从"冒用姓名"的角度来对侵...   详情>>
来源:《中国高新区》 2018年第03期 作者:舒雨辰
4.司法裁判视野下的姓名权保护研究
王晓月
姓名权兼具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的属性,更主要表现为一种民事权利。从司法裁判视野出发,基于公法层面的考量姓名权应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对公民姓名决定权的限制应符合比例原则。从私法角度姓名权保护的请求权基础有:一为姓名权相关规定的保护基础;二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三为《侵权责任法》的保...   详情>>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17年第02期 作者:王晓月
5.论姓名权被商业化使用的法律保护问题
高颖
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商家利用知名人士的姓名,进行商业活动,从而达到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效果,以便推销或推广自己的产品,获取经济型利益,产生了姓名权被商业化使用的问题。我国应当承认姓名权的商业化使用,在此基础上,应当完善我国法律,以规制姓名权被商业化使用的现象。   详情>>
来源:《法制博览》 2016年第07期 作者:高颖
6.注册商标侵犯公众人物姓名权问题研究
姚鹤徽;吴雷
公众人物姓名权的保护范围不仅包含精神利益,同时亦包含经济利益。判断一个符号是否属于姓名权的客体,不是依据该符号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主要需要考量它们能否与某特定的人建立起对应的联系。在判断注册商标是否侵犯公众人物姓名权时,需要重点考虑四个要点,即该公众人物是否就该特定名称享有姓...   详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03期 作者:姚鹤徽;吴雷
第3章 姓名权纠纷及其处理
1.姓名权侵权纠纷的裁判规则研究
石冠彬
强化人格权保护是社会各界共识,《人格权草案》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高立法机关主导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立场。姓名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基本权利,公民对本名之外与自身存在稳定对应关系的特别名称享有姓名权,这是由姓名的符号特征所决定的,姓名权包含了经济权益在内。认定姓名权侵权理应以"是否...   详情>>
来源:《当代法学》 2018年第03期 作者:石冠彬
2.久仰大名之名人姓名权商标纠纷案
郭媛媛;向泽文
<正>说起名人姓名权商标纠纷,印象较为深刻的有两起:一起是四川崇州的"刘德华"板鸭案,一起是河南郑州的"方大同胡辣汤"店案。前者是"刘德华"经纪公司向四川崇州一名68岁的"刘德华"老人发出商标争议申请(现为无效宣告请求),主张"刘德华"老人注册的"刘德华"板鸭商标侵犯艺人"刘德华"的名誉权。该...   详情>>
来源:《河南科技》 2016年第16期 作者:郭媛媛;向泽文
3.论姓名权纠纷的裁判乱象与类型梳理
张素华
姓名作为识别个人和表征人格的工具,承载了姓名权人的同一性利益和财产利益,这些利益构筑了姓名权的保护范围。司法实践中不加区分地将非法使用姓名之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姓名权被侵犯所波及的其他权益也纳入姓名权保护范围,导致姓名权沦为"兜底性人格权"。姓名权范围的任意扩张扰乱了人格权保...   详情>>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8年第03期 作者:张素华
4.论域名权与姓名权的冲突及解决机制
孙超
域名权与姓名权发生法律冲突的基础在于两者的商品化尤其是姓名权的商品化,认定域名注册侵犯他人姓名权的关键便在于确定注册人是否在未经姓名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姓名进行了商业利用,这也是解决两者纠纷的一般规则。   详情>>
来源:《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 2007年第06期 作者:孙超
5.姓名权行使纠纷的裁判规则及应然路径
石冠彬
不论姓名命名权、姓名变更权还是姓名使用权,都应当允许自由行使,除非有损社会善良风俗或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姓名命名权中的姓氏决定权只要不违背家族意志,即应当承认其私权属性,姓名登记机关对取他人姓氏、自创的姓氏也均应持开明态度。姓名变更权虽属私权,但仍宜原则上设定变更次数的上限。...   详情>>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8年第03期 作者:石冠彬
6.我国域名与姓名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研究
谢甜甜
我国关于个人域名注册的制度一直不是很明确,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个人姓名注册域名而发生的纠纷以及重名对域名注册带来的冲击进行具体的规定和协调。因此,我国应当运行个人域名注册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来保护个人注册域名的行为,建立适合我国域名发展的个人域名注册模式,在处理域名...   详情>>
来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年第04期 作者:谢甜甜
第4章 姓名权与商标权
1.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之探析
游彩月
在解决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问题上,我国法律规定相对粗糙,仍然处于初探阶段。通过分析外国法在商标申请、注册时以及注册后的经验,着力从原则、实体、程序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解决办法。   详情>>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第06期 作者:游彩月
2.试论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唐占龙
本文浅述了社会中引发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原因,试着从法理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和解决方法。   详情>>
来源:《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年第12期 作者:唐占龙
3.在先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探析
陈威仪
目前我国商业金融不断发展,国内外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势头总体向好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的细胞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生存除了制定积极稳妥的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外,还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合理发展,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题中要意。在企业发...   详情>>
来源:《法制博览》 2018年第22期 作者:陈威仪
4.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法律调整
于达海
近年来,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逐渐凸显。姓名权就其发展趋势来看,必将面临商业化这一现实,这是不可避免的。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就必然会存在,尤其集中于名人的姓名权。对于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调整,一方面,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冲突标准及调整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在合乎法律的基础上从各主...   详情>>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09期 作者:于达海
5.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裁判标准论析
张立新
针对商标是否侵犯他人姓名权,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各级人民法院常常就同一案件得出不同结论。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姓名权和商标权冲突的案件可知,结论之所以不同,很大程度上在于判断姓名在相关受众中的驰名程度、姓名与名人的唯一对应性、商标与名人驰名领域的相关性等的标准不同。可...   详情>>
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年第12期 作者:张立新
6.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法律问题研究——以Michael Jeffrey...
孙立
美国篮球巨星Michael Jeffrey Jordan与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关于"乔丹"系列商标的诉讼之战,已由最高人民法院的商标行政诉讼转向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的民事侵权诉讼,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商标权与姓名权冲突的深入思考。文章对正在进行中的姓名权侵权诉讼进行法律分析,阐述了对于姓名...   详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04期 作者:孙立
7.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问题分析——以“乔丹案”为例
商晓林
姓名商品化的发展使得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加剧。《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的在先权利。姓名权是在先权利的一种,姓名权人对争议商标是否享有姓名权以及姓名权人本身的知名程度和相关公众对其认知水平,是认定争议商标侵害姓名权人姓名权与否的关键。当前我国对姓名权与商标权的...   详情>>
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02期 作者:商晓林
价格:¥11.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