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文学外国文学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世界电影大师、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曾设想:“人应该从老年活起,然后慢慢年轻,每一天都充满新奇与期待,最后变成宝宝,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只管吃奶,然后死掉”。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老龄文化三种文化价值体系阶段,而老龄文化强调的是“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一种年龄平等的文化价值。

本书精选外国老龄文学作品47篇,“献给那些已经走了的人,那些活着的人,还有那些即将到来的人”。

更多
收起
苗老师东坡学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古罗马最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散文家西塞罗在62岁时为65岁的朋友阿提库斯而写的《论老年》认为,“正如明智的老人喜欢同有出息的年轻人交往,年轻人的亲近和爱戴可以减除老年的孤寂一样,年轻人也乐于聆听老年人的教诲,这些教诲有助于他们去寻求美好的人生。”子女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对父母的赡养,老人也要争取多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努力缩小与后代们的差距。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作家和女权主义代表人物贝蒂所说:“我们必须要过我们的老年,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老年人社会支持和服务机构十分发达,这是其家庭职能社会化的前提,但家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养老职能。家庭的某些职能通过社会化而缩小,也只是执行功能的外化,其责任仍然留在家庭。这除了家庭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外,家庭代际关系的血亲价值及情感因素是家庭仍然承担养老职能的重要原因。

本书搜集、整理外国老龄题材文学作品50篇,与笔者所编《凤凰台上忆吹箫:20世纪中国老龄文学作品选》、《青春作伴好还乡——新世纪中国老龄题材小说选》两书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老龄文学三部曲”。勾勒创作史,增补新文献,希望能对中外老龄文学传播的普及深化和积极推进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收起
第1章 北欧篇
1.野草莓(电影剧本)
英格玛·伯格曼 ...
《野草莓》(又译《杨梅树下话当年》)剧本作于1957年,于同年拍成影片。影片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中主要如在1958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大奖,在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获评论家奖等。剧本曾于1959年被提名为美国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野草莓》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其全部内容就是纪录了一位老教授在接受...   详情>>
来源:《电影艺术译丛》 1980年第02期 作者:英格玛·伯格曼 ...
第2章 南欧篇
1.杰作:《温别尔托·D》
<正> 《米兰的奇迹》只引起了意见分歧。影片有着新颖的剧情,它把幻想与日常生活揉合在一起,反映了当代搞政治密码学的兴趣。这是一部十分奇特的作品。它不象《偷自行车的人》那样受到普遍赞扬,而是因风格怪异而名扬影坛。米什兰·维昂以辛辣   详情>>
来源:《世界电影》 1981年第06期 作者:
2.奶奶和火柴(外一首)
马·索雷斯库;高兴
<正>~~   详情>>
来源:《诗刊》 1992年第06期 作者:马·索雷斯库;高兴
第3章 西欧篇
1.老人學乖
亨利·菲爾丁;顧仲彝
<正> 人物: 好心先生水泡先生——藥劑師。舞禮先生——跳舞教師。顫音先生——歌唱教師。苦惱先生——律師。 湯姆先生——僕人。露茜——好心先生的女兒。 佈景:鄉間好心先生家裏的的廳房。   详情>>
来源:《剧本》 1954年第12期 作者:亨利·菲爾丁;顧仲彝
2.写给父亲的信
儒勒·倍尔席;沈宝基
<正> 有关巴黎的传闻,你听了想必非常着急。我告诉你吧,巴黎很平静,并不象反动派报纸在农村里所散播的那样。许多共和主义者都被杀害了,是凡尔赛的卑鄙的家伙,夏莱脱和贾德里诺的保皇党,教会的军队和托洛许的布列塔尼士兵杀害他们的,我们很   详情>>
来源:《世界文学》 1961年第03期 作者:儒勒·倍尔席;沈宝基
3.父亲埃迪
安妮·韦阿赛姆斯基 ...
<正> 巴比仑街31号地界,有一座花园,她中午将在那里又可见到他。莫妮克反复念叨着这个地址。她熟悉这条街,她常走这条街去“宝塔”电影院,或去贱卖市场。她虽然记得内阁各部的那些花园,但却不知还有另外一座花园,即这座公共花园。他一再求要她去,她才让了步。   详情>>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1990年第03期 作者:安妮·韦阿赛姆斯基 ...
