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日本在二战期间武器装备精良,特别是海上武器,在日本迈向世界海军强国的道路上,巡洋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集主要介绍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建造及使用巡洋舰的具体情况。
- 章节目录:
- 序言
- 第1章 日本巡洋舰发展综述
- 第2章 轻巡洋舰
- 第3章 重巡洋舰
- 第4章 航空巡洋舰
序言
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对英、美、法、日、意5国的主力舰及航母的总吨数作了限制,但对辅助舰船只作了单舰吨位及武备的限制(即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的巡洋舰),而没有从总量上加以限制,所以各国就相继开始大量建造巡洋舰。1922-1936年的15年间,各国海军基本上遵守了《华盛顿条约》的建造限制。除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外,列强海军都努力建造排水量为1万吨或接近1万吨、主炮口径为203毫米的舰艇。这些舰艇被定位为准主力舰,这就是条约型重巡洋舰。后来,根据《伦敦条约》,这些军舰的拥有量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大部分巡洋舰的建造逐渐向装备152毫米主炮的巡洋舰转变,也就是所说的条约型轻巡洋舰。轻巡洋舰的炮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
根据1905年8月1日制定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命名基准》和1943年6月4日制定的改进案。重巡洋舰(一等巡洋舰):日本重巡洋舰的舰名是以日本著名的山峰名取名。例如青叶号、妙高号等重巡洋舰的舰名都是以山峰名命名。
金刚级战列舰的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是日本海军按照“八八舰队”计划建造。最早是以巡洋舰姿态出现,所以舰名是按山峰名命名。直到1931年6月1日正式改为战列舰。后经过多次扩建和改装,成为联合舰队主力战舰。其命名未变。
轻巡洋舰(二等巡洋舰):日本轻巡洋舰的舰名是以日本著名的河流(川)名取名。例如长良号、鬼怒号等轻巡洋舰的舰名都是以河流(川)名命名。
由于河流(川)名是轻巡洋舰的命名法,而最上级重巡洋舰的最上号重巡、三隈号重巡、熊野号重巡、铃谷号重巡和利根级重巡洋舰的利根号重巡及筑摩号重巡都是日本的河流(川)名。这是因为该6艘舰在最初设计时,因受制于1922年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以轻巡洋舰标准建造。为了蒙蔽西方强国和表面不违反条约标准,日本海军部将其巡洋舰分为一等巡洋舰和二等巡洋舰,至于的舰名命名只不过是掩盖其真实的扩军意图。但战前对该6艘舰进行了多次改造和改装,从标准排水量、主炮口径等均已达到重巡洋舰标准。
轻巡洋舰中球磨级中的后两艘,北上号和大井号在太平洋海战初期进行了改造,成为了雷击舰。即以鱼雷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舰型。最上级在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所谓轻巡变为重巡之后,又进行了航空改造。拆除了后炮塔,将位于后桅和后炮塔群之间的水上飞机甲板延伸到舰尾,延长了飞机搬去轨道,增加了转向点,成为了一艘能搭载11架水上飞机的航空巡洋舰,和伊势型航空战列舰同属于日本海军的怪胎。但最上号的目的并不是要形成一支空中打击力量,而是要尽巡洋舰的本职充当舰队耳目,加强侦察能力。这类雷击以及航空化改造反映了日本国家战时经济以及工业的缺陷,无法大量建造新型战舰来满足战争需要,只好进行各种奇怪的改造,这也预示着日本在战争中必将走向失败。
日本海军对军舰的定义是只有在其舰首镶嵌有代表皇室象征的菊花标志的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军舰。因此,日本轻型巡洋舰及以上等级的大型舰只被定义为军舰,简称菊花舰。驱逐舰及以下等级的巡防舰和潜艇等未列入军舰范畴。
收起本章具体介绍各型轻巡洋舰。
收起本章具体介绍各型重巡洋舰。
收起航空巡洋舰做为日本海军的一个特别舰种在这里进行单独介绍。其中最上级为后期应战争需要改造为航空巡洋舰,利根级设计建造之初就定位为航空巡洋舰。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