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世界电影大师、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曾设想:“人应该从老年活起,然后慢慢年轻,每一天都充满新奇与期待,最后变成宝宝,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只管吃奶,然后死掉”。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老龄文化三种文化价值体系阶段,而老龄文化强调的是“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一种年龄平等的文化价值。
本书精选外国老龄文学作品47篇,“献给那些已经走了的人,那些活着的人,还有那些即将到来的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古罗马最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散文家西塞罗在62岁时为65岁的朋友阿提库斯而写的《论老年》认为,“正如明智的老人喜欢同有出息的年轻人交往,年轻人的亲近和爱戴可以减除老年的孤寂一样,年轻人也乐于聆听老年人的教诲,这些教诲有助于他们去寻求美好的人生。”子女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对父母的赡养,老人也要争取多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努力缩小与后代们的差距。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作家和女权主义代表人物贝蒂所说:“我们必须要过我们的老年,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老年人社会支持和服务机构十分发达,这是其家庭职能社会化的前提,但家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养老职能。家庭的某些职能通过社会化而缩小,也只是执行功能的外化,其责任仍然留在家庭。这除了家庭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外,家庭代际关系的血亲价值及情感因素是家庭仍然承担养老职能的重要原因。
本书搜集、整理外国老龄题材文学作品50篇,与笔者所编《凤凰台上忆吹箫:20世纪中国老龄文学作品选》、《青春作伴好还乡——新世纪中国老龄题材小说选》两书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老龄文学三部曲”。勾勒创作史,增补新文献,希望能对中外老龄文学传播的普及深化和积极推进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收起书评