第4章 中欧篇
1.一个老人的死
露伊斯·林泽;黄国桢
<正> 爱米丽婶婶在她丈夫死后一年去世了。无法断定她是生什么病死的。医生在死亡证上写的是“老死”,然而他同时又耸了耸肩,因为爱米丽婶婶还不到六十岁。但是除此之外他该写什么呢?他不了解她。可我了解她,因此我知道,她死于什么原因。   详情>>
来源:《外国文学》 1980年第03期 作者:露伊斯·林泽;黄国桢
2.致父亲
弗·卡夫卡;张荣昌
<正> 最亲爱的父亲: 最近您问起过我,为什么我说畏惧您。如同往常一样,对您的问题我无从答起,一来是确实我畏惧您,二来是要阐明这种畏惧涉及到的具体细节太多,凭嘴很难说得清楚。在这里我试图用书面形式回答您的问题,内容只能是很不完善的,因为写信的时候也是畏惧的,这就妨碍我对您畅所欲言,加...   详情>>
来源:《世界文学》 1981年第02期 作者:弗·卡夫卡;张荣昌
3.暮年之恋
马克斯·封·德·格律...
联邦德国著名作家马克斯·封·德·格律恩的新作。小说委婉动人地描写了一对老人恋爱和再婚的故事。行文格调清新,刻画人物相当细腻、准确。   详情>>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1985年第03期 作者:马克斯·封·德·格律...
4.摩西奶奶
罗尔夫·伊塔利安德;...
<正> 美国女农场主安娜·玛丽·罗伯逊(Anna Mary Robertson)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美国人之一。摩西并不是她的笔名,这是她结婚后的名字,因为她在七十六岁时才开始拿起色板与画笔,所以得到了奶奶这一美称。   详情>>
来源:《文化译丛》 1986年第04期 作者:罗尔夫·伊塔利安德;...
5.老人监狱
汉斯·乌尔里希·格林...
<正> 低矮的院墙,敞开的大门,对库尔特·施瓦茨来说,逃跑根本不成问题。但这个满头白发、精力旺盛的囚犯,仍在耐心地等待机会。七十一岁的施瓦茨在狱中被安排种菜。他每天清除菜地里的杂草,给过冬的黄瓜搭暖棚,活儿干得井井有条。然而,翌年西红柿快成熟的时候,施瓦茨的人影从狱中消失了:他再次...   详情>>
来源:《世界博览》 1987年第02期 作者:汉斯·乌尔里希·格林...
第5章 东欧篇
1.父亲的别墅
С·沃罗宁 ...
<正> 直到今天,都快五十岁的人了,我才刚刚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并不那么简单。才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纵然是做好事,也未必都有好结果。就拿父亲的别墅来说吧,他老人家建造别墅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让我们,也就是让他的孩子们——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上舒适的日子,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一片苦心...   详情>>
来源:《苏联文艺》 1984年第02期 作者:С·沃罗宁 ...
2.百岁老人歌舞团
伊·叶夫西科娃;于鹏...
<正> 几位身穿高加索山民束腰无领袍子,头戴白色绒帽的“骑手”跑上舞台,开始跳起了山民舞。这些业余演员的表演,不仅引起了观众,而且也引起了医学家们的莫大兴趣。原来,这些演员都是百岁以上的长寿者。这个业余歌舞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全称是阿布哈兹“纳尔特瓦”长寿者歌舞团。(《纳...   详情>>
来源:《文化译丛》 1984年第04期 作者:伊·叶夫西科娃;于鹏...
3.父亲的判决
瓦·佩斯科夫 ...
本刊今年第三期曾介绍著名特写作家佩斯科夫的一组摄影特写,这里再选载他的一篇人物特写《父亲的判决》。卫国战争期间,护林员奥尔洛夫的儿子伊万从前线逃回,藏匿林中,奥尔洛夫激于义愤,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但这一行为不能得到妻子的谅解,还受到一些人的责难。老人长时期独自忍受着内心的痛...   详情>>
来源:《苏联文艺》 1984年第06期 作者:瓦·佩斯科夫 ...
4.你们是谁家的老人?
鲍·瓦西里耶夫 ...
<正> 一卡西扬·尼弗多维奇·格卢什科夫的一生(自然是个例外情况)并不是按着螺旋线,而是按着圆周形发展的:他的老年不偏不倚地与他的童年重合起来了。这不是指他的头脑和智力而言,而是指他竟会天真窝囊得没治。这股天真劲儿和他那一头令人肃然起敬的白发配在一起,实在太不适时,过分落伍。要说...   详情>>
来源:《苏联文学》 1986年第01期 作者:鲍·瓦西里耶夫 ...
5.祖母的花园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正> 自从玛莎的父亲尼基塔上了前线。祖母屋旁那座古老花园的小径和花畦上便渐渐地长满了粗壮的牛蒡和莳萝;荨蔴也象一堵严实的墙一样挺立着。这些荨蔴可刺人了,玛莎都不敢走近它们。祖母谢拉菲玛只有叹息,象她这么大年纪的人,哪有力量去对付这些不顺从的野草树木和灌木丛呢!   详情>>
来源:《苏联文学》 1986年第03期 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6.孤独的暮年——莫斯科养老院访问记
涅夫斯基;房筱琴
<正> 一份声明当我踏进位于公园大道和雪青大道交叉处的莫斯科第一老人和残废人寄宿院的大门时,看见了这么一份声明:“文化生活委员会主席、一级残废军人,该院居民萨莫洛夫致地区第一社会保证中心(该院现名)院长的声明:今年12月2日16时我被请去调解一桩纠纷;171号房间的老太太丢失了2.50卢布。...   详情>>
来源:《今日苏联东欧》 1989年第03期 作者:涅夫斯基;房筱琴
第6章 美洲篇
1.金色池塘(电影剧本)
欧·汤普森 ;...
<正> 外景 金色池塘 白天 一头水鸟立在湍湍溪水旁的一块石头后面。 音乐声起。 夕阳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隐现出林木葱笼的湖岸。 一片树叶飘浮在暮色苍茫中的一泓湖水上。湖岸上有成行的树木,岸边的芦苇轻轻摇曳。一只水鸟在浅水处游来游去,然后钻入水中,朝湖中心游去。   详情>>
来源:《世界电影》 1982年第05期 作者:欧·汤普森 ;...
2.母女情深
詹·布鲁克斯;念南
《母女情深》是一部引人注目的影片,它荣获了1984年五项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以真实细腻的笔融展示了普通美国人的感情世界的一隅,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从母亲和女儿的个人生活经历中,可以了解到美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令人困惑的家庭问题:不完整的家庭结构给人们带来的烦恼、独身男女...   详情>>
来源:《世界电影》 1984年第06期 作者:詹·布鲁克斯;念南
3.彼得斯老人的叙事曲
乔恩·富兰克林 ...
<正> 从出生的地方—— 佃农黑暗破旧的木屋 他看到了将要走的道路 为了寻求知识和智慧 他将走遍世界 付出终生的辛苦 一 时间是宝贵的,因为它一去不复返。所以,彼得斯老人在他的书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为再多学一点知识而奋斗着。他住在巴尔的摩临陆街的一所房子里。两道上着锁的门外面是...   详情>>
来源:《外国文学》 1985年第07期 作者:乔恩·富兰克林 ...
4.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外三篇)
威·福克纳;李文俊
<正>他除了写长、短篇小说之外,还写过一些诗歌与别的文章。1965年,詹姆士·B.梅利威瑟将福克纳的散文、演说与公开信辑成一集。这里介绍的四篇散文就是从这本集子中选译的。第一篇是一篇书评,从中可以看出福克纳对与他齐名的海明威   详情>>
来源:《世界文学》 1986年第04期 作者:威·福克纳;李文俊
5.一位父亲的故事
安德烈·杜布斯 ...
安德烈·杜布斯的《一位父亲的故事》是篇佳作,被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厄普代克选入了《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集,1984》。厄普代克注重小说在结构上的艺术将色,也许正是《一位父亲的故事》那发人深醒的结尾使作品得到了厄普代克的偏爱。确切地说,这是一位有女儿的父亲的故事。它描述了信奉天主教的父...   详情>>
来源:《外国文学》 1986年第04期 作者:安德烈·杜布斯 ...
第7章 亚非篇
1.父亲的悲哀
迈哈穆德·台木尔;葛...
<正> 过去,我常去我们那儿的一个农庄。认识了一位长者阿萨法,他以纺织为业。我常去他家拜访,看他干活。他操作一部简陋的织布机。我每次去,他都热情欢迎,并给我端上一杯自产的咖啡。他精神(?)砾,口齿伶俐,胡须整齐,头发斑白。他的妻子已去世多年,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他唯一的亲人。阿萨法倾...   详情>>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1991年第03期 作者:迈哈穆德·台木尔;葛...
第8章 大洋洲
1.我的奶奶
威蒂·伊希玛埃拉;胡...
<正> “嗨嘞嘛,莫克普纳。”她常常这样说。我也总就跟着她走,因为我既要照看她,又要陪伴她。我是一个小男孩;她也是个小孩,只不过有个老太太的躯体。“我们今天上哪儿,奶奶?”我常常这样问。其实,我心里始终很清楚。“我们到海边去,莫克普纳,到海边去……”有人说,我奶奶傻乎乎的,普拉吉的。...   详情>>
来源:《外国文学》 1987年第03期 作者:威蒂·伊希玛埃拉;胡...
2.两鳏夫
珍·弗雷姆;曹福英
<正>"我这次旅行,"他说道,"是因为我妻子在三个月前病逝了。人们劝我暂时离家,换换环境,回故乡一游。不过,但愿我不曾离开过澳大利亚。等轮船一在南安普敦靠岸,我就回家了。"   详情>>
来源:《世界文学》 1992年第01期 作者:珍·弗雷姆;曹福英
第9章 品读篇
1.诗 老年痴呆症和小儿多动症患者的奇妙人生
张晓鹏
<正>导演:李沧东主演:李大为尹正熙类型:剧情出品:Pine House Film上映日期:2010年5月韩国故事:身患老年痴呆症的美子与喜欢写诗但天生淘气的外孙政旭相依为命,在没有父母的环境里,政旭唯一的梦想和希望就是写作。靠着微薄的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10年第04期 作者:张晓鹏
2.死前弥补所有人生缺憾 《涉外大酒店》
甲克
<正>导演:约翰·麦登主演:朱迪·丹奇、玛吉史密斯、比尔奈伊、汤姆·威金森类型:剧情/喜剧上映日期:2012年5月4日英国金牌演员的夕阳红之旅《涉外大酒店》讲述了一段动人浪漫的奇特旅程,故事主题可以归纳为,"有缘千里来相会"和"人生的美丽转变"。七名原本不相识的英国退休老人,来自不同的社会...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12年第06期 作者:甲克
3.达观与宽容的生存 电影《东京物语》文本分析
张丹
达观与宽容的生存电影《东京物语》文本分析张丹小津安二郎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著名导演之一。在他一生所拍摄的53部电影当中,人们可以看到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生活常态和作为日本人所特有的心理特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当中弥漫的自然的温顺心态贯穿他作品的始终。他...   详情>>
来源:《当代电影》 1998年第02期 作者:张丹
4.从电影《遗愿清单》看美国的传统价值观
牛殿功
电影《遗愿清单》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两位主角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方式启人深思,令人感动。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人生故事,更深刻地折射出了美国梦、个人主义以及宗教文化等典型的美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2年第14期 作者:牛殿功
5.《恋恋笔记本》中的爱情对年轻人的启示
周玉梅;周玉菲
《恋恋笔记本》是一部很好的美国爱情影片。影片根据畅销小说The Notebook改编,一对十几岁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在小镇上相恋并在二战后历劫重逢……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记录在一名住在疗养院的老先生的笔记本中。片中成功地讲述了男女主人公诺亚和艾莉青年时相知相爱和老年时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2年第21期 作者:周玉梅;周玉菲
6.一个倔老头的“终极关怀”——电影《老爷车》所带来的人...
贾婷
<正>08年上映的《GRAN TORINO》(《老爷车》)由一位在演员和导演的位置上都拿过奥斯卡奖项的大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以78岁的高龄再次披挂上阵,从幕后走到摄影机前。《老爷车》这部电影可以作为"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银幕神话的再续和封刀之作,影片中无不散发着老片中西部牛   详情>>
来源:《小说评论》 2013年第S1期 作者:贾婷
7.探析《二手雄狮》所蕴涵的美国文化
袁红
"第七艺术"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反映和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媒介。电影《二手雄狮》(Second-hand Lions)通过一个14岁少年引导观众体验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些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时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有些问题或现象值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思考,包括学生、教育工作...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3年第04期 作者:袁红
8.复归永恒:以《秋刀鱼之味》论小津安二郎电影美学意蕴
尚斌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电影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师,他独具东方民族美感的电影影像和诗性语言,业已成为营养丰足而弥散久远的艺术经典。以小津电影遗作《秋刀鱼之味》(简称《秋》)为卓越个案,试图敞开其电影美学向永恒因素复归的内在含蕴:对日常生活的信仰的温情叙事,对怀旧之情的孤寂表达以及对民族美...   详情>>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8年第01期 作者:尚斌
价格:¥10.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